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没有控制体系就没有执行力当代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其名著《第五项修炼》中指出,第五项修炼是系统思考,即用系统的方法观察和思考问题,从个别放眼到整体,从对环境的被动适应到对未来的主动创造,找出“小而有效”的高杠杆解。因此,对于强化管理控制与提升执行力的争论,我们也不能用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来曲解,不妨按系统思维的方式来思考。 管理控制与执行能力 只要有分权,就会存在相应的控制问题,英文Control,不仅指控制,还有管理、核实、检验、调节等含义;提到执行力,就不能不提拉里·博西迪等人所著的《执行》,书中总结了执行的关键是战略流程、人员流程、运营流程三者的有效结合。 (一)管理控制的要素 管理控制,就是为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能够得以实现,各责任人员根据确定的标准与计划,适时调整管理工作而执行战略的过程。理解管理控制应注意两点,其一,管理控制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相关,不同管理基础的企业,管理控制的方式与侧重点不同;其二,管理控制的基本步骤是相同的,第一,确立标准;第二,衡量成效;第三,纠正偏差。 (二)执行力的要素 执行力,就是执行并实现企业既定战略目标的能力。其实“执行”就是“做”,要做的事复杂程度不同,需要的做事能力也不同。企业执行力主要有三方面因素合成:流程、技能、意愿,流程是指企业运作流程,包括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技能主要是企业成员的职业执行技能,就是个人执行力的构成技能,意愿是指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热情。执行力的有效落实与提升,取决于以下四个要素的程序化操作:第一、确定目标; 第二,准确行动;第三, 统一认知;第四,适时求变。 值得注意的是,锁定目标是准确执行的关键一步。 (三)管理控制与执行力的关系 管理控制与执行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都是决定如何执行战略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说,建立管理控制体系本身就是不断创新、优化的过程,是循环性升级式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工程,必然也是一个提升企业执行力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管理控制,就不可能有执行力。
管理控制的基本模式 管理控制系统是一个寻找、收集、分析、反馈组织信息以使组织能够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系统,该系统通过设定一套具体的作业目标(与组织的总目标相符)来衡量员工的实际业绩,力求降低二者的差异。管理控制系统模式反映管理控制系统运作的机理与方式、方法。企业有适宜的管理控制体系框架,良好的管理机制,明晰的责、权、利关系,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管理的执行力就会强化。对于管理控制系统,国内学者一般认为有以下四种不同层次的控制模式: (一) 制度控制模式 制度控制,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通过规章、准则等形式规范与限制组织中各级管理者与员工的行为,以保证管理活动不违背或有利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其基本特征是以制度或规范的方式进行控制;作用在于使管理者及员工明确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能做。 (二) 预算控制模式 预算控制是指通过预算计划的形式规范组织的目标和经济行为过程,调整与修正管理行为与目标偏差,保证各级目标、策略、政策和规划的实现。其具体目标是以预算控制标准为依据,完成经营过程中各自负责的量化目标;作用在于使管理者和员工明确自身量化的目标,并能在经营过程中及时发现偏差对目标的影响,从而可随时纠正偏差,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 评价控制模式 评价控制是指组织通过评价的方式规范组织中各级管理者及员工的经济目标与经济行为。从控制内容角度看,包括财务绩效考评、管理绩效考评、质量绩效考评、作业绩效考评。其具体目标是追求各层次和各经营单位的经营结果与组织总目标的一致性;作用在于使各级管理者和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效果(目的)与自身利益及上级、同级目标的关系,从而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四) 激励控制模式 激励控制是指组织通过激励的方式控制管理者的行为,使管理者的行为与企业目标(或企业所有者目标)相协调。其基本特征是利益导向控制,将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协调起来;从奖励的方式角度看,包括股票期权激励、年薪激励、工效挂钩激励、奖金激励等。 构建管理控制体系的三大难点 提高执行力,关键就在于达到个人行动、他人行动和公司利益的三者一致,为此,管理层必须为不同的人划定权责边界、给他们充分的共享信息、并通过恰当的激励机制、考评机制来促成行动的一致性。从目前企业管理控制制度的实践操作来看,实施有效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全面提升执行力,有以下三个难点: (一) 如何把握授权的度 管理控制制度的度量界定是实践中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保持这个系统的高效运行,合理的授权是必然的。授权无“度”,直接制约着管理控制制度效能的发挥,引发控制不力;管理控制也不是敌意的限制,过分限制,则影响工作效率和效果。授权需要讲究“度”的学问,不同的控制环节要有不同的权力授予,这样才能既保证权力的作用,又能保证自觉接受制度的约束。 (二) 如何提升规范控制程度 管理控制是对企业管理活动实施的全方位控制,内容覆盖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不能靠“人治”,也不能光靠一个或几个简单的制度来控制,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管理控制体系作保证,控制链就不会完整,管理控制也就很难有长效。高效的管理控制应实现内部权力制衡、系统管理、利益诱导和责任约束等各项功能的系统化整合。 (三) 如何构建适宜的控制体系 有效的管理控制体系是多方面知识的融合,体现的是企业核心价值观,构建企业管理控制体系,不但要考虑体系的整体性、专业性,更要考虑体系的前瞻性、文化性。“有文化的企业未必都成功,但没有文化的企业注定不会成功。”没有企业文化的支撑,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持,管理控制制度不可能完全执行到位。德鲁克认为,使知识富有生命力,须从责任、整合性、创新和时间性四个方面来考量。建立学习型组织,倡导团队化管理,持续不断的标杆学习,才能够创立适宜自身的、具有战略高度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 责编:穆琳琳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