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分析产生的背景
1、客户需要分析应用的内容,而不是工具:
现在的大部分商务智能项目实施方法论还是利用如上的方法,所以,每次当商务智能厂商给企业的管理层汇报的时候,企业管理层最关心的是你们在哪些同行业的大公司实施过商务智能项目,这些公司都做了哪些应用?他们关心哪些KPI指标?分析哪些相关的内容?但是一般的商务智能厂商是工具供应商,项目的实施是由合作伙伴完成的,至于客户做了什么,一般很难拿到分析应用的结果,加之实施合作伙伴和客户签过保密协议,一般不能将竞争对手所作的系统或者分析内容展现给客户。所以只能给客户讲实施方法论,客户听完,认为他们需要的不是实施方法论,而是需要分析应用产品。
2、传统商务智能项目实施周期比较长,成功的几率低:
由于对客户的业务和需求了解不够,客户需要什么也不完全清楚,加之项目实施往往是一些技术专家,所以不了解企业高管层需要什么,即使做高层访谈,由于和高层关心的问题不一致或者使用的是技术语言,管理层听不懂,导致对高层的需求把握的不到位,所以往往做出来的分析应用和KPI,不是管理层所关心的,其结果是不得不在试运行阶段,将需求做大量的调整和需求变化,导致项目的延期或者不成功。其实需求的改变,将会产生数据模型的重新设计,这样原来的项目可能会前功尽弃。
3、客户希望了解最佳实践:
实施的公司做过不少的项目,有了不少的经验,可是厂商很难得到客户企业的应用,在卖产品时要么就是请实施合作伙伴一起去汇报,要么就是讲实施方法论,客户最需要的是这个行业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应该做哪些行业指标来进行行业对标。可是由于商务智能是工具,所以不得不给客户一些演示,目的是让客户了解商务智能能解决什么问题。但这些指标不一定是这个行业的,加之演示仅仅是一些界面的演示,不是整个行业的真正应用,也就是说,这些演示仅仅满足客户的很小一部分需求,是用来做需求时的抛砖引玉作用的。
4、商务智能项目实施周期比较长
由于每个客户都要进行调研,从头设计数据模型和应用,导致商务智能项目实施比较长,一般需要至少数月的时间。有些数据仓库和商务智能供应商已有自己的数据模型,但是也不一定是产品,即便是产品,也缺少行业分析应用的产品。
5、商务智能项目实施的成本比较高
商务智能项目不但需要购买硬件、软件工具,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施、维护,一般情况下成本比较高,成功实施的风险还比较大。
由于以上的原因,企业非常希望有一个行业分析应用,而且能满足企业最少大部分需求的行业商务智能分析产品,而不是一套工具。这样就是商务分析产生由原。
责编:李红燕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