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IBM引领转型新智慧2011年3月25日,主题为“转型的智慧”的IBM论坛2011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在论坛上,IBM分享并总结了2010年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对2011年的重大策略、年度业务重点等,作以了美好的展望。 此外,“取之社会,回馈社会,造福人类”,是 IBM 一贯奉行的原则,在2010年,IBM不仅通过IBM爱心献社区公益活动、“文化关怀”项目、“企业全球服务志愿队”等计划,将IBM广大员工的优势和技能,与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相结合,为需要知识和技能的地方机构提供专业性帮助;还进一步加大了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力度,包括与教育部及全国各高校开展多项合作推动高等教育发展,通过KidSmart“小小探索者”项目推动幼儿教育进步等。 值得一提的是,IBM公司还与清华大学合作,携手开展了全球网格大同盟“清水计算”研究项目,旨在利用先进的物理水资源过滤处理技术,解决中国大规模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存在着的诸多水资源污染管理问题,最终从根本上保证人们的安全用水乃至生活上的幸福安康。 2011年是IBM公司的百年寿诞。纵观IBM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进化”的历史,创新和转型的融合,是IBM本身具备的优秀闪光素质。百年IBM,从未离开过创新和突破的道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IBM凭借领先的科技,成熟的管理和把握未来社会发展的深刻洞察力,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始终以先进的技术、出色的管理和独树一帜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着全球信息工业的发展,涵盖了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行业用户对信息处理的全方位需求。2010年10月,IBM大中华区总部正式迁入新址--盘古大观写字楼,也就此宣布了启动公司百年庆典的倒计时。办公新址的启用,标志着IBM在华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而IBM也将继续秉承“善工、善制、善世”的理念,进一步推动中国和世界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展望2011: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2011年,对于整个中国的社会和经济以及IBM自身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不仅是十一五阶段向十二五时期过渡的重要时间点,也是IBM新一个百年的开始。 在“十二五”这一新的规划发展期,国家将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行六个方面的转变,其中,在产业结构上由第二产业带动为主向逐步加大第三产业带动作用转变;在要素结构上由物质消耗为主向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主转变;在区域结构上由沿海率先发展向东中西部协调发展转变几个方面,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规划,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而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中,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两化融合,包括利用循环经济发展促进对传统产业“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完成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型,加强人力资源开发配置和管理等,都再次成为了热议的关键词。 围绕这样的政策需求及产业背景, 2011年,IBM大中华区的几大发展战略方向可以归纳并总结为:协作创新、企业转型和支持民生三个方面。具体行动包括:携手社会各界,共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两化融合,促进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分享自身的转型经验,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做久;并进一步利用“智慧的城市”战略和相关技术,在提高食品安全、医疗质量等保障民生的方面做出贡献,例如,近期 IBM超级电脑“沃森”(Watson)在智力竞猜电视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中向全世界展示的“智能化”最新成果,就将在医疗领域,对于帮助分析病况数据,准确诊断病人,推进“智慧的医疗”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在IBM大中华区, IBM将从支持区域发展、引入智慧运算和增强服务能力三个方面,来加强对于自身的建设:加大市场 / 区域扩展投入力度, IBM将继续提升区域市场在大中华区的业务比重,携手区域经济、区域客户共同成长。在IBM成立百年之际,IBM也同时成立其第30家分公司--IBM呼和浩特分公司,这不仅是IBM进行区域拓展的重要里程碑事件,也显示了IBM希望利用自身领先科技,推动区域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引入智慧运算,推出新一代IT架构--“智慧的运算”这一综合IT基础架构领域内诸多先进技术和最新发展趋势而得到的综合技术体系,它拥有自动、整合、安全三个主要特点,将能够有力地帮助企业和社会管理部门完成转型;从投资人才入手,提升对客户的服务能力,如加强研发力量的投入(包括软件开发团队、硬件技术研发团队、行业解决方案研发团队等)及专业服务团队构建等。 “百年以来,IBM一直有着自己所坚持的信念。我们的座右铭是‘THINK’,体现我们对于人类理性和智慧的信心;我们的使命是促进商业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价值观是 ‘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等,这些观念的表述都可以变化,但是本质是不能变的,是要坚持的。相信在2011年,IBM将为客户带来更多更大的价值。” 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先生表示。 责编:流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