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创新的概念可追溯到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的《经济发展概论》。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而熊彼得最常为后人所引用的“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的经济学主张,早在上一个经济危机态势下他就提出:“当景气循环到谷底的同时,也是某些企业家不得不考虑退出市场或是另一些企业家必须要‘创新’以求生存的时候”。
此时,我们又在经历着一轮“商业周期”的谷底期,负面冲击力已经迅速在全球蔓延开来并逐步深入,可以说,世界经济格局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大洗牌。在这种背景下,创新将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在实践操作中企业生存的压力迫使其去考虑如何降低成本,消减不必要的开支。由于创新方面的投入带有极大不确定性,所以,这个时期,在节流和创新的博弈对垒中,企业对创新的态度经常是消极的。
创新三部曲
让我们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理解创新。创新并不仅仅局限于技术领域,实际上在产品、流程、服务、交付乃至包括企业职能管理系统在内的企业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创新的空间。一个企业,无论在价值链的哪个环节抓住了创新的机会,都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差异化竞争优势。
按照创新的价值高低,以及它所造成的影响可以分三个层面。
资料来源: Marquish (1982) and others
最基本的创新形式是持续创新,是基于现有的基础设置之上的不断创新。持续性创新过程中,不同企业是沿着相同的技术路线发展的,相互之间比拼的焦点是速度和成本。企业可以通过短、平、快的方式不断收益,它只能维持现有市场,延长现有产品的生命周期,而不是重新挖掘新的突破性的产品和生命周期。
其次是系统创新,它需要企业更多的研发投入,风险大,但是也会带来相对来说更多的收益。透过整个软件结构的改变,或整个软件设计模式的改变带动创新。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的创新模式。
最后是突破创新,突破性创新是最具革命性的创新,它突破了现有市场或技术的边界,重新定义市场、技术或游戏规则,从而使整个商业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它是企业投入最大、风险最大同时也是收益也最大的创新模式。在软件领域,不论是软件巨头还是市场新的进入者,谁能抓住这种突破性变革的市场机会,谁就会成为新一轮市场竞争的赢家。
以上三种创新形式都各有利弊,对于当前形势下的企业而言,众多IT企业纷纷削减成本,控制预算,使得坚持创新尤为困难。如何能够建立一个整合的创新体系使得投资收益最大化,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看到方向,是每个公司都在寻找的解决之道。
建立开放性创新体系是最佳方法
此次经济危机中,我们也清楚的看到在一些企业纷纷倒闭落马的同时,各地不少高科技企业却表现出良好的免疫力。鲜明的对比折射出科技的重要性,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如何保证“有效创新”更将成为企业转危机为机遇的重要途径。
在今天这个环境下,没有一个公司能够独立的完成从头到尾的创新。SAP中国研究院总裁芮祥麟先生表示: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创新系统及体制,采取开放式创新的态度与产业链的不同伙伴进行协作,将资源放在最关键的地方,用“抱团取暖”即分工协作的方式产生更大的价值。“开放创新”不仅指企业能引进外部技术和创意来辅助内部创新,而且意味着把不适用于企业当前市场的创新成果,通过授权转换,开发新市场或进入他人的市场。
资料来源: Henry Chesbrough, Open Innovation
由于创新是一个过程,从创新开始定义、投入资金,到最后不论产出成果好坏与否,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在这期间环境的变化是飞快的。因此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加强创新过程的可管理性,随时进行调整。
在经济情况不好的时企业预算缩减,有效管理创新过程要比单纯追求创新的速度要来的实际的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要从公司的利益出发,要从增加获利与降低成本两方面来考虑,最终企业优先会考虑资源分配和研发命中率的问题。现在,公司的主管就是要用智慧的思考和眼光,决定哪些方面是值得投入那最重要80%资源的领域,十九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Pareto(帕累托)提出的二八法则,在创新层面依然奏效。要加强这部分最重要资源的应用,在做研发之前一定要认真的分析下一个“猎物”在哪里,然后还要用瞄准镜瞄准了再打,集中力量去做那些成功率高的项目。所以在整个资源的投入方面,应该把大部分的资源(80%)放到最重要的创新的环节,剩下的小部分(20%)用来进行辅助性的创新。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软件业的创新之路的确还很长,而经济危机恰恰为中国软件业提供了机会。
责编:姜玲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