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探析本文关键字: 审计 绩效审计是效率审计(EfficiencyAudit)、效果审计(EffectAudit)和经济审计(EconomyAudit)的总称,又称“三E”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人员依据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提出改进建议,促进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独立性的监督活动。高校绩效审计主要从经济活动的各环节人手,衡量学校内各种资源占用部门利用效率,考察其投入产出的对比关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通过对其资源占用、消耗与工作业绩的综合分析,对校内各单位的资源利用效率做出评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办学效率的提高。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是对预算执行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其审计评价体系包括确定审计目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通过确定预算执行部门使用资金的绩效审计目标,选择和制定审计评价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一、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 (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建立预算资金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应考虑效益评价的特殊性,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尽可能采取量化指标。一方面将可以量化的影响绩效的因素通过设置指标的方式进行量化,即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以便比较、分析;另一方面对难以用量化指标来评价而又对被审计项目产生重大影响的资源和耗费,应采用特殊方法进行估量,并纳入评价范围。对可以定量描述的项目,必须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指标进行量化评价,才能使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实现程度的定性评价更具有证明力和说服力,评价结果才更直观更具有可比性,才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而对只能定性描述的项目,还需要全方位评价其综合效益,提高定性评价的科学性。因此,建立预算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定量与定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是确保评价质量的关键。 (二)分类原则预算资金支出是高校及各部门活动的反映,它涉及到高经济活动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预算资金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应根据资金的适用范围分类建立。预算资金使用“机构”范围包括:机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教辅单位、科研单位及后勤部门等。预算资金使用“项目”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各专项预算资金等。上述不同使用范围的预算资金有不同的效益及体现方式,不同部门也有其各自的特点,应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如评价职能部门效益是看其决策是否正确,提供服务工作质量如何;而衡量固定资产投资、专项资金效益则看其投资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投资效果等。总之,对各类用途的预算资金评价应实事求是,针对各自的特点分类制定审计评价标准,提高评价结果的针对性。 (三)绩效与公平相结合原则在确定和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时,要注重绩效与公平相结合。各部门利用资源的效率与效果是绩效问题,不同部门的利益分配是公平问题,要考虑到不同预算执行主体对绩效和公平有不同偏好。因此,在设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时,应坚持独立性,不能偏于一方,在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力图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四)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原则长期绩效往往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难以在短期内体现执行者的工作业绩,而短期绩效业绩明显,但多要通过一些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体现。因此,制定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时,要兼顾考虑两者的同时,尽量使短期绩效服从长期绩效,以促进学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预算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是对经费支出与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价的行为,是以支出“结果”和“追踪问效”为导向,以定性分析与定量评判为主要手段,绩效评价必须通过一套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来实现。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预算资金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应包括指导性的总体评价标准和针对不同类型审计对象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总体评价标准是预算资金效益审计的根本性和指导性原则的标准,是对预算资金效益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基本规定,是审计人员衡量、评价效益的标准和尺度,是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结论的依据,也是预算资金使用部门应努力达到的工作目标。具体应包括:国家的法律或法规规定的方针政策;学校制订的标准;被审计单位制订的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其他院校的同类型单位、项目的先进水平;以前年度审计的建议或成果;内部控制制度。绩效审计总体评价标准提供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评价的依据,但无法说明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实现程度,因此还需要设置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指标。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指标体系是评价标准的量化表现,是将预算资金效益通过有关绝对数或相对数具体表现出来,可以考虑设置以下几类指标。 (一)衡量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具体包括: (1)财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包括财力资源利用效率和物力资源利用效率指标。 学生人均分摊的经费开支数=全年经费实际支出数÷当年学生平均人数 学生人均分摊教职工人员经费=(全年工资+补助工资福利费)÷当年学生平均数 学生人均分摊设备购置费=全年设备购置开支数÷当年学生平均数 学生人均分摊教学行政费=(全年公务费+业务费开支数)÷当年学生平均数 这个指标综合反映学校培养一个学生当年开支的经费数额。通过与同类院校相比较,经费开支越少,说明学校经济效益越好。如果当年比上一年节约,就说明提高了经济效益。 (2)物力资源使用效率的指标 机器设备使用效率:实际使用时数÷可充分使用时数 图书资源使用效率=年出借量÷馆藏 房屋使用效率=教学用房面积÷房屋总面积 人均固定资产:年末固定资产原值÷年末职工数 学生人均固定资产占有量=固定资产总数÷在校学生总数 教学实验开出率=已开实验项目÷应开实验项目 每个学生年均教学仪器设备原值=年末教学仪器设备原值÷年末在校学生数 每个学生平均图书资料在册数=学校年末公共图书总册数÷年末在校学生数 年末学生人均占用房屋建筑面积=年末房屋建筑面积÷年末在校学生人数 通过考核这一系列指标,可以了解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和挖掘潜力的可能性,促使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物力资源。 (二)衡量部门综合效益的指标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1)工作任务完成程度=实际完成的行政事业工作量,计划完成的行政事业工作量×100% 在职能部门资金支出符合计划规定用途和数量的前提下,这一指标数值大于100%,则说明预算资金支出的效果较好。 (2)单位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的评价指标 经费节余率=(核定经费额一实际耗费经费额)÷核定经费额×100% 单位工作量经费率=职能部门实际耗费的经费额÷实际完成的行政事业工作量×100% 在工作任务按预定目标完成的前提下,经费节余率越高,单位工作量的经费率越低,则说明资金支出效果越好。 单位工作量经费定额完成程度=完成某单位工作量实际耗费经费÷完成某单位工作量经费定额×100% 此指标数小于100%,说明没有超支,否则说明资金耗费过多。 时间节约率=(计划完成行政任务时间一实际完成行政任务时间)÷计划完成行政任务时间×100% 人均完成工作量=实际完成的行政事业工作量÷职能部门人数×100% 时间节约率和人均完成工作量指标数值越大,则说明职能部门业务活动的效率越高。此外,对有收入的单位还应设置资产负债率、净资产增长率(资产保值增值率)、固定资产增长率、收支节余率、收入增长率、资产创收率、收入计划完成率等指标,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以及技术装备状况,据以评价其资产的效益及工作效率和效果。 (三)社会效益指标具体包括以下指标: (1)科技成果的社会效益指标。高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科技成果在生产领域创造的价值是检查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但有一部分科技成果,特别是基础研究,是为科技本身或者国民经济长远发展服务的,虽然列入预算支出,但在近期生产领域不易实现成果的价值,因此只能用科研的质量和水平来间接考核绩效水平。其指标分为两种: 应用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科技成果实现的价值÷研制成果投入的价值×100% 科技成果的获奖率=获奖项目数量÷科研项目数量×100% (2)其他社会效益指标。高校作为社会单元中的一部分,自身也必须不断地发展、完善、壮大,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在进行投资、培养人才、做出科研成果的同时,其自身的社会影响也在不断变化,评价其自身的社会效益的指标有: 高校社会效益=高校新增加的价值÷高校投入资金 学生就业率=当年就业学生人数÷当年毕业生人数 此外,还要重视对预算支出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应用,研究和制定预算支出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应用管理办法,对评价结果的运用目的、范围、程序和权限等做出具体规定,扩大评价结果对部门往年预算的影响,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经费投入方向、资金支持重点、责任人的业绩考核相挂钩,真正实施对预算资金的追踪问效,以实现学校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 作者:刘研杰 来源:《财会通讯》 2007年第5期 责编: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专业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