|
[原创]上班记(三十七)--公司政治刚上班的时候是不懂什么公司政治的,后来就慢慢明白了,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圈子,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最好你也在某个圈子内,如果某一天你发现不属于某个圈子,这种压力比业务上的压力更大。 因此一旦你决定在公司内向上走,你就面临着我们所谓“站队”的问题。 一开始是不存在所谓站队的问题,都是新人,什么也不晓得,分到哪里就是哪里。但时间长了,也是老员工了,就得知道一些分寸。 在广东的时候,我当然是我导师的人(他在企业做副总),开始的时候企业老总非常信任我导师,一切重要工作都让他放手去做,也做出不少成绩,这是蜜月期,我当时没有感觉所谓站队不站队的问题,只觉得企业老总好有魄力,导师好有能力,我的运气好好,可以学好多东西。 但随着业务推进,关于如何发展公司两个人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分歧,有分歧很正常,但解决分歧的过程却不断累积了矛盾,后来我也渐渐看出来了,这是个性的矛盾,往往人和人在一些基础观念上有分歧,就不是那些书上的管理办法,沟通办法可以解决的。 所以我现在看管理书都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在看,我不是说书没有道理,因为做管理的人很少有系统的把人的心理研究放进去,而很多时候过于理性的管理理论让我怀疑,我的经历告诉我,很多决策是非理性状态下的产物。 渐渐矛盾公开化了,我们大家都看出来了,这就问题严重了,因为原来我们认为副总和老总是一条心的,现在不是一条心,应该听谁的?正好公司搞改制,有不同的方案,老总和副总都找人谈话做工作,天! 我当时的判断是老总一定会赢,毕竟他在这里经营了太久,手上有很多牌,而我导师毕竟刚刚做企业,还是熟悉过程,不过我不太可能背叛我的导师的,因为在游戏规则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最大的队,正如你的父母,你没有选择的。 好在当时我要回武汉,无形中我回避了这个问题,但也遗留了一个问题,我总觉得导师会认为他一手培养的我(这个我始终承认的),在他最需要支持的时候,选择的是逃避。 后来我导师带着一个团队被迫去了另一个更大的公司,发展还很不错。 回到武汉进了公司就听到这么一个传说。本来我进入的部门是公司为了业务需要找了四个老员工组建的,部门组建起来后,本来大家都以为是其中一个出了大力的人成为部门经理,不过公司领导突发奇想,要求搞竞聘。 竞聘的时候有四个人报了名,大家心里都暗暗较劲,都想争取这个职业发展的好机会。 结果竞聘的结果让所有的人都很意外,最终得主是大家认为最没有希望的一个人,新员工,没有从事过相关行业经历,也没有公司特别看重的制造业背景,而且也看不出他在口头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据说理由是当时公司刚上市,希望干部知识结构优化,而这位老兄是唯一的研究生,领导认为培养培养更有前途。 这种看法是否对姑且不论,不过后果是很清楚的,参加竞聘的另外三位员工心理那个不平衡就可想而知了。我作为部门的第二位研究生,进来以后想跟领导搞好关系总是不得力,后来倒是和这三位关系不错,就听了不少内幕,自己好象也成了非领导的主流圈子中去了,这个站队好象不是我故意的,就是没人和我沟通,我在工作中闷,这几位就很容易亲近上了,而且这几位资格老,确实有真经历,让我学的东西很多。 其中一位还是在部门,但总是讲怪话;另一位特立独行,负责了一个公司高管直接参与的项目,工作直接对高管汇报,部门主管也拿他没什么好办法,不过开个部门会还是给个面子,每次会后他都给我大谈这个会议某些决策是如何荒唐。 最后一位就是创建部门的人,他就更郁闷了,特地从北方回来组建部门,最费心血的定制度,搭班子,培训,做操作规范,打样板项目的工作全做完了,结果不是自己来分享!一起部门开会,就很尴尬,部门主管不好请他讲,又不好不请他讲,就这样子的。 后来他干脆申请去培训新员工,天天呆在培训室,公司也无奈,毕竟是老员工,很多人都同情他,最后要给他一个培训主管做,始终是郁郁不得志,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公司。 不过到现在,我和这三个人都是很好的朋友,原来的主管(也离开公司了,他走的时候我们不少人欢呼过)倒是一点没有联系过。 原来的主管走了,新来了一个主管,不是内部提拔的,是一个大制造企业的空降兵,也不懂IT实施,但有多年管理经验。我个人一直到现在都认为不太合适,因为这样的领导没有业务能力去领导一个业务部门很难做好。 不过他刚主政的时候我已经离开公司了,接触很短,不过听说部门的人分化为几个圈子,便于他逐个治之,他更象是一个行政主管,而不是业务主管,我觉得实施这种工作,部门主管一定要经常去一线的,否则就被人蒙蔽。至少我晓得他在技术工作量上是经常被几个人忽悠的。 2000年公司上市在各方面的压力,自己也冲动的情况下提出了很高的目标,为了完成高目标,公司快速扩张,结果目标没有完成,扩张的后果是看到了,要承担比原来大得多的成本,结果我们一下子从盈利状态下滑到亏损状态,01年没太大起色,因为市场很难碰到突然爆发,而规模膨胀后又很难压缩,一出一进,自然难以通过管理手段有效解决问题,只能熬,熬到形势出现转机的时刻。 危机的时刻高层也出现分歧了,这里面的是非曲折就不一一道来。集团公司高层也不是很满意,就让一位高管下来分管工作,也是从我们公司出去的,相当于回来救火。国无二主,原来的老总就得腾位子了。 这个情况一出来,大家都在掂量自己在新老板下的地位了,感觉不是特别好的,或者觉得自己原来和上一任老总关系太密切的,就人心思动了,一时间走了不少人。 实话实说,我当时的地位还不足到这个层面去站队,我只是一个开始有点口碑的部门业务人员,还不是中层,我没这个站队的资格,但是能够有一次机会观察这样的变局,确实让我长了很多见识。 一些很有能力的人离开了,一些原来没有被重用也有能力的人抓住机会上来了,一些人无所适从,躲回去做业务,看形势变化,有些人直接认为公司搞不好的,用脚投票了。 就在这个乱局中,我正好也被大学录用了,这种状况对我毫不犹豫选择大学教书肯定是有作用的,如果公司马上就上市,很赚钱的话,我的选择机会成本就太高了。 到了大学,一样有站队问题,有的还很激烈。不过我这边还温和。 所以企业如军队,商场如战场,身在职场,就不可能太快活,总没有消停的时候。 如果想明哲保身,还是一句老话:少说多做,沉默是金! 还有一句话很重要:关键时刻不能犹豫,有时候不站队就是最大的错误! 责编:李华星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