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将带领我们走出存储的围城?
现在,是美国领跑着存储行业,但是以后呢?笔者并不是自夸,但笔者确实一直以来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与文件系统,RAID控制器,磁盘驱动,磁带驱动,标准等相关的主要存储开发都发生在美国,而不是其他地方呢?
现在,是美国领跑着存储行业,但是以后呢?笔者并不是自夸,但笔者确实一直以来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与文件系统,RAID控制器,磁盘驱动,磁带驱动,标准等相关的主要存储开发都发生在美国,而不是其他地方呢?
我们将通过这篇文章了解原因,以及未来这一切是否还是继续保持下去。
部分原因
下面是笔者总结的几个原因:
从历史角度讲,大多数硬件都是在美国研发,
随着
服务器的发展,美国的存储需求超过了其他地方;这个市场是被客户的需求推动的,而其他地方则稍显滞后
美国政府这几年一直资助美国大学做存储和文件系统创建的基础研究。
以上原因的综合效应
历史开发成果
不论你喜欢与否,美国都一居室大多数服务器和PC的开发中心。可能这些产品不全是在美国制造,但是大多数的研发工作都是在美国完成。从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的
IBM,Univac,CDC,到80年代RISC,都是如此。这些系统都需要存储系统对运算提供支持。
这并不是说其他地方,如日本,就不研发存储技术了。Hitachi,Fujitsu和NEC在上述年代都拥有自主研发的计算机系统。Fujitsu拥有磁盘和磁带组,Toshiba有磁盘开发,而且几年前就从Fujitsu收购了磁盘组。当然,Hitachi也有磁盘组,但是大部分的创新都是从收购IBM磁盘组而来,而且Hitachi的产品现在被整合到了西部数据的产品套组中。
在笔者看来,磁盘本身并不是存储生态系统。就创新而言,Fujitsu,Hitachi和Toshiba算不上领先的磁盘技术厂商。他们或许在某个短时期内领先过一段时间,但是他们之中却没有哪个谁长期领跑市场。
在过去四十年里,这个拥有硬件厂商最多的国家已经尝试过研发一些存储技术,但是却从没长时间成功过。也没有用文件系统,渠道和存储开发出一个端到端的生态系统。
关于需求
美国在存储世界的领先地位是因为美国有创新的需求吗?在笔者看来,需求可以采取能实现存储创新的
软件开发形式。考虑到大型数据库存储规模的需要和其他需求,从Veritas到VxVM的开发以及90年代早期将VxFS作为文件系统。这些被移植到许多不同的
操作系统,而且有多个厂商提供支持。在这之前,是PC的激增,这种激增促进了SCSI标准和SCSI磁盘和适配器的开发。在90年代,出现了RAID。它的研发促使了RAID设备的激增,这主要因为我们的数据库需要更大,更可靠,更快速的数据库。邮件和网页的爆发式增长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互联网和数据库是否刺激到了存储技术的开发呢?美国各个厂商的数据库需求是否创建了一个需要存储开发的环境呢?美国作为技术和开发的最大市场,是否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
关于研究
笔者没有参与过50,60甚至70年代的研究工作,但是从那时的信息来看,美国为多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资金赞助,包括CPU,缓存,通道,文件系统和存储--换言之,技术是运算生态系统中的一切。美国的很多大学都获得了研发资金,由此开发出了很多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从互联网到文件系统不等。笔者不知道美国到底投入了多少研发资金,但是如果没有研发资金对创新的刺激,美国计算机行业现在肯定不会是这个样子。研究活动是有改革能力的,许多公司都是研究开发的产物。资金则来自各种DoD组织,
NASA,NSF等。
当然,有些钱也被浪费了,但是有些也成为如今日常要用的技术。并非每项发明都会发展到互联网,磁头,以太网的地位。基础研究是美国政府的职责,也是这种研究成就了我们现在的很多东西。同时,请注意,当时很多研究经费和开发项目都要协助美国赢得“冷战”。
是多种因素的结合吗?
在看过各种发明,我们现在的位置,以及之前的情况,笔者强烈地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了这一切。不论在政治上是否正确,美国政府在整个计算机生态系统中所资助的基础研究,特别是对存储的研究,就是笔者认为美国能从一开始独占鳌头的原因。尽管在其他特定区域的一些国家,也会阶段性地出现一些技术创新,但是没有哪个国家研发出的技术可以与美国现在所有的存储基础架构匹敌。一个国家或许可以研发出某个方案的一小部分--例如,日本研发除了大部分的磁带媒介技术--但是除美国外,没有哪个国家研发出大部分的端到端技术。
笔者开始觉得存储圈现在进入了一个围城,在这个围城里,存储里端到端的开发已经不是有深远意义的创新。发展也不仅仅因为需求而发生。你需要人,工具,想法和资金。
问题是,会有另一个国家带领大家突围吗?如果有国家想取代美国在存储界的地位,那就要花上数年的时间,投资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和国家级的基础架构。
而目前,既没见到这样的国家,也没有国家有意愿要带着个头,不过,美国现在也做不到,其地位也不如从前。所以,这就是一个僵局。
责编:驼铃声声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