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小供应商群刚进公司不久,就遇到管理机械加工件的同事作报告,主题是关于缩小供应商群。他的处境也够有趣:两三千万美金的采购额,却有四五十个供应商。分摊下来,每个供应商的采购额区区可数,对哪一个供应商也没有绝对支配权。到哪儿去降价、要折扣?年复一年的成本节省指标,如何实现?同事是个美国黑人,光头,体格如NBA的球员,健谈如国会山的议员。一番慷慨陈词,听者动容。但两年之后,问题如旧,症结何在? 存在的即有其合理性 – 几十个供应商从何而来? 但故事还远没结束。在新产品开发阶段,部件由设计和新产品开发部主管,但等进入生产期后便归业务经理管理。出于降低成本、简化管理等目的,业务经理便尽可能地把生意转移到他的推荐供应商,除去那些因其工艺、生产要求等无法转移的零件。眼看着辛辛苦苦几个月甚至几年赢得的生意飞了,非推荐供应商自然就不愿意继续支持新产品开发。这样,工程设计人员就不得不继续找新的供应商。但由于特殊工艺、生产等,有些零件无法被轻而易举地移走,要不就得花费大量工程技术人员的精力,于是这些供应商便无法被清除掉。这样公司就不得不管理这些供应商。但光靠这些零件带来的生意有限,因而公司无法获得供应商的足够重视,于是质量、交货、技术服务、成本降低等方面的烦恼也就不断了。这类供应商也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能。有些“鸡肋”型供应商原本就不具备规模生产能力,质量问题不断,交货困难重重,公司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去管理。整个过程成为恶性循环,结果是供应商数量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分散,管理也越来越困难。 要解决问题,而不能光靠制定政策 刚到公司,笔者管理的铁皮机箱面临一模一样的问题。一千万美元左右的采购额却有成十个大大小小的供应商。设计人员和新产品开发部不断地抱怨、不断地寻找新的供应商;而滑稽的是,笔者的几家推荐供应商的生产开工率却不足50%。问题出在哪里呢?原来跟管理供应商的策略有关。长期以来,公司对机箱类产品一般要进行两次询价招标。第一次是在新产品开发阶段,第二次是在产品进入生产期时。不管你在开发期的报价、质量多好,你的部件都会在进入生产期时被重新招标。而且在开发期,小供应商不但在交货上有优势,在报价上也往往比那些大公司低,因为后者的管理成本高。结果是在开发期,新产品大都被那些小公司或非常想得到生意而故意低价投标的大供应商获得。但推荐供应商也有恃无恐,因为他们知道真正决定问题的是生产期投标。于是就进入类似于上述机械加工件的怪圈。产品在转移到推荐供应商的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支持新产品的供应商因生意流失而不满,新产品开发部不得不找新的供应商,越来越多的“鸡肋”供应商进入供应商群,因为现有的产品无法转移但公司又没有更多的生意给他们。 既然知道症结是供应商管理策略问题,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首先,笔者一一召集那些推荐供应商,明确告知,以后一律采用一次性招标。要想赢得生产期订单,他们就一定得支持新产品开发,不但是交货而且是价格。如果错过了新产品,就算过了这一村,再没这一店。这样尽管供应商在开发期不盈利,但他们可以在以后赚回来。由于这些推荐供应商都有剩余生产能力,他们就调整人员配置,专门支持公司的新产品开发部。这样新产品的投标响应速度、样品交货速度等都有显著提高。其次,对供应商的绩效评定也增加一项:新产品的按时交货率必须达到90%以上,要不就重新考虑其推荐供应商的地位。以前的按时交货率包括所有的新产品和批量生产的产品。如果100件中有95件按时到货,供应商的交货表现就算优异。但问题是,迟到的5件往往是新产品,新产品开发部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从而导致供应商群数量失控。 上述两项措施实行一个季度后,推荐供应商的新产品按时交货率都达到90%左右,有的甚至达到100%。工程设计人员得到应有的支持,新产品流失到非推荐供应商的情况大大降低。笔者也及时向全公司有关人员通报,突出推荐供应商的业绩,也使该模式得到管理层的认可,从而向其他产品推广。这样,设计人员的问题解决了,控制供应商群的目标达到了,推荐供应商满意了,三得其利。相应的,供应商群数量得到控制。随着时间流逝,哪些“鸡肋”型供应商因其产品逐渐被淘汰,供应商群也就自然而然的减小了。 结语 责编:蜀道之巅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更多最新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