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订阅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微信

知识经济时代审计创新问题研究

作者:苏 孜
2008/1/31 17:03:00
本文关键字: 审计

摘 要:本文在分析知识经济时代审计的特点、审计创新的内容、审计创新的内涵及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审计创新的具体对策,旨在通过审计创新来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知识经济;审计创新;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审计领域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创新就是当代审计发展最为显著的特征。当代审计创新的形成不仅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也有其深厚的现实基础。全面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有利于把握当代国际审计发展趋势,进而也有利于中国审计的发展。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 浪潮的冲击,我们所感受到的是传统审计理论与实践正在经受着巨大的挑战,其产生的工业经济社会基础正在被知识经济所取代。目前,就我国审计改革而言,受知识经济发展的影响,面临很多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新的经济形势使审计改革较之以往具有更大的艰巨性。

一、知识经济时代审计的特点

  1.网络财务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给审计带来了重大变革。知识经济时代业务与财务信息的高度集成不仅为真正有效实用的计算机审计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全面高效的计算机审计系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快发展计算机网络审计技术已是审计领域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知识经济时代使网上理财和自助式会计 软件得以发展,咨询服务机构可以利用 互联网强大功能根据用户的要求代为记账、算账、报账。因而计算机审计不能再局限于被审单位经济活动,还应扩展到对提供下载财务会计软件的网站,以及网上为广大用户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与理财活动的那些网络服务公司的业务进行审计,使审计的客体进一步拓展。

  2.电算化信息系统对审计线索产生了重大影响。电算化信息系统通过改变与审计线索有关的某些关键因素(如 数据存储介质、存取方式、处理程序等)使审计人员难以对经济业务进行追踪。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审计线索发生了变化,由以前单一的肉眼可见的证、账、表等,变成了证、账、表与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肉眼不可见的审计线索相结合,这两种审计线索相互交叉,又相互补充。

  3.现代信息技术对现有的审计标准和准则提出了挑战。由于审计的对象有了重大的变化,因而审计线索、审计技术方法也受到影响而发生了变化,某些过去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已不再适用,而另一方面,又缺乏与新情况相适应的新的审计标准与准则,像电算化审计人员培训考核标准、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审计准则及其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审计应用软件标准等都有待建立。

 二、知识经济时代审计创新的基本内容

  1.观念和格局的创新。知识经济时代,审计环境的巨大变化要求审计的观念和格局必须创新。审计观念和格局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知识经济的虚拟性与无形性要求必须树立对“网上实体”进行审计的观念;二是知识经济的全球化要求必须树立审计的国际化观念;三是知识经济的复合性与可持续发展性等特征要求审计的视野要进一步拓宽,依据审计环境和审计客体的变化与发展,切换审计目标、重点和内容,将审计的重点由传统经济下重视存货等有形资产的审计向知识经济下重视知识、信息、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审计的转变,管理审计、环境审计等审计形式切实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四是针对知识经济的创新性、智能性特征必然要求审计具有超前意识,即通过营造审计创新环境、开发审计创新源泉、丰富审计创新内涵、健全审计创新体系,制定出审计创新的战略;五是知识经济的高风险性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积极研究防范审计风险的应变之策,努力化解审计风险。

  2.制度和政策的创新。建立、完善相关的审计制度,营造良好的审计服务环境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在审计实践活动中,应以制度的创新为基点,加大对一些亟待解决的审计热点问题的跟踪监督,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出谋划策,进而体现审计的社会价值以及提高审计人员的社会地位。审计监督的过程,是对审计理论的具体运用过程,也是展现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过程。因此,开展灵活多样的审计监督活动,更有利于充分体现审计的价值。面对国外审计监督从分业到混业监督、从机构合规性到功能性监督、从单向到全面监督、从封闭到开放监督的发展趋势,总结我国审计监督的实践,在审计监督制度的安排上,笔者以为应该充分体现以下原则:一是审计监督要服从服务于审计创新、提高审计质量、维护审计报告的真实与合法的目标,要摆正手段和目的的关系,而不能把它颠倒过来,监督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避免为监督而监督。二是审计监督要依法监督,不能用行政的随意性代替法律,要防止审计监督者的行为扭曲,建立对审计部门的权力制衡机制。审计工作的质量如同企业产品的质量一样是整个审计工作的生命线。知识经济对现行审计制度形成了强烈的撞击,激发审计制度不断完善,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健全完善审计创新的制度和机制,尤其是国家审计领导体制,克服现有审计体制独立性不强,监督弱化等弊端;其次是面对日益临近的知识经济和变迁巨大的审计环境,必须以创新的思维,不断改进和完善审计法律体系;最后要重视审计组织的规范化发展,即一方面要严格认定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另一方面要制定专门的条例,约束其行为,确保其中立性,提高审计的服务质量。

