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移动与用友移动商务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推移动信息化服务。双方将合作提供如移动财务、移动管理、移动电子商务等移动信息化服务,此举揭开了双方紧锣密鼓地加快移动创新业务应用合作的帷幕。
据了解,2007年12月,中国移动与广州市政府共同启动移动电子商务在广东的发展试点,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最近还计划召开数据业务创新论坛,将就移动商务的新方向、新技术、新业务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移动商务浮出水面
随着无线互联网概念的持续升温,诸多实力厂商纷纷在2007年进军移动商务市场。
2007年5月15日,用友投入巨资开发的国内第一个大型全功能移动电子商务平台,一个能够容纳上百万商家和企业以及数以亿计消费者的虚拟街市——移动商街正式开街。
移动商街以手机商务互动为概念,汇聚提供衣食住行及娱乐等服务的商家,使每个移动商街用户可通过手机获得及时、便利、有用的消费和生活服务信息。在这个全新商用平台上,用友移动是平台的运营者和管理者,合作伙伴、商家、消费者以及渠道代理商都是平台的运营支持者和使用参与者。渠道代理商则通过商家提供相对独立的移动商务产品和服务获得利益。
2007年,用友移动成功地实现了总体战略目标。移动商街的平台技术积累已经完成。同时,移动商街还完成了渠道体系布局,核心渠道的能力稳中有升。截至目前,移动商街已经在全国发展了10家区域运营中心,在21个重点中心城市开街,与100家合作伙伴形成了紧密渠道体系,注册商家达到20万家,注册用户更是突破了100万。
寻求新市场空间
用友移动于2007年12月18日,发布2008年移动商街发展战略,将营销目标锁定为亿万手机用户,力图实现商业模式从“B2B”到“B2C”的转变。同时,用友移动公司总经理杨健表示,在2008年将加大与手机厂商的合作力度。
“2008年战略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将移动商街全面推向大众品牌时代”,杨健在发布会上宣布,“2007年,移动商街为企业和商家搭好了平台,2008年就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逛街和建立自己的商铺,把互联网的阿里巴巴和淘宝搬到移动商街。移动商街的使命就是让消费者一天80%的事情用手机完成。2008年,移动商街将以消费者为核心,吸引500万的手机注册用户,同时发展50万户注册商家。”
杨健向记者表示,2008年用友移动将通过“企业应用、手机应用,以及人气发展”三大方向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其中“企业应用”主要拓展企业级移动商务市场,具体将包括:企业移动应用、自动中介平台、移动营销等业务。“手机应用”则围绕手机发展特色服务,如定位搜索、垂直搜索、手机折扣券等。而“人气发展”目标受众直指消费者,借助个性化的移动商务应用,丰富的线上线下移动营销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手机逛街,形成人气鼎盛的“移动街市”。
市场分析认为:基于手机的应用无疑将成为2008年的新亮点,无论是针对商家企业还是针对消费者,应用价值都将是发展的核心。而手机作为个人终端产品的属性,最终的落点一定是落在消费者应用上。
商业模式尚未成型
根据Data-monitor提供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移动商务用户数量将达到16.7亿,年收入将达到5540亿美元。计世资讯也预计:到2009年,中国移动商务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300.5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9%。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的召开,3G将加速到来。诸多分析认为,在奥运3G应用的示范作用拉动下,2008年国内移动商务应用将更加普及,包括手机搜索、手机定位、手机游戏、手机音乐等个性化服务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企业移动应用也将更加广泛。
同时,推进移动商务已经上升到国家信息化战略层面。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的《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将移动商务列为六大“重点引导工程”之一。
2007年12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方案,这一专项的实施将推动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作为产业链的主导者,移动运营商已经看到了移动商务市场的商机,并开始采取行动。中国移动副总裁黄文林在去年9月公开表示,“移动商务能有效规避交易中的信用风险问题,推广使用移动商务,将更容易地把潜在电子商务用户转变为现实的电子商务用户。”
业内人士分析,作为国内的主导运营商,中国移动具有庞大的用户优势和品牌优势,但移动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网络、终端、应用的普及。因此在发展移动商务的进程中,中国移动与产业各方联手,构建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移动商务价值链的产业模式不可逾越。
同时,也有专家指出,就目前国内移动商务的发展现状而言,“摸着石头过河”仍是其最为真实的写照。该领域的商业模式还未成型,很多问题尚需要进一步解决。例如,一些从业企业还仅是作为商务信息平台提供者的角色出现,而最能体现其商业空间的交易支付能力还不具备。当然,这需要产业链各方在利益平衡的前提下才能达成共识,进而实现共赢。
来源:通信世界周刊
责编:李华星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