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筑信息化根基 构建协同商务体系

来源: 信息方略作者:王珣
2010/4/20 17:56:27
为消除管理瓶颈,实现潍柴管理水平的再提升,使大量信息资源的价值得以实现,潍柴必须对信息资源进行充分整合。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本文关键字: 信息化根基 协同商务

看潍柴动力信息化建设的历程表,2003年~2007年是潍柴动力信息化建设15年规划的第一个5年。这个大规模建设阶段,在潍柴动力内部有一个颇为务实的口号,叫“理念导入,踏踏实实打基础”。

为了打好信息化基础,从2003年开始,潍柴动力陆续淘汰此前的信息系统,重新对ERP、PDM、MES等系统进行选型和实施,并在系统规划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系统之间的集成和深化应用。

实际上,早在1986年,潍柴信息化就已启动。在20多年的信息化历程中,企业经历了从计算机代替手工的简单应用,到借助于信息系统实现管理提升的复杂应用等一系列重大转变。在2003年之前,潍柴动力的信息化应用已经初具规模,不过大都是单点化、部门级的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各自独立、信息孤岛严重。

面对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提出的“进军世界500强,构建世界级发动机企业”的战略目标,信息系统的单个应用显然已不能满足潍柴动力的要求,20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许多“信息孤岛”、“业务孤岛”逐渐成为进一步提高业务运营水平的障碍。

为消除管理瓶颈,实现潍柴管理水平的再提升,使大量信息资源的价值得以实现,必须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打破各类孤岛的限制和束缚,实现信息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最终实现业务的协同一致。

然而,即便这些孤立系统在各自业务领域差强人意,但是不容易集成,即便集成起来,也不具备发展前景,长远来看更不能满足“国际潍柴”的发展要求。

几经商讨之后,为了奠定企业长远的信息化基础,潍柴动力决定彻底换掉现存系统,哪怕是更多地增加投入。

在当时,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出现了很多争议。有人觉得原来系统很好用,不同意彻底换掉;有人倾向于找投资少、风险小的系统;也有人干脆不信任信息系统。让潍柴动力信息化团队较为欣慰的是,公司董事长谭旭光和分管信息化建设的执行总裁徐新玉站在“国际潍柴”的战略高度,对信息化建设的高标准与高起点给予了明确支持。

“在我接触的企业中,公司高层能做到如潍柴动力这般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确实不多。”国家制造业信息化ERP认证培训专家组组长金达仁告诉《CIOINSIGHT/信息方略》杂志记者。作为外部专家,金达仁曾多次参与潍柴动力的管理和信息化咨询,

与此同时,为了在公司内部争取尽可能多的支持,潍柴动力企业管理与信息化部部长韩黎生也花费了很多心思。

在信息化领域,有一个著名理论叫“垃圾理论”,即进入系统的数据如果是错误的,出来的数据必定也是错误的,属于垃圾数据。韩黎生借用这个理论的逆向思维来做说服工作。

他认为,如果进入系统的数据是垃圾,出来的数据不一定就是垃圾。如果数据自始至终都是准确的,那么应用信息系统就没有了价值和意义。凡是数据都有错误存在,如果按照“垃圾理论”来解释,则根本不该使用信息系统,然而我们都还要使用信息系统,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机制,太垃圾的数据拒绝进入,然后让进入系统的70%正确的数据,输出系统时能够实现80%的正确率,这样一步一步改进,而不是一蹴而就。

韩黎生正是用这个“垃圾理论”的逆命题给广大员工和干部做了一次信息化概念普及,打消了业务部门对信息系统的疑虑。

十五年规划

潍柴动力信息化建设的第一个5年,属于平台搭建阶段,并不会过多关注业务和细节问题,否则对于一个项目进程来说,耽误一天就是很大损失。平台搭建阶段的实施原则是向信息化标准流程看齐。

为此,实施团队做了一个原则性规定,如果业务流程跟信息化流程一致,直接照办;如果业务流程跟信息化系统流程不一致,则要开专题研讨会来解决,如果研讨决定可以按照标准化流程执行就继续进行。倘若研讨会的结论是不可以按照标准化流程来做,再研究为什么不可以按照标准化,是标准化的流程好还是现在的流程好,从而一步步推进。这就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企业管理与信息化部和其他业务部门频繁沟通,各种碰头会、商讨会成为当时信息化团队的家常便饭。

2008年~2012年被称为潍柴动力信息化建设的优化提高阶段,同样,潍柴动力内部用了一个务实的口号,形容第二阶段的目标,即“雪中送炭,真真正正上水平”阶段。在韩黎生看来,第一阶段搭建好了舞台,第二阶段就该让相关业务部门到舞台上唱歌跳舞了。

第二阶段伊始的2008年,潍柴动力首先确立了一个管理思想,叫做“精益管理”,包括精益生产、精益销售、精益研发等各个环节,而每一个环节背后,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撑。

在信息化建设的第一个5年,大部分业务部门对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业务流程的概念是模糊的,没法主动提出业务和管理方面的信息化要求,但是经过5年的积累和沉淀,很多人开始由不支持到支持,由不理解到理解,由被动接受转成主动获取。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和想法,再反馈给信息化团队,这就逐渐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所以,潍柴动力信息化建设第二阶段的任务是信息化以管理为核心,真正为管理做服务。

2013年~2017年是潍柴动力信息化15年规划的第三个阶段,这5年的主要任务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锦上添花”。

韩黎生乐观地估计,三个阶段的发展规划全部完成之后,潍柴动力将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也将成为国际潍柴的重要支撑。