  3.审计监督内容的创新。明确审计监督的内容是建立健全我国审计监督制度必须回答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笔者以为,审计监督的内容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本文认为,审计监督的内容包括审计主体对客体的审计监督、政府及社会对审计工作的管理控制即对审计主体的再监督两部分。(1)审计主体对客体的审计监督主要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确保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合规、有效运行;如何适应审计主体组织形式和规模的发展变化,保证审计报告真实、合法;如何建立审计质量和审计组织履行审计法规制度的控制标准;研究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建立科学规范的注册会计师管理体系,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在审计监督中的作用;研究政府审计监督与社会中介机构监督的关系等。(2)政府及社会对审计工作的管理控制主要研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审计法规体系,为政府或最高权力机关监督审计工作提供法律保障;研究对审计进行再监督的方式、范围,监督的主体、责任,如何完善监督的体制与运行机制;审计信息披露即审计报告的有关法规制度建设研究;审计信息质量的分析与评价标准研究及审计信息的可读性研究等。

  4.审计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创新。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审计方法越来越不适应以经济鉴证职能为主的现代审计领域。就审计的方式而言,由过去以合法性审计、真实性审计为主到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的份量;实行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并重,逐步提高专项审计调查的比重。就审计的技术而言,需要大量运用现代经济计量学、数理统计学、价值工程学等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就审计的方法和手段而言,从过去单纯就账查账到现在内控测试、审计抽样等先进方法已逐步运用,特别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计算机越来越成为审计离不开的手段和工具,以信息 网络监控为主的适时审计将逐步取代就地审计而成为主流。所有这些变化和发展,都要求审计机构必须通过创新来形成新的审计管理思想,找到新的审计管理途径,不断满足审计工作实践的需要。

 三、知识经济时代审计创新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所谓创新就是在认识社会现象及其内在规律方面有所贡献。审计创新的基本内涵应包括:其一是审计创新应表现出自觉地合规律性,以避免创新的自发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其二是审计创新应当拥有原创性或首创性(即前所未有);其三是与合规律性和原创性相适应,审计创新应当努力站在前人的肩上,具有文明、健康、进步和发展性或不可逆性、传承文明与开拓进取的统一性,不可庸俗地将任何“新”都赋予“创新”字眼;其四是审计创新应当立足在梯度发展的现实基础上有条件地将已有的创新进行重组或再现,万事不可另起炉灶,从头做起,这是合规律性的一种具体体现,对于后者来说也是一种创新,但不等于简单的“拿来主义”;其五是审计创新应当与创新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任何一种创新都能够进入可操作性的过程,使之转化为现实的审计发展动力。

  审计创新应该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审计创新要有独特性。审计创新必须充分考虑审计行业的特点,要遵循审计创新的内在规律,循序渐进,因势利导,使审计创新过程成为审计人员素质提高的过程,成为审计人员不断得到激励的过程。

  2.审计创新要有可操作性。这主要是指审计创新的内容、思路、方法、手段及模式等在审计实践中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当然,审计创新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审计的监管,监管和创新是对立统一的,创新是审计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监管的生命力。

  3.审计创新要有实效性。审计创新的目的是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审计事业的全面发展。衡量审计创新成效的标准就是看其能否对审计事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能否使审计工作上台阶。

  4.审计创新要有延变性。审计创新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必须随着社会经济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不断地丰富自己。正因为审计创新是个过程,它就必然一直处于矛盾运动之中。这就要求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将某种特定的审计创新内容神圣化、绝对化、惟一化。审计创新内容是否具有生命力,归根结底就是看它是否能够有力地推动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发展。

  5.审计创新要有时代性。这主要是指审计创新要与时代的发展合拍,要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相符,特别是要顺应国际、国内审计的发展方向,吸收管理学、经济学、系统论等学科最前沿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谈得上创新。

