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转型重塑竞争优势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业务转型和管理变革,智慧转型特别强调并关注科技推动的业务模式转型、科学精细化的运营管理和专业化的创新与转型管理机制。从战略理念的转变,到方案的实施落地,再到经营业绩的提升,智慧转型实现企业端到端的前后互联。 智慧转型将智慧能量融合到企业发展和运作模式之中,通过智慧转型,企业将走向突破,实现自身的颠覆性变革。 被动防守还是主动出击 企业转型可以分为两类——主动转型和被动转型。主动转型是在企业发展期提前主动选择转型,是企业成长中有计划有预见性的转型。被动转型是企业在面临压力和危机时不得不进行的转型。 在继续深入了解主动转型和被动转型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两个故事。“柯达,串起生活每一刻”、“超越色彩,动感富士”,这是20 世纪90 年代人们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柯达和富士,两家曾经的胶卷行业巨擘,如今的命运值得我们深思。 富士公司已于2011 年停止旗下多款胶片产品的生产,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是,2007 年富士公司旗下名为艾诗缇的护肤品牌面世,开始向化妆品行业进军。看似无稽的转型,主动转型的富士公司则表示是深思熟虑之举。早在2006 年10 月,在富士胶片、富士施乐、富士能这三家公司之上,富士成立了控股母公司——富士胶片控股株式会社,构成富士胶片转型的基本战略构架。目前,富士公司已将事业发展重点集中于医疗及生命科学、印刷、文件处理、光学元器件和高性能材料五大领域。掘金医疗全产业链成为富士公司转型的重要方向。 再看看富士的老对手柯达,从1888年发明世界第一部照相机开始,柯达的成功神话延续了近百年。21 世纪初,这家百年老店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面临从“胶卷时代”到“数码相机时代”的抉择时,柯达最终选择了占据全球市场半壁江山的胶卷业务,对颠覆性变革的时间预期有误,转型的步伐缓慢,从主动转型沦为面临生存危机时的被动转型,使得这家发明了数码照相机的企业最终走向末路。 看到这里,是否会让我们产生这样的疑问:被动转型是否不可避免会遭遇失败?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再看一个真实的案例,那就是IBM 自身的转型故事。 IBM 经历了被动转型和主动转型,并且两次转型都取得了成功。20 世纪90 年代初,分布式计算系统开始蓬勃发展,导致IBM 的业务模式崩溃。1993 年,IBM 大型机业务营收从1990 年的160 亿美元下降至70 亿美元。时任IBM CEO 郭士纳裁员3.5 万人,以削减成本。他在《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一书中透露,“只有很少人知道,IBM 已经非常接近现金断流的境地”。郭士纳以务实的态度,彻底摧毁旧有生产模式,开始削减成本、调整结构。经过舍弃不良业务、削减业务成本、大幅裁员、降低红利等大刀阔斧的举措,1994 年1 月财务报表显示IBM 1993 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这是IBM 六个季度以来的首次盈利。4 个月之后,当IBM 在年度股民大会上宣布1994 年第一季度实现纯利3.92 亿美元的消息时,整个华尔街为之震惊,这远远超出了某些分析家的意料。 在经历了被动转型后,21 世纪初IBM 再一次在成长中选择了主动转型。这次的转型理念是向服务转型,从客户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使科技服务不再以产品打包的形式销售,而是像水、电一样根据使用量收费。在这个思路的指引下,逐步进行了四个阶段的转型。 第一阶段,通过降价、技术更新等手段,重新建立IBM 在传统产品的领导地位。第二阶段,重组核心流程,发展服务、软件等新业务。 第三阶段,通过流程、IT 和网络的整合,进入电子商务和知识管理时代。 第四阶段,剥离常规性的硬件业务,并积极收购重组服务和软件业务。 2002 年IBM 以35 亿美元收购普华永道咨询部门,同年放弃全球磁盘存储市场20% 的份额,将硬盘业务出售给日立;2005 年将全球个人电脑业务出售给联想集团;2007 年将商用打印机业务出售给日本理光。通过一系列兼并重组,彻底转型为服务提供商,业务重点转向服务与外包。 责编:刘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