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兴通讯5G网络开启智慧城市新纪元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应用方案的完善,城市网络进一步向边缘延伸,接入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带宽需求也随之迅猛增长。除此以外,还有超低时延业务也将逐渐接入智慧城市的网络之中。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我们的城市将会承载更多的人口与功能。目前,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而智慧城市又涵盖了:应急管理、平安城市、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园区等诸多领域及行业。因此,要实现对整个城市的智慧管理和运行,就必须建立起一套更为智能及高效的平台作为支撑。 近年来,“城市大数据”的概念被业界广泛认可,其也被视为驱动智慧城市落地与应用的主要技术驱动力。在提升城市运营管理水平方面,大数据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数据作为城市信息化过程中的产物,未来将与智慧城市紧密结合,两者将形影不离的为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行,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大数据催生智慧城市迈入3.0时代 谈到大数据,就不得不谈谈其本身原理,大数据前期最主要的工作是对数据的采集,通过各种方式及传感设备收集大量的数据,后期再经过对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处理,最终实现更为精准的决策力和洞察力,从而达到提升经营和管理效率的目的。 而城市数据持续汇聚及催生出大量数据流,并引领土地流、资本流、价值流和人才流的汇聚和价值提升,实现基于数据经济的发展模式。基于创新驱动的数据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城市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创新形态和创新产业的裂变,持续为城市注入了新活力及新动能。 在2015年,中兴通讯就提出了“智慧城市2.0战略”,其核心内容为“一云一网一图”架构、城市共享大数据云平台、PPP模式下的创新商业模式和城市合作运营。在智慧城市2.0基础上,智慧城市3.0接踵而来。 智慧城市3.0以万物互联为基础,以大数据为核心,逐步健全产业生态圈和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来自物联网、互联网、行业的数据价值,从而逐步构建城市数据空间,推动城市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要让智慧城市3.0真正实现落地,对城市中大量数据的采集则是最基础之核心,对此在网络行业中也早已提出万物互联的概念,物联网随之应运而生。我们今天所看到包括5G在内的很多通讯技术,也都是为解决更高密度的设备连接到网络中所提出的网络连接技术。 5G技术成为联接物联网助推智慧城市的关键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应用方案的完善,城市网络进一步向边缘延伸,接入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带宽需求也随之迅猛增长。除此以外,还有超低时延业务也将逐渐接入智慧城市的网络之中。随之而来的海量数据和需求各异的数据需求必然会对传统通信网络带来巨大的挑战。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景象:未来城市中的公共设施,比如路灯、井盖、共享车辆;视频和监控,比如食品生产运输追踪、水质空气监控、污染排放检测;家里的家居、家电等都被装上了各种传感器采集数据并互相连接。我们随时随地可以使用VR、AR与家人沟通,和同事协作,身临其境参加学习、会议或畅快游戏享受影音放松心情。道路上的交通灯、车辆、监控摄像头、地磁等系统互相连接。云端系统调度交通和车辆实现自动行驶,提高车速,减少事故,规避堵车和红灯,并实现自动泊车和车辆共享……所有这些美好的图景都给我们的城市网络以及大数据云网络提出了苛刻的需求。5G或许是目前可见唯一可以满足这些需求的统一移动接入方案。 在此背景下,中兴通讯不断打造城市级智能网络概念,从城市的神经末梢(物联网)到信息传递的接入骨干网络再延伸到城市云大脑UOC,构建大集成、大平台。其凭借在网络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及对行业应用的敏锐观察,今年初,中兴通讯发布2016年行业趋势报告,预测产品个性化、技术智能化、制造服务化、组织扁平化等成为未来趋势,而5G技术也将成为下一代数字经济风口的基础要素。 而在移动接入端的5G技术方面,中兴通讯在2014年率先提出了Pre5G技术理念和系列解决方案,提前在4G网络上实现5G的业务体验。这不仅意味着在网络上享受更快、更好的用户体验,更意味着物联网时代到来之前提前享受数字化的生活。 据悉,在本届CeBIT 2017展会上,中兴通讯将用无人机+HD VR+机器人展示基于5G的超高带宽和超低时延。 未来5G也将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为此中兴通讯正在和产业界多方紧密合作,共同为未来5G的多彩体验而努力。目前,中兴通讯已与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日本软银、韩国KT、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多个运营商签订5G战略合作协议,在5G领域开展全方位的技术和产业合作。中兴通讯是欧盟H2020计划成员,致力5G创新研究,同时,被德国电信列入首批5G创新实验室合作伙伴名单。 中兴通讯将在无线市场持续投入,践行M-ICT战略,在MBB、5G、IoT、SDN、NFV、BigData等方面持续开拓,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基础网络保障服务。 责编:畅享精灵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专家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