 四、知识经济时代审计创新的对策思考

  知识经济要求审计工作一方面以新的视野或用新的方法来解释原有的理论,使其有新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从新的现象出发,研究和确立新的审计工作思路。结合审计的实践,知识经济时代开展审计创新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审计监督的激励约束机制。审计监督的动力来自两方面,即一方面来自自身社会地位的提高;另一方面来自外部的激励。目前我国审计监督明显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激励约束机制。这是现阶段我国审计监督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建立审计监督的激励约束机制就成为审计监督中必须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笔者认为,审计监督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手段,无论是政府部门党政领导,还是企事业单位党政领导既要承认审计监督的管理作用,树立监督也出生产力的观念,又要支持审计监督活动,为审计监督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具体来讲:(1)各级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应设立审计监督专用经费。因为,随着经济活动和社会问题的增多,审计监督的成本会越来越高,无论是审计监督信息的搜集,还是审计监督设备及人力资源的配备均需要比以前有较大的投入。(2)对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审计监督成果,应视同优秀的社科成果予以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奖励。(3)对审计监督实践做出贡献者应予以意识形态、行政手段或保障机制等的激励。

  2.建立对审计监督成果的绩效评估体系。这一评估体系应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1)审计监督质量的控制,具体包括虚假审计报告的控制和审计监督信息相关性的提高;(2)选择最能够揭示问题本质特征的审计监督方法,对审计监督的全过程进行监控;(3)对审计监督结果进行可信度检验,并组织专家进行系统评估;(4)通过审计监督网站以及意见箱广泛听取政府职能部门、被审计单位、新闻媒体以及公众对审计监督效果的综合反映。

  3.整合审计资源是审计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现实选择。当前形势下,审计监督已成为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审计资源是制约审计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由于审计部门任务重、责任大及审计人员数量、质量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审计资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整体优势,审计机关必须在实践中对资源的整合进行积极探索,在这方面,一些审计机关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相关部门配合协调,审计成果互相利用;在财政预算审计中进行“一体化”探索;还有一些审计组织在组织审计项目时,在区域内通过实行人力资源的优化、信息共享、成果共用,如在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之间,政府上下审计机关之间进行有效整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促进审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重视审计人员的继续 教育,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技与知识的竞争,但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同样,审计目标的实现靠人才,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靠人才,审计事业的发展靠人才。因此,审计部门应着眼于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重在治事的思想,遵循人力资源开发的规律,合理开发应用审计人力资源,以人才的质量保障工作的优质,以人才的配置实现工作的高效,以人才的培养谋求审计的发展。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审计人才的高要求,就必须重视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审计管理部门仍然重视不够,为此,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审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宏观管理,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继续教育体系;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审计培训活动,加大对审计人员进行知识补充和更新的力度;三是重视创造力的开发,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创新能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智慧型人才队伍。

  5.构建优秀的审计文化。审计文化是审计实践的理论升华,是审计事业发展进步的思想结晶。审计文化能对审计事业的发展产生凝聚、激励、约束、导向、纽带、辐射等功能。20世纪90年代以来,审计组织所面临的执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及其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迅速发展,并由此导致审计管理不断变革,这些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审计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大提高,风险不断加大。审计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审计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对审计监督的长期效应有着重大的作用,在审计的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实践证明,加强中国特色的审计文化的研究,是新形势下审计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完善和改进审计工作机制,由粗放式审计向集约化审计,由外延审计向内涵审计转变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通过审计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合作精神及创新思维能力,以审计精神为核心,把审计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审计事业所确定的发展目标上来,以促进审计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6.推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向传统会计领域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审计作为一项主要以会计信息为对象的社会经济活动,客观上要求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实行会计信息化后,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大大加快,随着每日会计报表的出现,传统审计技术显得太迟缓了,审计处理手段由手工操作发展到“信息化审计”,已不仅是一种要求,也将逐步变为现实。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就成为审计创新的必然选择。审计的信息化必须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这不仅是审计技术方法问题,它还将对整个审计工作的程序、方式、质量、效率、管理、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及素质等带来重大影响。能不能在这一进程中掌握主动权,直接关系到审计事业的发展。

  显而易见,知识经济在抛弃传统工业社会的同时,对于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上的审计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对原有的理论与方法重新审视与评判,不断开拓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审计新领域,建立新理论和新方法,以积极的态度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审计创新与巨大变革。笔者坚信,审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审计工作处于长胜不败的境地,也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审计监督成为促进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巨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悦.浅谈审计管理创新[J] 审计研究,2004,(5)

  [2]高林.关于审计创新的几点思考[J] 审计研究,2006,(3)

  [3]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杨肃昌.重新审视中国现行审计制度[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2)

                作者:苏 孜 来源: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
责编:
vsharing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专业博客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畅享IT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