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Ex:电商送水人快跑ShopEx做的是一件为品牌商“触网”掘金预付学费的事情,它声称要做电商时代的“微软”,不过也有质疑:ShopEx的结局不过是被哪个互联网豪客重金买下。 这生意要是交与传统品牌商的自有系统,只会束手无策。线下长袖善舞的品牌商到了线上渠道,为何集体失声?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之一的宝洁,为何卖不过一个做女性日化品流通渠道的柠檬绿茶? 全球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的飞利浦,为何拼不过一个做小家电研产销的小熊电器? 在分析师眼中,“电商更注重数字化运营”。在李钟伟看来,则细化为“同一个数据背后业务逻辑的差异。”数据挖掘,原本是传统企业软件厂商的拿手好戏,不过它们不懂电子商务,为ShopEx让出了空间。 “IBM、SAP理解的数据挖掘,是基于现有销量的预测,它判断说北京今年这批鞋子能卖十万双;电商是揣摩买家购物的行为路径,为何在某个单品页面上停留了18分钟?18分钟里他做什么了?重复来多少次他才会下单?然后它预判说,这个买家重复来3次,就要给他发促销邮件了。” 另一方面,国内早一批做代运营的公司,五洲在线、兴长信达、易积家电,大都选择自建系统。传统企业也会介入系统的自行研发,电商对于传统企业,正逐步由渠道之一转化为标配,ShopEx的生存空间在哪里? 在这个问题的判断上,李钟伟似乎看得更长远:品牌商,迟早要甩开代运营商单飞。这一点,即使是美国最大的代运营公司GSI也不能摆脱宿命;“品牌商不可能向代运营商敞开核心数据,代运营商无法接近供应链本身,即使他觉得你(代运营商)开发的系统很完美,但是不可能拿来用,否则在他想甩开单干的时候,会发现除了域名可以拿走以外,什么也拿不走。” ShopEx系统的独到之处,品牌商是将其嵌入了自身系统内部,还可在上面进行二次开发。传统品牌往往是先采购ShopEx的系统,然后寻找代运营企业在上面操作。 “出淘”的摩西? 李钟伟并非ShopEx的创始人。他是一个典型的技术控,对于线上线下渠道的整合,对于系统、数据的要求,均以“干净”二字带过。技术控的另一面,是对“商品本身没感觉”,给电商“送水”,几年下来数据攒了一大把,决口不提涉足电子商务。 “第一条我就做不到。乔布斯是个天才,知道消费者将要喜欢哪种商品。不像我,同一款水能连续喝上两年……”李钟伟自嘲。 他只对用户行为“有感觉”。2006年,李钟伟将自己创立的PChome卖给CNET,主管CNET在中国的投资业务。在一次对整个网络市场扫描的过程中,他捕捉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家企业,当他的第一单业务来自淘宝的时候,并不希望自己的第100单、1000单也来自淘宝,总是希望将这些生意转到自己独立域名的平台中。 这无疑是一块潜在的市场,李钟伟当即以投资人的身份跳到了ShopEx。彼时,正值淘宝如日中天,京东、卓越尚在酝酿,ShopEx还只是一家年收入几十万的小团队,客户量只有30多家。 尽管如此,ShopEx还是被电商江湖一度冠以“出淘”带头大哥的头衔——淘宝开放平台之前,ShopEx的确是协助淘宝中的大卖家建立了独立的B2C商城。 李钟伟对此倒是不以为意:“‘出淘’的确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名词,但是个伪命题,没有人会放弃存量市场,也没有人会拒绝增量市场。” 2009年6月,淘宝开放平台,早先于此,ShopEx嗅出格局将变,开始酝酿“全网”营销策略。简单而言,就是将独立B2C的生意导入淘宝、易趣、拍拍、当当、卓越、京东等流量平台,其中一个重要渠道,便是淘宝分销。目前已沉淀几十万淘宝客户的数据。作为淘宝“淘拍档”的一员,ShopEx将不同功能的软件打包供卖家下载,比如淘宝递单的批量打印、老顾客的邮件推送。 “全网”多渠道营销,是令众多电商头疼的一件事。原因很简单,多条渠道在数据协同上往往出现时滞,很容易陷入“超卖”、“超订”的尴尬——订单到了,库存却光了。ShopEx将多条渠道统一到一个后台系统,无论买家由哪个渠道下单,均由总库受理,打破了“货烂在渠道里”的惯例。 传统品牌的“触网”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意味着ShopEx在未来几年内,还无需忧虑行业天花板的事。所以李钟伟说他想做电商时代的“微软”。不过,品牌商自建系统已经端倪初现。ShopEx没有货源的控制力,谈判的话语权也会弱很多。还有来自代运营商更残酷的质疑:如果不做独立电商,ShopEx的结局不过是被哪个互联网豪客重金买下。 责编:杨雪姣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