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大泄密?信息安全需未雨绸缪
大数据=大泄密?Oh,No!
“你没有隐私,忘记这事吧。”“大数据=大泄密”,在今天看来,这不是耸人听闻。随着大数据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数据泄露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近日,又连续传出了多起信息泄露事件。 “全国东风雪铁龙网站后台的售前信息我都有,还可以提供即时的”,一位黑客在网络上兜售车主信息,这是乌云平台近日发布的一则关于东风雪铁龙车主信息泄露的消息,据说或有10万车主遭殃,而造成此次泄露的原因就是官网漏洞。而就在不久前,乌云还提供了关于打车软件的59个安全漏洞,快的、滴滴、Uber等企业赫然在列。在漏洞类型方面,被直接标记为“敏感信息泄露”或者“重要敏感信息泄露”的漏洞有9个。虽然没有公布所谓的“敏感信息”和“重要敏感信息”具体是指什么,但结合打车软件的特征,对于用户来说,此类敏感信息无外乎支付信息、行踪信息。 想想,信息泄露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高科技”起来,从一张快递单上留下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电话等,到身份证、银行卡信息、购买信息等被黑客读取,再到现在你到哪里去都可能会被公布于大庭广众之下。 在频频听到信息泄露的同时,我们还耳熟能详的是“大数据”三个字。经常听某某企业说“我们在做大数据,匹配用户信息,掌握用户消费习惯”,看似美好的商业模式,却无形中将个人信息泄露从概率到规模都无数倍放大,信息泄露的基础就是因为有了大数据,尽管我们不能否认大数据带来的变革。 以前,我们都说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法律制度有待完善,实际上,信息泄露更像是一场隐私、便利和利益之间的冲突。消费者受惠于海量数据:更低的价格、更符合消费者需要的商品,同时,随着个人购买偏好、健康和财务情况的海量数据被收集,人们对隐私的担忧也在增大;而黑客能利用企业技术层面的断层从中获利。“棱镜门”事件爆发后,尴尬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辩解道:“你不能在拥有100%安全的情况下,同时拥有100%隐私和100%便利。” 要解决这个冲突,关键在于做大数据的企业。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将以几何速度增长,现在的安全防护软件将不能满足需要。有的软件现在用着没什么问题,一更新就出现漏洞了。商业模式要高瞻远瞩,大数据安全也要未雨绸缪。 现在,大概很少有人会因为自己的姓名、手机号码、住址等信息被外人知道而感到惊奇,但这恐怕不是一件好事? 大数据=大泄密?Oh,No!
责编:何鹏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专家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