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制造了阿里巴巴的冬天?

作者:胥军 
2008/10/7 9:25:44
8年前,任正非提出“华为的冬天”,成为企业发展的盛世危言。8年后,马云再提“冬天论”,距阿里巴巴B2B上市不到一年。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8年前,任正非提出“华为的冬天”,成为企业发展的盛世危言。8年后,马云再提“冬天论”,这距阿里巴巴B2B在香港轰轰烈烈上市不到一年。

很多的分析都认为,阿里巴巴之所以冬天来临,是因为人民币对外升值、能源和原材料涨价、宏观调控银根紧缩、股市大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加之最近美国的金融动荡,这些因素导致阿里巴巴B2B的客户大幅度压缩网络推广的投入,所以B2B企业生存进入异常艰难时期。

  当然,这些也是造成冬天的重要因素,但这些都是外因。外因往往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那内因是什么呢,我们不妨从阿里巴巴B2B本身现存的问题的一些来进行分析。

1、商业模式陈旧,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互联网行业环境。互联网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各种应用、各种技术、各种模式层出不穷,阿里巴巴B2B本质上是一种企业黄页。任何一个企业,不管有没有网站,不管网站做得如何,排名如何,要成为阿里巴B2B的会员,都必须要在其网站再建一个黄页,发布企业和产品信息。这造成的问题是,一是增加企业的更新维护的负担,二是随着阿里巴巴B2B的客户越来越多,企业所建的黄页被淹没在海量的网页之中,一个热门关键字搜索结果往往会出现几十页,原本为了推广产品才在阿里巴巴上所建的企业黄页反而还需要在阿里巴巴上再次进行推广。

2、费用增加,给会员企业套上无形枷锁。阿里巴巴B2B主要有两种对会员收费模式,一是诚信通、二是中国供应商。前者费用是2800多元,后者是8-12万元不等,但是,并不是说企业交了钱成为了会员就可以坐等商机。由于网页太多,相互淹没,所以,阿里巴巴B2B又推出了“黄金展位”、“竞价排名”。也就是说,成为了会员的企业如果希望获得更加突出的展示,还必须继续交钱购买更多服务。随便查一个词,就以“禁塑令”实施以后的热门词“无纺布袋”为例,最高出价就已经达到了3600元/月,而在超市里一个无纺布袋也不过才卖2元钱。

3、行业门类众多,主业无法突出。阿里巴巴B2B的行业分类包括工业品、消费品、原材料和消费服务四个大类,大致数了下,有近五百个细分类别。虽然检索的方式很多,也还貌似方便,但并不是任何一个类别都做到了业内独一无,也不是说任何一个买家都可以在阿里巴巴B2B上找到其所需要的详尽信息。这实际上也是国内所有号称综合性B2B网站的通病,慧聪也是如此。环球资源已经成立了37年,但他的行业却仍然只有12个,相对比较集中,能够比较好保持对客户的粘性。特别是在很多专业的垂直网站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的时候,将会给阿里巴巴等综合性B2B网站带来更大的压力。去年以来,Google在中国大量收购垂直搜索网站和专业网站,形势更加咄咄逼人。

 4、因为维护股价,抵御对手的低价冲击力不从心。上市以后,不得不面对的盈利压力成为高悬在阿里巴巴B2B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偏偏国内外经济状况持续低迷,同在一城、一直把阿里巴巴B2B视为对手的网盛瞅准时机,发动价格大战,推广其“小门户+联盟”的战略,极力宣扬其1800元的低价优势,并大肆叫器要在全国全面扩张,相继在上海、北京、南京、广州、成都等国内12个主要经济发达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展开“招兵买马计划”。在网盛低价追逼下,阿里巴巴B2B如果把会员收费大幅降低,必然会造成股价进一步暴跌,目前阿里巴巴股价已经不到上市首日收盘价的六分之一。如果继续坚持高收费,又会进一步造成客户的严重流失,收入锐减,反过来也会遭致股市的不良反应,这就是左右为难。据相关资料显示,阿里巴巴B2B的付费用户2006年增长率为44.5%,2007年下滑至39%,2008年一季度这一数据几乎降至7.1%。

