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上海高校信息技术研讨会顺利举行6月14日,以“融合创新,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的上海高校信息技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顺利召开。 本文关键字: 教育数字化 6月14日,以“融合创新,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的上海高校信息技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上海财经大学协办。上海各高校信息化负责人及技术人员,教育信息化研究机构和学者代表近百人齐聚一堂,共同交流新技术、新应用的落地经验。会议由复旦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张凯、同济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许维胜主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教育信息化出现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林学雷在致辞中指出,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与高等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合,教育教学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上海外国语大学以“智慧高校”平台开通为契机,紧抓教育数字化转型机遇,不断探索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 数据是平台间沟通的语言,高校个性化门户建设效果显著当前,高校的管理和服务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对各类数据提供的质量和实效要求也愈来愈强。会上,上海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赵衍作了“从聚合到融合——个性化信息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主题分享。在他看来,简单的功能聚合满足不了数字化转型的新要求,信息门户需要对信息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包括应用功能融合、用户身份融合、底层网络融合。融合型信息门户根据用户角色,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性和个性化选项,使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地通过“推”“拉”两种方式获取所需信息,同时也增强了用户与信息门户之间的交互。这种演变使得信息门户成为一个更加综合、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平台,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功能和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针对个性化信息门户的建设需求,教育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也日趋完善。上海唯享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吴朋天作主题为“打破边界!技术创新推动业务融合、体验优化”的技术分享。唯享科技以三台两面N应用服务为设计思路,通过业务中台构建通用性应用和服务,构建贴合学校的业务融合体系;通过技术中台实现技术层的业务通用;通过低代码平台解决统一标准;开发办事大厅和师生门户两大门户以及众多应用服务,服务高校信息化建设。 业务与技术不断融合,人工智能为智慧校园建设引入新思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日益显示出业务与技术不断融合的未来方向,数据分析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上海财经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傅川作“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上财实践”主题分享。上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指标体系层、数据实践层、数据可视化层为框架,指标体系层重点是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概念辨析和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数据实践层收集整理学生中学习生活场景中产生的数据,并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数据可视化层则基于数据实践结果进行用户画像,展现评价的效用和价值。 此外,上海健康医学院教务处处长王莉分享了通过信息技术推动教务工作的数字化转型案例。她指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需要学校提供的培训与发展、教师个人的自我赋能学习保障等。上海健康医学院教师在线学习与提升系统通过数据源系统、数据互动系统、用户习惯中心、业务流程前后台数据贯穿四个赋能载体,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数字化转型。 云网融合打造新型基础设施,双域认证推动数字化校园发展高校云计算业务的开展需要强大的网络能力支撑,网络资源的优化同样需要借鉴云计算理念。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总监赖成介绍了宝信/深信服联合云网融合解决方案,高可靠稳定的IaaS底座叠加丰富的PaaS层能力融合贴身运维服务,让IT基础设施的运维更省心,让业务上云更安心,让业务访问更放心。 北京网瑞达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项目经理翁源作了“5G+校园网,双域认证解决方案”的主题分享。她表示,双域认证面临校园身份实名认证难、电子资源访问和管控受限、5G专网跨省访问受限等困难与挑战。网瑞达双域认证访问方案可使5G专网作为高校校内无线网络有效补充,可以实现直接访问校园网资源以及学术资源。 最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第二分中心主任王明政作了会议总结报告。他对各高校的数字化应用实践表示赞同和肯定,并指出,数字化的真正含义是与业务深度融合,实现业务流程优化重组和提升。接下来,大数据中心将在建设云网资源基础设施、推动教育身份融合认证等方面发力,为教育行业提供更智能、更便捷的服务。 此次研讨会展示了上海高校、教育生态合作伙伴的创新成果、前沿技术和应用案例,为校企间的科技协同发展搭建交流与展示平台,为推动上海高校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实践经验和创新活力。 责编:畅享精灵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