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PDM成为花瓶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国内PDM供应商都过的艰苦无比,国外PDM供应商也始终没有等来中国PDM市场的爆发,PDM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谈PDM的出路,就应该分析PDM的价值,因为只有有价值的东西才有出路,没有价值的东西即便再好,也只能被市场的车轮碾碎,扔进垃圾堆。 有一次在QQ上认识了一个企业信息中心的职员,他问我:听说上了PDM可以缩短研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加快市场的响应程度,是真的么?我回答他:是真的,但是也不是真的。 世界上有很多公司,通过上PDM,在产品研发上获得了巨大的收益,比如SIEMENS,比如GE,小公司通过PDM获得快速提升的例子也数不胜数,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别人上PDM取得了丰厚的回报,就认为这是PDM本身的价值。这些企业为什么能从PDM上获得如此丰厚的回报,这才是值得思索的问题。 首先看市场环境。在国外那种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中,制造业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GE每年要推出十余种新车型,SIEMENS的核心业务——自动化控制则每年要满足数以万计客户的不同需求......类似桑塔纳这样一个企业靠一个产品,行销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情况,只有在我们国家才会出现(据说“普桑”到现在还未停产,不得不佩服上汽),其实这也反映了目前国内的物资水平还处于一个相对匮乏的阶段。 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是我们国家制造业普遍存在的瘟疫。这场瘟疫带来的后果就是,国内制造业企业孱弱的市场应变能力。当然看到这场瘟疫的不只我一个,从中央到地方,都对这场瘟疫深有感触,于是为了治好瘟疫,国内的专家学者就开出了各种各样的药方。 最开始的药方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70年代末80年代初,企业纷纷进行技术升级,但是由于缺乏技术积累,加上有知识的“臭老九”们都被整的人不人、鬼不鬼,于是国家花钱,企业出力,全国的企业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买图纸的买图纸,测绘的测绘,反正是想尽一切办法仿制国外的产品,原本以为这样可以快速提高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没成想由于非市场化的经济,造成了仿制产品热卖多年,企业顾着赚钱,技术人员忙着下海,学来的东西虽然消化了,却无法转变成创新的源泉...... 为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专家们又抓了一剂药方,叫“以市场换技术”,这药方一箭双雕,既逼迫了国内企业挖掘自身潜力,又引入了国外先进产品。不过专家们没想到的是,帝国主义的资本家的手段比想象的高,它通过供应链的拆分、关键岗位的去本地化,让国内的市场成了外国厂商争相表演的舞台——总之一句话,还是没有国内企业的事情。国内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转变为这些国外厂商的供应商或者为这些国外厂商提供廉价的劳动力。而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于缺乏创新,也演变成了低层次的成本竞争; 成本竞争时代的到来,给ERP创造了无限的商机,所以治疗瘟疫的药方就变成了“信息化”,不过此“信息化”是狭义的信息化,很多企业的老总这时候开始接受“后学历”教育,读在职、读MBA研修班,在这些课程上,老总们广泛接触了ERP概念,所以偏执的认为,企业信息化=ERP。其实这还算好的,有的企业老总甚至认为企业信息化=软件。于是乎各种为企业服务的软件公司如雨后春笋,所有的地方政府都成立了“制造业信息化促进中心”。 现在,走入任何一个企业,我们会发现,除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以外,企业都会有各式各样为具体业务服务的软件。但是即便有了这些软件,瘟疫还是没有治好,这又是为什么呢?归根到底,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没有注重一个关键的因素——人! 中国人多,中国人也是世界供认的廉价劳力,加上中国人的劣根性,做企业领导无法相信“人”,说白了就是靠不住。企业的创新,企业的发展,都寄希望与某个项目或者某个软件,忽略了人的因素,这才是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 就汽车行业来说,奇瑞靠引进福特的一条旧生产线起家,到现在发展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汽车企业,主要依靠的是什么?是人!让奇瑞真正开始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是许敏,辛军等人,人管不了或者不好管的事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软件管。或者说,正是因为有了自主创新能力,奇瑞的信息化才走上了一条正常发展的道路。 PDM成为花瓶的关键因素之三——软件公司的急功近利(完结篇) 责编:张赛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