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导向的管理与觉悟导向的管理
本文关键字:
战略工具
美国一直宣称自己是民主社会的代表国家,暂且不论这个论点在什么标准下是成立的,单从结果上来看,一个成立三百年不到的国家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强大的经济实体,说明他们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正向的激励作用的.而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结果,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以华盛顿为代表的开国元勋们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不完全依赖个人能力的政治体系(三权分立,两党执政,有限任期等),而这样的政治体系决定了美国的官员们在治理国家时不会出现大的方向性的错误,或者说在出现失误的时候系统会自动地进行纠正.再往深挖,这其实反映了西方文化中的根深蒂固的”法治”观念–他们不相信每一位担当重任的人都是”圣人”,因此,他们设计了种种的条件来确保没有一个人可以不受约束,同时又确保该人在遵守游戏规则的时候可以不受束缚.反映到结果上面,就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轻易产生越轨的行为. 毫无疑问,目前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倾向于采用以工具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因为这已经被无数企业证明了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但很有意思的现象是目前相当多的国内企业虽然从意愿上是采取工具导向的管理模式,但实施中却体现出了彻底的觉悟导向管理.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工具导向的管理模式为什么会不知不觉地变了味?其主要原因有四个: 1)伪工具太多:工具导向意味着我们需要有好的”工具”.工具的好坏对不同的企业来说都是相对而言的,但大的原则应该做到清晰与全面.先说一下什么是清晰:不少的企业也制定了很多的制度,流程等等,但仔细一读,发现几乎全部都是思想教育的内容,比如说:“该岗位的员工一定要对本职工作尽心尽职,不产生差错”;“员工必须按照各项操作规程操作”等等,这就是典型的”伪工具”.一个真正的”工具”应该是在不同的人解读时都会有完全相同的意思,而且会很清楚地告诉所有人具体的动作是什么,而不是采用什么思想态度.其次,全面不是意味着所有的地方都需要繁复的条文,而是指要抓得住重点,能够管住关键控制点,不要出现对垃圾出门有很详细的制度而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却是一片空白的情况. 2)对结果和手段的颠倒:很多企业家认为一个企业运作的最高阶段就是以强大的企业文化来约束员工的行为,促使员工在即使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时也能够按照原则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是毫无疑问的.但问题是他们往往会忽略了以觉悟为导向的管理其实是一个结果而不是手段,也就是说当一个企业通过各种工具的运用,在已经建立起了强大的文化和习惯后,然后才具备过渡到以觉悟为导向的管理,而期望先提高大家的觉悟,然后再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或者以文化取代管理地愿望都是错误的. 3)对工具的理解太狭隘:规章,制度和流程等等都是一些常用的管理方式,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管理工具.其实工具的种类很多,而不仅仅是那些规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的书面文件.比如说,一个与下属的定期一对一工作回顾就是很好地管理下属表现的工具.如果对工具的理解过于狭隘的话,那会造成有很多的空白点是只有通过个人觉悟来实现,那也就无法真正体现工具为导向的管理 4)实施”法制”而不是”法治”:企业管理的工具是什么?其实它的本质就是企业运作中的法律或者说是游戏规则,只有所有人都真的是遵循同样的游戏规则它才会真正起到作用.一个工具导向的企业,一定是强调法治而不是法制的企业.企业中”法制”是各项规章制度的总和,而”法治”则是指依照规章制度来进行治理.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法制的本质是人治而法治则赋予了规章制度最高的权力.之所以有不少的企业看上去规章制度很健全,但是本质上还是一个以觉悟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在于有了制度不执行,或者执行不严格,慢慢地就完全放弃了”法治”,转变成了一个以觉悟导向的管理–完全受制于个体的主观判断. 总经理们总是喜欢苦口婆心地教育下属,在大会小会上把同样的东西翻来覆去地讲,这是典型的以觉悟为导向的管理方式,效果几乎等于零.我的建议是忘掉所有的思想教育,想想看有什么方法能够设计出一些真正有效的”工具”(不仅仅是规章制度)来,用这些工具来实现管理的目的.不要把企业的成功寄托在所有的下属都是”明白人”这个基础上.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责编:mary.chen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