制造亮点

与潍柴动力15年分三个阶段完成信息化建设的大规划相似,潍柴动力的五大信息平台也是按阶段分步骤进行的。其中,最为典型的系统莫过于ERP。众所周知,ERP起源于MRP,一般实施ERP应该先从MRP开始,把前端的数据如库存、计划、产品结构(BOM)和工艺等基础数据和信息先核准,接着再做成本,然后是采购、销售等其他环节。然而,潍柴动力ERP一期的实施流程却是从财务、采购、销售和库存这样逆着ERP标准流程的环节开始的。韩黎生解释,这样的实施策略与潍柴动力的企业发展需求密不可分,这是潍柴动力实施信息化过程总结出来的“know-how”。

从2002到2008年的短短7年间,潍柴动力年销售额从8亿元跃升到接近500亿元,每年数倍的增长速度,决定了其信息化建设必须先从企业发展最迫切的环节入手。从2003年下半年到2004年上半年,潍柴动力信息化建设从选型到组织队伍,再到选择实施顾问和最后确定实施策略等前期筹备工作,就花费了整一年的时间。

韩黎生认为,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所有参与人员的激情、热情和感情,否则很难将信息化建设持续进行下去。“我们搞信息化,没有激情和兴趣就做不了事,但是信息化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面临着流程再造、人员沟通等很多问题,这种情况会非常严重地挫伤激情,激情慢慢变淡后就需要热情来支持工作了。信息化进展到现在,所有人员对每一个建设好的系统都产生了感情。”这就是韩黎生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给员工们总结的“三情”感悟。

所以,韩黎生认为,在信息化漫长的建设过程中,要分阶段不断地产生亮点、产生效益,而产生亮点并不是对实施队伍自己有什么好处,而是要调动所有参与人员的积极性,调动所有领导的积极性,得到大家的共同认可和支持。

实践证明,潍柴动力的这个信息化策略是正确的。ERP一期从2004年7月开始实施,到当年12月31日完工,仅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就出生了初步成果,为以后ERP的继续实施奠定了人气和信心。

作为ERP项目的项目经理,现任潍柴动力企业管理与信息化部副部长的曹伟对此也深表认同。潍柴动力是从国企改制过来的历史较长的企业,有很多老员工和老领导,大家对新的管理方法接触不多,ERP一期的成功上线,大家对ERP的认识有了提高,在学习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的同时,综合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使效率最大化。

ERP的深化应用,无疑是潍柴动力信息化建设中的又一个重大亮点。根据2003年的规划,潍柴动力ERP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与其他系统的应用集成。“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ERP应用仍停留在子系统应用或单项应用阶段,尚未集成,而应用集成又是深化应用ERP的基础和标志。”国家制造业信息化ERP认证培训专家组组长金达仁如是说。

毫无疑问,在ERP深化集成应用方面,潍柴动力已经走在了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列。

打造团队

现为潍柴动力企业管理与信息化部高级业务顾问的王静,可以说是潍柴动力ERP项目的“元老”之一。2004年王静大学毕业加入潍柴,就赶上了ERP集成项目的启动。项目前期,王静参与了采购、销售的调研工作,项目开始后主要负责基础数据的整理,后续又负责采购和库存模块的上线工作。

王静坦言,基础数据整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核对数据编码,熟悉了解系统功能,直到现在依然有同事在负责这项工作,因为这些数据是不断变更和修改的。ERP一期两个多月的数据整理工作让她这个新人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在打造国际潍柴信息化平台的同时,打造出一支适应国际潍柴发展战略的信息化团队,也是韩黎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像王静这样从基础工作做起,慢慢积累,成长为如今项目骨干的信息化团队成员在潍柴动力不在少数。

目前,潍柴动力企业管理与信息化部采用的是“矩阵”管理的模式。每一位员工都在横线和竖线相交的点上。横线代表着业务室,每个业务室负责不同的业务,如网络软硬件开发、规章管理制度、项目运维等;竖线则代表着正在实施的信息化项目。一个信息化项目提出来,先确定项目经理,然后项目经理从不同的业务室抽调出合适人选组成项目组,共同实施一个项目。目前,王静已经从ERP项目组转到售后服务平台项目组任项目经理,承担起一个独立项目的实施重任。

2005年5月,潍柴动力ERP二期开始启动,包括车间、质量、成本和计划等模块。现为高级业务顾问的谭娟也是在那个时候,从质量部作为关键用户调到了企业管理与信息化部。业务顾问的职责就是做前期调研、设计和方案,然后把需求反馈给项目组做研发,之后再返回到业务顾问去做具体实施。

回忆初到企业管理与信息化部的情景,谭娟依然历历在目:“从4楼质量部走进5楼企业管理与信息化部的办公室,屋里坐了满满的人,都是从各个部门调过来的,我是质量部门的,还有做BOM的,也有从生产厂调过来的。我们首先是学系统,然后学习画流程图,要把业务部门的流程全部熟悉掌握,然后才开始跟实施顾问做解决方案。”

潍柴动力信息化系统实施的过程可以分为技术、业务和流程三大块。每一环节都需要花费很大精力,比如针对业务需求的业务方案从来都不只是一套,而做这个方案就要一些专业化的人员,这些人员首先要懂业务,然后必须要懂信息系统,同时还需要他们有写的能力和很强的沟通能力,“没有这些技能根本就做不了这些项目。”韩黎生强调。谭娟就是从业务部门调到企业管理与信息化部的一个优秀代表。

共2页: 上一页1 [2]
责编:穆琳琳
vsharing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奔跑吧!企业级移动应用

2013-2014年,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在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发力;BAT纷纷进入,不断拉低移动应用门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企业已经意识到移动互..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畅享IT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