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视频、云协作——企业通信的未来在云计算发展成熟的趋势下,基于云架构的企业协作同样是企业通信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如今的企业正在从传统的“主机+PC”时代向云协作时代迈进。ABI Research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全球统一通信用户中,基于云的用户占比将从2010年的8%,提升到2016年的36.3%。企业可以利用云协作的能力,将协作应用(如语音、视频、Web会议、即时通信、OA等)云化,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随着现代商业、经济、流通的发展,企业在业务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专业分工,要求企业内部组织间的协作效率提升;全球化趋势下,企业的地理分布越来越广,员工移动性越来越高,且内部联系越来越紧密,带来了跨地域和移动中的协同诉求;在各地不断扩大的合作伙伴、供应商及员工网络,需要更多企业间的工作协同。对远程协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还要强调企业通信的成本、安全性和可靠性,这就是“统一通信”诞生的初衷。 而“统一通信”从诞生之日起,就朝着提供“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无差别沟通的目标迈进。在这一过程中,随着技术的变革和演进,针对各种手持智能终端的“移动化”、基于各种清晰度的“视频交流”以及采用云概念的广泛协作逐渐成为了未来企业通信的主要趋势。 移动化 随着IT消费化以及移动互联浪潮的来临,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开始进入企业IT环境当中。“移动化”已经成为未来企业协作应用架构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最新报告指出,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超越PC出货量。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启用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带自己的设备上班)项目,允许员工在个人设备上通过企业移动应用来完成工作。市场研究公司ABI Research的研究报告指出,到2016年企业B2E(企业到员工)和B2C(企业到客户)智能手机及平板移动用户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接近90 %,活动用户将超过8.3亿。 “移动化”的背后离不开统一通信的支持,因为移动办公的前提就是需要随时随地、通过任何设备与上级、同事以及客户保持联系。这其中的关键,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Any Where(任何地点)、Any Device(任何设备)和一致性。所谓“Any Where”,即不论在公司内、旅途中、家中、酒店中,都可以方便高效地进行业务处理与协作沟通。所谓“Any Device”,即支持跨平台的多终端协作,包括市场主流的移动操作系统,如iOS、Android等。所谓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确保终端操作易用性的基础上,最大化用户界面的一致性与操作体验的一致性;二是跨平台终端能力的一致性(语音、消息、数据等),进一步延伸一致性与固定移动融合(FMC)的结合,实现桌面IP终端(包括硬件话机与软件客户端)、使用WLAN的移动设备客户端(如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以及手机之间的通信无缝切换,使得用户在变换网络环境或者终端设备时,业务能够保持延续,提升移动办公体验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移动性与统一通信的结合,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是业务可快速上线的企业移动应用平台;其次是企业信息安全;最后还有移动终端平台的多样化。 视频 对于企业通信,视频是继语音之后新的主流沟通方式之一。行业研究机构Wainhouse Research进行的一项用户调查显示:有1/3的企业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的发生而减少在视频会议方面的投资,相反却增加了。推动这一市场不降反升的两个最主要原因来自企业的需求:削减差旅成本和加快决策速度。 不仅如此,企业还在不断追求更自然、更易用、成本更低的视频通信解决方案。根据Gartner针对视频技术的演进趋势研究,Telepresence、虚拟现实等技术已经进入成熟商用期,3D、高保真等技术在视频会议当中的应用也渐趋成熟。并且这些视频技术也将逐步融合,以更好地融入企业应用当中。 云协作 在云计算发展成熟的趋势下,基于云架构的企业协作同样是企业通信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如今的企业正在从传统的“主机+PC”时代向云协作时代迈进。ABI Research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全球统一通信用户中,基于云的用户占比将从2010年的8%,提升到2016年的36.3%。企业可以利用云协作的能力,将协作应用(如语音、视频、Web会议、即时通信、OA等)云化,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另一方面,云服务给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基于云模型提供集中、易用的统一管理和维护,降低企业IT部门的工作负荷。在Gartner对全球270家企业的调查中,有46%的企业考虑基于现有自建方案进行云协作应用的延伸部署,而考虑全新部署云协作的企业、与替换现有自建方案的企业也均超过1/3。 责编:李代丽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