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二十年我没有犯过大的错误“这二十年我们还算顺利” 记者:20年中,有无数民营企业都最终失败,你有没有想过用友能够幸存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王文京:我觉得跟公司的经营理念有关系。我们的经营理念中有两句话,我觉得非常重要,第一句话,立足长远,共同发展;第二句持续创新,均衡发展。从我们建立开始,到每个发展阶段,包括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立足于要做一个长远的公司,做一个能够有更大发展和贡献的公司,所以我们的策略、思维都是从长远来考虑。立足长远说起来容易,但是真正把它做到不是那么容易。基于这种思维来做事情和不基于它来做事情,确实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而且我们一直强调持续创新,不是一次两次创新,而是要持续不断创新。同时,不能只顾创新,而不去顾及公司整体的平衡发展。 记者:但这种思维,你是从一开始就想到了吗? 王文京:应该说很多年前我们就确立了这样一个理念。刚开始的时候,尽管没有总结出这四句话,但也是按照这种意识来发展公司的。 记者:那你觉得其它公司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王文京:二十年有很多很成功的公司,有些比我们更成功。当然也有一些失败的公司,我觉得失败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因为体制,有些因为商业策略,有些因为经营结构,但是这些问题后面的问题,是经营理念层面的问题。基于不同理念会有不同的商业决策和商业行为。 另外,我觉得跟企业的创办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专注和持续也有一定关系。但是仅仅靠你自己也不够,你还是要有一个团队跟你一起做。 这二十年,我只能说我没有犯太大的错误,小错误还是有的,我的看法是这样。 记者:你怎么保证自己不犯大的错误? 王文京:首先,你有一个正确的经营理念去指导你;第二,在做重大决定的时候,你要考虑得更周全一些。 记者:这种理念有没有动摇的时候?比如说我们每个人在小时候,都有要做一个好人这样的理念,但是很多人没有变成好人。 王文京:(笑)好人还是大多数,很多人还是坚持做。 记者:我想问的是,在20年历史中,你有没有动摇过。 王文京:有过动摇。1993年和1994年的时候,我们也曾经考虑过改行,去投资发展别的行业,去多元化经营。但当时我们也没有把软件业务放弃,有一批人在做;我自己要去做房地产。但是很快就调整过来了。那属于业务方向的一些思考和尝试,也许当时真的坚持去做房地产了,说不定发展得更好。 记者:是怎么调整的呢? 王文京:一是后面整个(房地产)大势下来了;另一个是发现做房地产业务,跟自己想做的事情还是有差别的,我觉得自己还是适合做软件。 记者:比如你从05年开始做移动商务,这是另一种多元化方案,还是同用友的大方向相关? 王文京:相关的。如果你要分得很细,也可以说是多元化;但我觉得软件和服务越来越融合,应该算是比较相关。 记者:这些重大的决定,你是如何做出的呢?同你的性格有没有关系? 王文京:跟性格有没有关系,我没有去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觉得决定是不是正确,只能相对来说。相对我们现在的发展,或者如果我们按现在的标准——你觉得现状还可以的标准去看待,我们这个决定还是对的。但如果是一个更高的标准,还是有很多错误的决定。 记者:那你做过最艰难的决定是什么? 王文京:怎么说呢,这么多年走过来,没有觉得有特别艰难,然后才做下来的决定。虽然也有很多的决定需要协商,但是没有觉得特别艰难。我觉得我的蛮多决定,是顺势而为,感觉到应该这样子,应该这么发展,然后我们最后就这么决定了,没有说觉得很艰难,然后非要做出什么决定,目前还没有。 记者:你个人有没有感觉很煎熬的时刻? 王文京:还好吧,偶尔会有,但不是很多。早年有过,创业早期有一些团队波动,那时候会有一段煎敖时期,但总的来讲,还没有特别煎熬的时候。 我应该说是比较顺利。 记者:原因是什么,有没有想过? 王文京:原因我觉得是两个。第一,总体来讲我们走得还是比较稳当的,没有大起大落。第二,可能跟个人的心态也有关系。做企业不可能不遇到一些难事,但是在对待难事上,每个人的心态可能不一样。 记者:你身上有没有一些东西,促使了或者有助于这二十年会比较顺利? 王文京:我觉得可能有几个东西,一个是还算比较执著,坚持做这一个行业。然后在这样一种环境里面,坚持了二十年。第二,我觉得自己对这个领域的一些商业的感觉还可以。尽管我是学财经的,但是对这个领域的商业感觉,方向上还是可以的,其他的我觉得要靠大家的努力。 记者:做各种决定时,有没有想过如果是自己错了怎么办? 王文京:我觉得,做决定之后不敢保证,因为你要做决定的,都是一个未来要发生的事,谁都不敢保证你的决定100%正确。如果发现错了,及时修改过来,也没有什么。像我们当时要去搞房地产,后来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去做,调整回来之后,我们就更坚定了做这软件。 