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跨国巨头IBM败北 国企大胜
有资料显示,过去一年间,IBM在中国的“智慧地球”已中标多个重大项目工程。譬如,沈阳、南京、广州、深圳等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此外,IBM还在济南等地设立了专门的项目团队。
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 “发展智慧城市需要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要防止一哄而起、急于求成。”辜胜阻认为,当前我国建设“智慧城市”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缺乏相应技术标准和法律规范、受制于技术和资金瓶颈、缺乏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充分的人才支持等诸多问题。 在“智慧城市”角逐中,中国企业赢了第一局。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深圳贝尔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尔信”)先后跟天津、南昌、株洲、昆山等近10个城市签了几亿元的合作协议,部分城市在今年初已经进入执行阶段。 “我们确实是赶上好机遇了。”贝尔信董事长郑长春6月2日告诉笔者:“贝尔信得以迅速跑马圈地的背景,是一轮席卷全国的"智慧城市"热。” 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认为,“十二五”时期,“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建设“智慧城市”是经济增长“倍增器”和发展方式的“转换器”。 不过,他也为地方政府的一拥而上感到担忧:“目前,我国已经有上百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出现了过热的苗头。” 部委点名:警惕“智慧地球”陷阱 在工信部点名之前,中科院几位院士曾联名上书国务院,呼吁“国家命脉的系统不能由外企掌握”,这是其后国内对IBM“智慧地球”项目发生连锁反应的导火索。 郑长春没料到,现在各地市长看到贝尔信版本的“智慧城市”,反响会如此强烈,“都是跟市长谈,"智慧城市"是个战略,必须要市长这一级才能拍板。” 在很大程度上,郑长春应该感谢IBM,正是后者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原始版本:“智慧地球”战略。“智慧地球”战略诞生于2009年1月28日。当天,IBM的CEO彭明盛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抛出这一概念。 彭明盛将该战略定义为:将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建筑、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将物与物通过互联网相联,然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其整合,实现社会与物理世界融合。 不久,IBM开始在中国广泛推广“智慧地球”概念,游说各级政府采用。 作为“智慧地球”的载体,“智慧城市”概念很快在中国四处开花,IBM相继和昆明、南京等多个城市达成了合作意向。 有资料显示,过去一年间,IBM在中国的“智慧地球”已中标多个重大项目工程。譬如,沈阳、南京、广州、深圳等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此外,IBM还在济南等地设立了专门的项目团队。 “IBM提出来"智慧地球",说物联网就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把它发展成物和物之间的信息化,这个我们是完全赞成的。但是,我们买了它的设备,它在万里之外就可以知道你设备运转的状况,实际上掌握你的机密。”在5月23日的一个论坛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指出。 “最典型是前年微软的黑屏事件,它借口说别人用它的盗版软件,就对所有用它软件的计算机黑屏45分钟。我们的计算机大量采用微软的软件,硬件又是英特尔的,还有什么秘密可保证?”李毅中说,“西方提出新的理念本身是正确的,但我们也要提高警惕。” 这并不是李毅中第一次对“智慧地球”提出警示。早在一年前,时任工信部部长的李毅中在2010年4月经贸形势报告会上就首次明确提出,要警惕“智慧地球”的概念炒作以及可能导致的国家信息战略安全。 本报记者从独家渠道获悉,在工信部点名之前,中科院几位院士曾联名上书国务院,呼吁“国家命脉的系统不能由外企掌握”,这是其后国内对IBM“智慧地球”项目发生连锁反应的导火索。 作为国家信息安全建设的重要参与单位,工信部的“炮轰”,让IBM在国内推进“智慧地球”项目时受到了很大阻力。随着今年IBM“贿赂门”事发而宣告失效,“智慧地球”在中国更是成了一个烫手山芋。 抢抓时机:本土企业暂时领先 “IBM的报价太高,在实际竞标中很难竞争过本土企业。”神州数码“数字城市”本部高级经理张洛告诉笔者,“本土企业有成本优势,决策流程短,合作方式也十分灵活。” 笔者了解到,IBM此前与各城市签订的协议多为备忘录,实质上推进的工程屈指可数。IBM的网站资料也显示,IBM已经和国内20多家城市有过接触,但绝大部分项目没有后续进展的公开消息。 大部分正在兴建“智慧城市”的中标厂商,从公开信息中无法获悉名单。 实际上,国内厂商更容易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
责编:孔维维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