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RP水平测度指标
1.1 ERP在企业中应用广度、深度水平测度指标
1984年首次提出计算机应用普及率、覆盖率的概念,作为应用水平广度、深度衡量指标。ERP普及率、覆盖率用作为ERP在企业中应用广度、深度水平测度指标。
1.1.1ERP应用普及率指ERP在企业各分支机构及各个部门普及应用的程度用百分比(%)表示。
1.1.2ERP应用覆盖率指ERP完成的业务量占企业资源规划管理总业务量的百分比,ERP覆盖率是指企业由ERP完成的管理工作量占企业资源规划管理工作总量的比率(%)。
1.2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1.2.1 企业信息资源开发水平
1)数据库的数量与规模(企业建立数据库的种类、数量、容量等),数据仓库的数量与规模(企业建立数据库的种类、数量、容量等)
2)信息资源的覆盖率,企业内部信息资源,企业外部信息资源,例如,:国内外市场信息,客户信息等覆盖的范围。
1.2.2 信息资源利用水平
1)信息处理、数据处理与挖掘深度、商业智能应用覆盖率
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企业领导决策支持程度(初级:提供信息,中级,提供方案,高级:提供优化方案及预测结果)
1.3 ERP应用工程目标、任务完成程度
ERP应用目标完全实现,任务100%完成,85分以上,目标基本实现,任务80%完成,75-85分,目标大部分实现,任务60%完成,60-75分,目标部分实现,任务完成40%,40-60分目标基本未实现,任务完成不足30%,30分以下。
2.ERP应用效益评价指标
2.1 ERP应用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2.1.1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率(是实现企业ERP前后企业绩效的增长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可挑选采用财政部企业效绩评价指标。
2.1.2增收效益:实现ERP对企业经营收入、利润的增加率
2.1.3节支效益:实现ERP对企业成本的降低率
初级:5~10% 中级:15~20% 高级:>25~30%
2.1.4 ERP投资回收期与投入产出比
初级:产出比1:3,回收期≥5年;中级:1:5 ,3~5年;高级:≥1:8, 1~3年
2.2 ERP应用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2.2.1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率、创新能力的提升率
初级:5~10% 中级:15~20% 高级:≥25~30%
2.2.2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推进、组织与管理力度
1) 领导班子对信息化的认知程度和领导力度
(1)“一把手”原则落实情况,信息化建设列入领导议事日程及领导信息化的力度等
(2)CIO设置及信息机构工作状况和效率
(3)企业领导与信息主管的信息文化素质与水平。
2) 信息化建设规划、计划实施力度
规划、投资、实施方案适宜度及落实执行情况。
3)企业干部职工信息化意识、培训、技能水平
(1)职工信息技术培训率, 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职工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
(2)信息技术人员数量与质量,信息技术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及占职工总数的比例。
通过定性、定量分析评议组织管理力度,力度小为初级,力度中为中级,力度大为高级
2.2.3对企业改革、业务流程重组的推进
1)企业改革成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状况
2)业务流程重组、机构与工作扁平化状况
2.2.4对企业管理基础水平的提高
1)企业领导、中层、管理干部管理理念、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2)管理基础工作与水平的提高
通过定性、定量分析评议企业改革、业务流程重组的推进,企业管理基础水平的提高。
3.企业ERP应用水平综合评价
按企业ERP应用的发展水平分初级、中级与高级应用三个等级。
3.1 初级应用,初等程度企业资源规划管理
(1)ERP应用普及率、覆盖率30-50%
(2)初级管理信息化,基本建成企业MIS系统,开始采用MRPII与ERP部分功能模块,初步实现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能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
(3)初级管理控制一体化,实现管理系统与控制系统初步信息集成,初步一体化
(4)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建立企业基本数据库,能为领导决策初步提供信息。
(5)ERP应用经济与社会效益初见成效,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率5-10%,
3.2 中级应用,中等程度企业资源规划管理
(1)ERP应用普及率、覆盖率60-80%
(2)中级管理信息化,基本实现ERP主要功能,实施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整备初步实施供应链管理(ERP)及客户关系管理(CRM)。
(3)中级管理控制一体化,管理控制中等程度一体化,实现网络,数据库集成基础上过程集成。
(4)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实现计算机辅助决策,DSS系统能提供各种决策方案进行优选,建立`数据库,信息资源库,初步建立数据仓库,开展数据挖掘,为企业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5)ERP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率15-20%
3.3 高级应用,高度企业资源规划管理
(1)ERP应用普及率、覆盖率80-95%
(2)高度管理信息化,在实现ERP的基础上,全面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ERP)、客户关系管理(CRM)。
(3)高级管控一体化,管理控制高度集成化,实现CIMS、CIPS、企业集成,企业集团内部与外部企业集成。
(4)网上订货与企业内部ERP结合,及时精良生产,通过网络营销,实现零库存。
(5)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实现商业智能,管理决策智能化。
(6)ERP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率≥20-25%
4.ERP应用水平绩效评测办法
4.1 按ERP应用水平指标数值加权打分,百分制评价,划分等级
4.1.1 初级应用(C级)
各类主要指标数值30~50分,ERP应用普及率、覆盖率计算数值 30~50%;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率5~10%,其他指标定性、定量分析评为初级。
4.1.2 中级应用(B级)
各类主要指标数值60~80分,ERP应用普及率、覆盖率计算数值 60~80%;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率15~20%,其他指标定性、定量分析评为中级。
4.1.3 高级应用(A级)
各类主要指标数值85分以上,ERP应用普及率、覆盖率计算数值 ≥85~90%;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率≥20-25%,其他指标定性、定量分析评为初级。
4.2 企业可自查自评,也可由行业专家评议,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最后确定企业ERP应用等级。
4.3 ERP应用评价、评定初级、中级、高级应用标准值要按行业、地区及全国信息化的发展定期调整。
4.4 ERP应用评价是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重要组成部份,ERP应用评价指标是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的子集,ERP应用评价与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同步进行是适宜的。
责编:姜玲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