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P不是企业信息化的救世主
本文关键字:
ERP-推荐文章
最近在网上看到SAP售前顾问X.K先生的文章,大意是探讨SAP套件比自行开发更适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并列了一些理由,如SAP的行业经验、系统构架的稳定、可扩展性、业务适应性及兼容性等。 虽然我不是SAP的专家,但毕竟和SAP的产品和顾问打交道了好多年,早年也做过SAP的开发,现在正在实施着SAP套件之一CRM,所以自认为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X.K.先生是一个好售前,这是无疑的,我一直觉得SAP的核心竞争力除了他们的产品外,很重要的就是他们市场做得很好,有一个很好的销售团队,有一套很好的营销理念和渠道。这些,是值得Oracle、用友、金蝶等国内外厂商好好学习的。 但是,不管SAP的产品线怎么发展,它的核心在ERP,以前叫R/3,现在叫ECC。这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是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呢?答案是否定的。SAP虽然宣称它是如何灵活,但大象即使能跳舞,舞步可以想象是多么地笨重。支撑SAP系统的软、硬件价格不菲,顾问薪水行情不错,TCO成本是相当高的。很显然,SAP的ERP并不太适合于成长中的企业。虽然SAP也有中小企业解决方案SBO,但这款从以色列收购的软件,除了改装得象SAP的产品之外,其实和R/3没有太多的关联。将来企业做大了,要迁移到SAP ECC,其实和从任何系统(包括自行开发的)里迁移过来一样麻烦。 SAP的ERP内部模块是结合非常紧密的,比如MM、PP、 SD、FI、CO等等,这是经过了客户从中小企业,到大企业,再到跨国企业的演变,系统逐渐变得强大起来,完美而复杂。我们很多企业,如果完全没有经过企业初创、成长阶段的信息化规划和建设,而是直接使用SAP这样的航空母舰级产品,其结果不容乐观。SAP虽然有很好的最佳应用实践,但这些最佳实践都是来自于成名已久的成功企业。这些企业的成功,并非是因为首先有了ERP,而是因为对技术、产品、市场的创新经营,有快速高效的管理机制,方能取得成功。企业成功以后,业务模型基本定型,这时候对企业整体信息系统的规划和需求才开始明晰。所以,有句话我经常讲,信息化从来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只有企业强大了,生存已无忧,管理需要规范,业务需要整合的时候,信息化才真正变得重要起来。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初创的企业不需要信息化,而是需要量力而为,以信息化的眼光来规划我们的业务。不应该不顾自己企业的情况,眼高手低,如果非SAP不信息化的话,那就是中国企业信息化的悲哀了。携程是在 Nasdaq上市的企业,赢利能力非常强,它们的呼叫中心订票系统是自己用ASP(还不是.Net的)开发的。由此可见,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管理的思想和业务模式,这是包括SAP在内的任何软件都不能提供的。通用和波音很成功,并不是因为SAP而成功,其实上了SAP失败最后关门的企业也不少。所以, SAP只是企业信息化的其中选择项之一,信息化其实是条条道路通罗马的。 SAP应对SOA的潮流,推出了NetWeaver平台,其用意其实是打造企业信息化的平台,说白了就是要做企业信息化的“微软”。但是,SAP的东西一来很贵,二来确实比较死板,系统实施的TCO成本相对较高的。另外,现在SAP推出了很多产品线,比如CRM、SCM、SRM等,主要是因为ERP的模块功能不够用了,但进行重大升级对于企业来讲可能是致命的(和重新实施一次差不了多少),所以扩展出来了这些产品线。例如SD对CRM、MM、PP对SCM(APO)等,还有针对ERP报表功能弱推出的BW(BI)。 从我们这次实施SAP CRM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这些新推出的产品线的成熟度比ECC(R/3)至少落后5年,很多ERP已有的业务定义,在CRM中又要重新维护一套,与ERP的集成度并非宣传的那样“无缝”。相似的报怨,在我和很多SAP实施顾问交流时都能听到,所以请SAP售前的哥们儿们还是悠着点,不要给实施人员太多的压力。呵呵。 我之前曾在某篇文章中被人称之为SAP的托,但这并不影响我对SAP是最伟大的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的评价。但是,我们也千万不要对SAP的产品进行神话,对于企业来讲,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对于企业的CIO们来讲,信息化的规划是需要做短期、中期、长期的规划的,而SAP仅仅是选择之一。 其实,这个世界选择是很多的,除了集成的大型套装系统外,还有分布式、松耦合的信息化应用,基于SOA的企业信息架构的搭建。说不定有一天,随着某企业成功的同时,它自己构架的系统会成为一个行业的标准,Google不就是这样的公司吗? SAP也好,Oracle也罢,还有那个谁谁谁,都不是企业信息化的救世主。 作者简介:冯强,IT守望者,自由评论人。目前供职于长虹多媒体产业公司,技术服务中心信息管理部负责人。15年家电IT行业信息化管理经验,专注于业务流程重造、项目风险评估等。 来源:cio168
责编:cio168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