记者:在过去二十年历史中,有哪些点能够成为关键的转折点? 王文京:我觉得要划这样的点,最大的一个点,是1988年创立用友;第二个点,我认为是我们在1990年代的中后期开始从财务软件往ERP/管理软件转型;第三个点,是公司上市;再一个点,我觉得去年我们做的员工持股工作也是一个关键点,我们有1000名员工开始拥有公司的股权。 “商业不仅是一种思维,它更多是一种实践” 记者:二十年前的王文京和二十年后的王文京有什么变化? 王文京:我没有这么去思考过,这我感觉如果说有变化,就是现在要从容一点。那个时候,因为刚刚出来,有很高的热情和期望, 心态相对来讲还是比较急迫一点。现在经过二十年,可能从容一点,也可能跟年龄有关系,这是二十几岁和四十几岁的差别,只能说明我还是正常的。我起码还是变从容了一点,而不是说变得更加急躁。 记者:就是做公司,没有让你变得不正常。 王文京:对,我基本正常。 记者:那这二十年里,你的学习方式是怎样的? 王文京:学习还是来自于客户、商业伙伴,还有周边做的更好的标杆企业。很多东西,包括对市场调研的判断,我觉得是来自于客户的。跟周边的一些企业,大家平常也都会有一些交流,从他们那里也学到一些东西。 、 记者:比如说呢? 王文京:一些战略方向上的选择和判断,很多最终来自于客户。我觉得坐在办公室里面,可能判断不出来;我们国内有很多商业伙伴,他们对我们也有很多很好的建议,包括批评等等。 记者:你现在还在花大量的时间来接触客户吗? 王文京:每周至少要见两次以上的客户,因为我觉得不见可能会有问题。 记者:可能很多公司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公司的创始人都是很好的创业者,但却不一定是很好的企业家。你自己如何完成这个转变呢? 王文京:我觉得这个界线很难分出来。我觉得到现在我也没有完成整个创业过程。我们的创业,实际上不仅仅指的是最初始的建立公司,企业的整个发展,始终是一个创业的过程。比如说当时我们做财务软件,然后开创管理软件业务;现在我们开创在线服务,开创移动业务,其实都是创业的过程。 创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至于你是不是企业家,那是外界给予的评价。我一直认为,我现在离企业家还有很大差距。 记者:那你觉得企业家的标准是什么? 王文京:我没有很清晰的标准。但我是这种感觉,是不是真正成为企业家,我想起码他所领导的企业,在行业上一定是领先的;在发展水准上应该是世界标准的;发展的规模,也是要达到相当量级的;这个企业要有很好的文化的;这个企业必须是长寿的;然后这个人,在企业整个建立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还有,他应该说是除了他的家庭生活,全身心都放在企业和事业上。起码是这样一些标准。 记者:那好的领导者是什么标准? 王文京:我觉得第一,要有很好的远见;第二自身要有很好的精神;第三,他有很强的团队组织领导的能力;他能很好的去建立一个组织的文化;另外,他对所熟识的行业是精通的。 记者:你觉得你符合吗,或者谁比较符合呢? 王文京:我觉得我正在往这个方向上努力。我希望能够达到这样一个境界。 记者:企业家会思考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吗? 王文京:我相信他们会思考的。另外蛮多的时候,(他们)都是从实际事情,而不是精神层面去思考。比如说他要怎么样对待他的客户,怎么样对待他的伙伴,怎么对待他的股东,他自己想做成什么样,从这样的角度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之中,其实很多他思考的东西,就是企业家精神所要求的。在他从事的商业活动里,就把企业家精神的东西,去思考并逐步建立起来。而且他不光只是一种思维,更多的是一种实践。 记者:对你个人而言是这样是吗? 王文京:我觉得企业家应该是思想和行动的结合。 记者:你还会思考一些类似于此的比较宏大的问题吗? 王文京:有的时候我会思考,民营企业这样的组织,最后真正的价值在哪里。这个组织里面关键的组成者,比如说客户、员工、伙伴,所在的社区,政府和社会,这样一些群体,或者叫利益相关体,你应该如何去对待,你要基于什么样的一种理念和思想去对待?包括怎么处理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同客户、员工和股东的关系,这是企业中最基础的三个关系。还有,他们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也会思考公司对整个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在什么地方。 记者:思考出的结果是什么? 王文京:我觉得有些问题,已经在我们经营方向上体现出来了。比如我们的经营方针里有一条,叫客户满意,员工发展,股东增值。 记者:是不是你的成就感,主要来自公司? 王文京:从我来讲,成就感主要来自于服务的企业,因为其他我也没做什么,也找不到什么成就感。 记者:很多人创业初期,都是饥饿感在驱使。但到了今天,你的动力是什么? 王文京:刚开始的动力,除了说要改变自己的状况,我当时最大的动力,还是我想创办一个企业,去发展它,这对我是个蛮大的吸引力,或者说动力。