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制造业ERP珠玉在前 乘PLM东风步入春天本文旨在对PLM在食品加工企业应用加以探索,借以帮助提升其产品创新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3)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PLM采用跨部门的产品开发团队(PDT:Product Development Team),通过有效的项目管理和沟通,达到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的目的。 4)异步开发模式,也称并行工程。PLM就是通过严密的计划、准确的接口设计,把原来的许多后续活动提前进行,这样可以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5)重用性。采用公用构建模块(CBB:Common Building Block)提高产品开发的效率。PLM在物料的标准化、工艺复制引用及与ERP系统数据交互等方面充分演绎了重用性的概念。 6)结构化的流程。产品开发项目的相对不确定性,要求开发流程在非结构化与过于结构化之间找到平衡。 在食品加工企业,PLM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集中管理产品所有的信息,所涵盖的内容很多,可以使食品产业链上所有用户共享和管理整个广义价值链中各种形式的产品信息,可以将产品从开发直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的事件进行跟踪和管理。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建立符合ISO以及IPD要求的设计体系,规范、控制设计全过程,提高管理水平。注重工作协同、团队开发,可以帮助企业改进不同部门、原料商、供货商以及不同地域间的协作,提高产品开发效率,缩短了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 便于查询、参考、再利用 保证了电子文档的准确性,实现无纸化办公及数字化管理 安全保密 加快信息传递速度 建立产品信息集成模型,减少工作失误。 促进设计的标准化,提高设计质量、降低成本。 实现信息系统间的应用集成。 积累知识,实现知识管理。 食品加工企业:PLM,想说爱你不容易! 食品加工行业多属于传统企业,信息化进程缓慢,PLM应用更是徘徊、观望居多。究其原因主、客观皆有,但理念的落后或缺失为主。表现在食品加工企业管理者对PLM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还不能正确把握信息化形势下企业管理的全局,对PLM在食品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了解不够,不敢轻易去尝试将PLM应用到食品企业中。其实,这个观念的转变借鉴汽车普及的案例就很好理解了。为什么要上PLM,五年前或许是一个问题,但是现在已经不能算是一个问题了。 多家权威咨询机构的报告中均认为,PLM已经由竞争的优势变成了竞争的必需品,实际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根据权威机构统计,中国中高端的PLM市场近5年的平均成长速度超过15%,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加入,PLM正如汽车一样,“飞入平常百姓家”。10年前,小汽车对于普通中国家庭来说还是一件奢侈品,据统计,2000年底,中国汽车总保有量为625.33万辆,而2009年底,这一数字已经到了6200万辆,而到2020年,汽车保有量预计将突破2亿。相信随着PLM技术的进步以及企业IT应用的不断深化,PLM的普及程度会像如今的汽车一样,越来越高。正中了那句话所言:“思路决定出路”,如果在上PLM问题上,还有所纠结,面临的就是“淘汰出局”的结果! 另外,食品企业属于传统行业范畴,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大多数员工学历偏低,高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缺乏,从没有进行系统的高新技术的培训和学习,如果想一步跨入信息化管理模式尚有很大困难。 再者当前PLM应用程序的投入成本偏高,且要多次分期投入大量资金,而国内多数食品企业规模偏小,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普遍不足。而且PLM应用周期长,食品企业固有的设计,生产、供应、售后链有可能要进行重组,使得每一环节都能适应PLM的应用。一般中小企业很难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PLM应用改造。 坚定信心:以ERP为鉴,PLM的春天还远吗? 现在很多食品加工企业已经实施了ERP,显现出信息化的“疗效”。如果把企业比喻成一个病人,急需ERP这剂“猛药”,ERP可作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定位于资源、计划、财务、库存等的管控,可以“救人于危难之中”,为什么还要引入PLM。其实,PLM与ERP的定位有很大的差异,PLM作为技术信息(实现)系统,主要定位于产品研发过程相关的数据、标准及其相关流程的管控。如同人体的免疫力,维持健康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药上呀!真正推动企业前进的动力在于企业的研发体系不断推出让市场满意的产品与服务,而PLM则是研发体系的保障。因此我们常说,ERP是帮助企业省钱的系统,而PLM则是帮企业赚钱的系统。明白了这个道理,PLM应用虽如前文说的困难不小,但希望更大! 综上所述,食品市场竞争的核心将集中在加工业的规模和科技水平方面,即通过实现规模经济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来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对食品加工企业来说,如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PLM系统以及相应的系统供应商,对产品研发进行管理,使得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上市周期短、更加贴近群体消费者的口味、成本(特别是研发和质量成本)形成优势等核心竞争能力,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重大决策,应该引起管理者高度关注。 责编:流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