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的定义
融合意味着采用一套常用的线缆和交换基础设施来更替现有单独的服务器和存储网络。虽然现在数据中心融合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但是在IP语音网络里融合已经充分展现其魅力:电话通信和以太网数据流可以共享同一基础设施以削减成本和简化管理。数据中心融合的目标应该是使得IT能够以更为战略性的方式有效地共享、管理和保护数据资产。
融合网络包括在常用基础设施上构建的以太网和FC流。以太网作为连接计算机之间数据流的独特存在成为融合网络的根本。随着10Gb以太网的推出,能够满足融合需求的带宽成为可能。
因为NAS子系统利用网络文件共享协议在以太网网络上传输数据,所以现在存储成为了加入以太网的新成员,并且10Gb能够为整合存储和数据量起到很大的作用。FC 则是存储局域网(SANs)的基础。NAS和FC的不同在于FC处理的一般是数据块,且一般采取无损协议,而NAS 则在有损的以太网网络上处理文件格式的数据。
融合的优势
融合则能够同时处理数据块和文件数据,且无损的以太网流量能够实现数据块传输,并允许应用进行块级别的I/O处理。例如,更大型的结构化数据库最适合采用新的融合网络。融合能够简化基础设施,从而实现更高可用性方案的部署,并为以服务为导向的公用计算提供坚实的基础。
融合网络的部署需要融合网络适配器(CNAs),因为后者能够支持Ethernet TCP/IP、FCoE和iSCSI。这些适配器将流量传输到具有下述4项特性的交换机:
增强的传输选择性特性,能够对流量类型进行分类并进行提供无损服务
基于优先性的流量控制特性,以控制允许网络传输的数据总量
拥塞通知特性以监控网络
称之为数据中心桥接的交换协议
独有的难题
融合网络也带来一些技术性难题。存储网络作为IT基础设施的主要组件,其主要目的是传输和保护信息。网络融合的“传输”会带来数个安全性风险。
融合网络是计算平台、通信协议、存储设备和网络拓扑的混合。现有的各种不同的标准、通信类型、文件系统协议、接口总线等通过主机连接到存储设备并构成存储网络或LAN。数据中心管理员必须决定哪种流量适合在哪种技术和协议上运行。
因为存储不再是一个单独的网络,因此共享的存储网络就存在潜在的风险。通常SAN是采用一对一的应用关系,存储直接与服务器相连,这带给管理员更高的管理性。而在融合环境下,虽然数据和存储流共用一个网络,但是需要分成两组流量且采用不同的QoS。否则高优先级的流量不能得到所需的带宽,性能就大打折扣。
虚拟化使得一对多的关系成为可能。数据中心管理员采用适配器级别的网络分区(NPAR)或交换机独立分区来解决一对多的关系,使每个物理端口逻辑划分为4个逻辑端口,每个端口配备灵活的10GbE带宽。这就消除了多个物理网络和存储适配器的成本。
多通路网络。以前数据网络采用扩展树协议来连接交换机,但在融合网络里扩展树打开了太多的连接链路。在从一个交换机到第二个交换机的广播过程中会导致拥塞点的出现。建议采用TRILL来管理多个链路,这样融合网络内支持TRILL的交换机就能够确保更为通畅的流量传输。
网络和数据中心管理员所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提供带宽。他们必须确保网络上的每个系统、功能和应用拥有足够的带宽和网络服务质量,同时还要具有兼容性且避免瓶颈。
当前的数据中心内,应用、服务器、存储和网络流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增长,这使得传统的架构已经难以满足需求。融合网络虽然存在一些难题,但是其作为一个长期的、满足未来需求的战略,能够开发一个融合数据中心架构,满足客户未来数据中心扩展的灵活性和性能需求。
此外,融合也是云计算的根本所在,为扩展地、动态地资源分配铺平了道路,包括路由、交换机、安全性设备、存储系统、应用和服务器,且性能不降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