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M放言:服务器的性质已发生了变化
过去这几年来,服务器及其运行的工作负载类型已发生了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可能会让ARM的芯片进入到大型的云数据中心,从而危及英特尔的霸主地位。
过去这几年来,服务器及其运行的工作负载类型已发生了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可能会让ARM的芯片进入到大型的云数据中心,从而危及英特尔的霸主地位。 大行其道的云计算带来了种种变化,进而给服务器和服务器设计带来了巨大影响,也可能会是让ARM的低功耗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芯片进入到数据中心的关键因素。 ARM认为,像Facebook、谷歌和亚马逊这些云服务公司的崛起,正促使大家对处理器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因而可能会使ARM的芯片对这些公司来说显得很重要,从而对英特尔和AMD的服务器业务构成潜在威胁。 过去这几年来,“服务器的性质已发生了变化”,ARM的处理器和物理知识产权部门总经理Simon Segars近日告诉媒体。“现在迅猛发展的其实是云计算以及经营主机托管服务和社交网站的公司。而随着这个领域不断发展,服务器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 Segars表示,这些工作负载注重轻型计算任务,但是采用了大量的并行处理,而且频繁使用大量数据。正是由于这一点,人们更加关注每一个处理器的耗电量,而这可能会让ARM的芯片进入到数据中心。 许多公司希望热设计功耗(大致相当于芯片的耗电量)“尽可能低”,Segars表示。ARM的芯片其耗电量远低于英特尔的处理器。如今ARM的芯片安装在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手机上,包括苹果刚刚发布的iPhone 5。 嘉协达公司(Calxeda)的EnergyCore ARM服务器耗电量大约是5瓦,该公司在今年6月公布了ApacheBench基准测试的结果。结果显示,ARM的技术在耗电量方面胜过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后者的耗电量达到102瓦。 在过去这几年,ARM同样一直在努力开发针对服务器设计的新芯片。去年10月,它宣布推出了64位设计。64位架构被认为是服务器必不可少的一项特性,所以在多家获得ARM技术许可的厂商开始推出处理器的大概一年内,数据中心可能会出现重大变化。 Segars表示,推动这个变化的将是这一“重大趋势”:数据密集型的移动设备迅猛发展,比如智能手机。“许多这些数据服务可以由基于ARM的服务器流式处理。” ARM面临的挑战 反对ARM的人士则认为,英特尔在制造服务器处理器方面有着多年的丰富经验,而且开发出了众多专门针对x86的技术,以支持服务器工作负载。 另一个反对观点是,虽然ARM为数据中心设计了新芯片,但是它不得不为处理器添加额外特性,这会导致耗电量上升。 与此同时,英特尔准备推出其Haswell处理器,这款处理器的耗电量只有8瓦,因而将一款高端计算芯片带入到了通常由ARM霸占的地盘。 此外,ARM对可以在服务器上运行的软件类别的支持不像英特尔那么广泛。不过Segars特别指出,这种情况在发生变化。他说:“在服务器领域,Linux内核多年来一直在针对ARM进行优化。” 对中小企业来说,还没有迹象表明ARM芯片在这个市场值得信赖。中小企业通常更偏爱像惠普、IBM和戴尔这些大公司提供的x86服务器,这归因于多个因素:英特尔处理器、全面的服务和支持合同以及配套的软件生态系统。目前ARM方面其实还没有一样强大的软件生态系统。 话虽如此,惠普、IBM和戴尔这些厂商却对ARM本身颇有兴趣。惠普就使用嘉协达的技术,制造了一款基于ARM的服务器样机,这是其Project Moonshot硬件开发计划的一部分。 ARM看好大规模云环境 不过ARM认定,自己的芯片有望吸引超大规模的云服务运营商: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因为这会给它们减少数据中心电费带来积极影响。在数据中心的整个使用期间,数据中心的成本中至少有50%来自耗电量,所以减少这一笔开支是这些公司的一大优先事项。 与之相关的是市面上涌现出了面向小公司的大量软件即服务(SaaS)工具,比如客户关系管理(CRM)领域的Salesforce和办公领域的微软Office 365。采用这些工具意味着,许多小公司对硬件本身的需求不是很高,而是转而把资本成本外包给云服务运营商。 ARM的服务器系统和生态系统主管Ian Ferguson告诉媒体:“如果你关注一下医院的牙科诊所,就会发现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管理IT。从根本上来说,这些人在接下来的几年不会购买同样多的IT设备。” 随着采用64位设计的服务器在接下来几年进入到市场上,ARM的芯片是不是具备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就会显得一目了然。 Ferguson说:“我认为到2014年,你可能会觉得ARM在云数据中心领域是个不可小觑的角色。眼下,最终用户正在试用ARM的芯片。我认为,那些试用会开始意味着庞大的需求量……搞好芯片设计和搞好平台设计需要一段时间,我们在64位方面加强了建设生态系统的力度。”
责编:杨雪姣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推荐圈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