今天对我来讲,动力是怎样把用友从目前的水平,发展成世界级的软件企业。我觉得在中国我们从零开始,白手起家发展到今天,我们在国内或者亚太区这个领域已经走在前面,但这还不是我最后的目标,我希望在这个基础上把用友发展成世界级的软件企业。我觉得用友具备这样的能力,这也是我们的梦想。我觉得如果能够实现这个目标,会蛮惬意的。 记者:这个说法很公关。 王文京:你可以问用友内部,我很多文章都是这么讲的,因为这是内心的感受。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身上,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展出一个世界级的企业,而且是现代产业,不是传统产业,确实对我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对我自己也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也把这个作为自己的发展路径。 我认为一定要在学欧美、日韩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文化,走出一条新路。这也是为什么用友2008年提出客户经营的策略。我很清楚欧美的软件企业怎么做,他们的商业模式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我也很清楚,他们的商业模式也存在很多问题,仍然面对很多的挑战。现在我们就是希望建构起一个比他们的商业模式更具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如果还按已有的商业模式去经营,我们可能很难超越。但如果创新出一些新的商业模式,而且这个商业模式最后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那我们就完全可以超越它们了。 记者:你凭什么认为客户经营是一种新的创新模式,能够超越国际上的对手? 王文京:信心来自于客户,我很多学习来自于客户。用友第一次转型,从财务软件往ERP转型,就是来自于客户。今天客户要求的,不再只是说你有一个好的ERP给它就行,还要有一个好的服务,而且是持续不断的服务。客户这样的要求,促使我们转变我们的商业模式。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希望为客户提供全面、深入、主动,而且是长期的服务,那么我们就必须转到以客户为中心。而且这个转移,不仅仅是理念上的,它需要一个经营体系,从经营理念,到业务流程,组织架构,资源配置,一整套系统的支撑 。 “商业是作用于社会的最有效率的方式” 记者:坦率的讲,你觉得商业枯燥吗? 王文京:商业不枯燥。比如我觉得写作很不容易,但是你兴致盎然。商业是一种很积极的力量,可以为社会创造很大价值。它是社会活动的一种,它对社会有很直接的效益和价值,也很有意义。 我之前是机关干部,做了若干年企业之后,我开始去体会,什么是商业,什么是企业。最后我想通了一件事情,所谓的商业或者企业,就是用商业或企业这样一种方式,这样一种高效率的机制,去从事某一项社会事业,本质来讲就是这样一回事。就好像学者做研究,政治家理政一样,企业家做商业,就是去构建某一项社会事业,而且同时创造财富。 他们采取了企业或者商业这样一种机制或方式,去从事这项社会活动。因为,这样一种方式,多年发展下来,它是最有效率的。比如说用友,它是一家软件公司,它是商业,同时它也是一项事业,我们在发展中国软件业,只不过我们不是通过研究所的方式,而是用一个企业,一个盈利的可以增长的方式去做。我们这样做因为这种方式是最具效率的。 记者: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王文京:我觉得,它的本质就是这样。任何人或任何组织,都要参与它所处时代的社会发展,只是大家参与的方式不同,如果我选择学者的方式,我就用研究的方式参与,如果我选择做公务员做政治家,那么我就用政治的方式去参与社会运作。但我选择经商,选择企业,用盈利的方式去参与。只不过方式不同,本质上都是从实某一项社会事业。 而且这个机制最具效率。 第二,你会发现,什么样的公司能够成功。我发现,历史上最成功的公司,一定是在它所处的时代,对社会做出了最大贡献,创造了最大价值的公司。这样的公司,就会成为伟大的公司,就会成为世界级公司。比如当年的福特为什么能够成为一家全球范围内的伟大公司?因为福特当年把汽车变成了日常消费品,把一种交通工具引入了每个家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IBM为什么成功,因为它的一套系统,把全世界运转起来;微软为什么成功,微软把信息技术普及到每一张办公桌上、每一个家庭内,提高了人的办公效率,带给人新的工作方式。所有伟大的公司一定是在它所在的时代为这个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而且商业也不枯燥。商业天天在变,时时创新,不确定性很强。我觉得这很有意思。 责编:张赛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最新专题 专家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