5、忽略或者说轻视了Google、百度的非正面挑战。据媒体报道,曾经有阿里巴巴的客户这样说,“在过去的几年里,阿里巴巴B2B电子商务平台确实给我们企业带来不少商机,但现在更多的买家是直接在百度、GOOGLE以及相关的商机搜索里寻找相关信息,我觉得搜索引擎营销更有利于业务拓展,因此我们放弃了阿里巴巴诚信通,改用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等营销产品”, 客观地说,搜索引擎结果页面左、右侧的关键词推广、竞价排名近几年来确实对B2B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不管我们对某些搜索引擎的做法是否持有批评看法、甚至于口诛笔伐,但百度、Google等主流搜索引擎公司都还维持在每股几百美元的高位,百度目前的股价依旧是200多美元,而阿里巴巴却只有6港元多一点。虽然Google、百度并不直接做B2B(当然,这也并不是定论),但是就像在战场上打仗一样,敌人大多数时候并不会直接从正面进攻。很多的电子商务研究人士曾经明确断言,搜索引擎营销是比“黄页”推广更先进的商业模式。

 6、对技术革新的战略重视不够,过于注重销售推动。据报道,阿里巴巴2007年的产品开发费用只占营业收入的6.1%,而同期的销售与市场推广费用却占到34.1%。因此,业内有人士认为,阿里巴巴重营销轻技术,甚至有人批评,阿里巴巴就是一个销售主导的公司,成功完全是靠庞大的人海战术进行推销。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家世界级的B2B领导企业,不能够像一般性的互联网企业一样对技术仅仅是应用,更多地是应该走在互联网技术研究的前列,尤其是在某些方面甚至要成为领先技术的提出者、标准制订者,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成功地建立起对后来者、挑战者的技术门槛。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换句话来说,至少,应该保持对业内技术、应用变革的高度敏感性,能够提前预判同行的变化可能会给自身带来的冲击,尽早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7、集团业务发展的多元化,也造成了力量分散,各个方向均面临众多竞争对手。B2B方面,有慧聪、网盛、环球资源;C2C方面,有拍拍、易趣,马上还有百度C2C;第三方支付方面,有财付通、快钱、云网、贝宝;搜索引擎方面,雅虎中国已经明显处于弱势,更不值一提。虽然淘宝已经宣称实现了单月营收平衡,业务增长强劲,但百度C2C平台推出后,借助于其搜索引擎的强大影响力,必然会对淘宝发展造成冲击,抑制淘宝发展空间。虽然淘宝提前采取反制策略,全面屏蔽百度搜索引擎,但先下手未必能够占尽先机。目前,这些来自于各个方面的竞争对手,都不容小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些已经不是麻雀了。现在,就阿里巴巴集团而言,已经采取了积极措施进行资源的整合,将雅虎与口碑网合并,淘宝与阿里妈妈合并,希望能够以此集中力量。

  实际上,我认为这个冬天,不仅仅是阿里巴巴的冬天。包括慧聪、网盛生意宝,以及那些正在努力想使自己成为所谓的综合性B2B的互联网平台,都面临着冬天的问题。虽然慧聪在一些场合借机公开攻击阿里巴巴,似乎自己能够在冬天里独善其身。虽然网盛也不断地以阿里巴巴为靶子,公开宣称自己正在招兵买马、扩张地盘,以图造成攻城掠地的假象。

  互联网这个行业是永远需要创新的,不断创新、持续创新,不创新毋宁死。创新并不是单纯指技术创新或者模式创新,很多时候创新还意味着能够提前预判潜在的威胁,积极应变。所谓以不变应万变,那是功力修炼中的上上等境界,对于互联网而言,对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而言,恐怕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做到。

借用任正非当年在《华为的冬天》一文中的原话作为结尾:“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场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也会像它热得人们不理解一样,冷得出奇。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冬天的生存的法则,就是这么简单。

责编:姜玲
vsharing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畅享IT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