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IT选型:英雄不应问出处

来源:ZDNet CIO与应用频道   
2015/3/6 15:08:23
面对这个成熟和蜕变,我们的IT供应商们显然都需要转变思路。原来是导师的国际厂商,在继续承担着技术的领导者之时,更应该继续去学习企业信息化的变革方向;原来是学生的国内厂商在继续学习着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之时,也更应该去真正地提升技术实力。

本文关键字: 国产化 CIO 下一代CIO

 
我国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开始的时间和经历的历程都不一样,但是从采访的各行业的CIO来看,我们也会发现基本上各行业的信息化多数完成了设备产品的“堆砌”,已更多的转向了业务驱动这个层面。
 
佛山市政府12345中心副主任关亮就指出政府信息化在这个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在2000年一直到2006年这个阶段,政府信息化也包括企业信息化的重点都是放在购买设备和建立数据中心层面。 ”
 
其实不论哪个行业,信息化有开始的早晚之分,但是基本上我们可以屡出一定的发展规律。多数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再从多到全的阶段。在最开始的从无到有的阶段,信息化还是偏重了将硬件和网络搭建起来,整体来说IT系统和方案偏向硬件。而在从有到多的阶段,已经开始纳入更多的应用系统了,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应用系统和中间件层面。如今,企业信息化从多到全,其实也是转向业务驱动的过程,这个阶段更重视综合性的与业务关联紧密的IT方案和技术。
 
每个阶段呈现的特点不一样,那在选择IT供应商时的标准又是否会不一样呢?
 
在采访中,发现其实企业的选型标准从始至终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改变的只是说针对不同的业务做不同的考量。
 
比如民生保险的CIO李福宇接受采访时就说:“从我们的行业特点来看,保险行业对数据的安全和系统的稳定性有特别高的要求,所以从一开始的IT产品和技术选型上,被认为传统的IOE框架还是占了很大的比重。”据介绍,在这个领域,从硬件设备的小型机、存储、网络等到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等系统软件,国际厂商一直占着相对主导的地位。
 
当然并不是所有行业的国际厂商占有比重都很高,每个行业的特点不一样必然带来选型的多样化。北京东方中科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电子测试测量领域的综合服务商,上游有厂商、下游有客户的中间商。其CIO金春姬就指出其企业信息化的重点还是放在了进销存管理和全面流程化管理层面。但是无论是2004年选择国际厂商作为ERP供应商,还是如今选择国内的流程管理厂商,其标准都是一样的。
 
“我们的标准有三个方面,一是供应商本身的成熟度,二是其整个实施团队的能力,三是会考虑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长期综合费用。虽然后来选型的产品和方案随着信息化的进程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标准基本一致。”
 
前上海英联食品有限公司CIO孙伟也告诉记者其所在行业选择IT供应商的标准也基本是在供应商资质、服务质量、价格、核心技术等几个方面。
 
这些观点,我们在北京人民医院CIO刘帆那里也得到了印证。刘帆告诉记者,在医院这样一个领域是无法容忍系统出问题的,所以IT供应商本身的成熟度很重要,尽管有些厂商可能确实很创新,但是其成立时间确实太短,“我们确实无法完全信任。”
 
在其他的企业CIO采访中,记者也能深刻感受到企业在选型供应商的标准从本质上并未有太大改变这一事实。
 
但在多数企业里国际和国内供应商的产品和方案的比重是在一步步缩小的。如在最开始的起步阶段,国际厂商所占比重确实较多,而在近年国内厂商也在逐步赶上。这里面的原因更多是在于一方面企业信息化进程和诉求确实在改变,另一方面也源于国内厂商的逐步成熟。
 
国际厂商不再是导师 国内厂商不再只是学生
 
从一开始我们讨论国产化的话题时,无论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国际厂商都或多或少的感受到危机。这个危机的背后的声音是:国际厂商不再是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导师。
 
在采访中,很多企业CIO都指出最开始的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也是在依赖国际厂商先进的技术和建设理念,这一切都是企业自身不具备的。而那时国内厂商也并没有很多行业建立一套自己的服务理念。所以,国际厂商在国内企业信息化最初的阶段责无旁贷的担任了导师的角色。
 
国药集团CIO雷万云告诉记者,不能否认国际厂商在最开始,也一直到现在在一些方面的技术和方案优势。“比如在数据库建设方面,目前国内确实没有找到太好的替代品。”人民医院的刘帆也指出,无论是他们选型国际的ERP厂商,还是数据库厂商,基于很大原因确实是国际供应商的产品和方案在应用场景各个层面考虑的更加周全。
 
国际厂商的优势一直存在,那为什么他们不再是导师了呢?
 
我们前文也提到国内企业信息化分了各种阶段,随着各个阶段的推进,企业自身和企业CIO的水平都在提升。企业在新一阶段的信息化建设的时候,不再完全依赖供应商的理念,而是有着自己的一套明确的需求和愿景。
 
而企业在选择帮助自己达成这个愿景的供应商时,目光也不再只是放在国际厂商层面了。东方集成的金春姬就指出,目前国内厂商确实有了很多的进步,他们在本土化的很多方面都做相对出色。刘帆也指出:“我们买来的很多国际厂商的产品和方案多数是个壳子,最后帮我们理解和实施的依然是国内厂商。”
 
这几年,国内厂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已经在一些领域开始和国际厂商去媲美了。比如去年炒的很火的去IOE,就有让很多人关注国内硬件设备的成长。佛山政府的关亮就指出,目前政府领域的而一些硬件产品就是国内的品牌,因为技术多数也跟的上,同时性价比和后期服务都相对有优势。
 
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确实很多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某些环节,在重新选型供应商或者要开始建设新的项目时,已经有了更多的国内供应商参与评标。“在了解我们的一些需求上,以及服务上,国内厂商确实有着其优势。”刘帆指出。
 
所以,国内的厂商也不再只是一个学生,也开始在积极拓展自己的市场。
 
但是这个市场拓展完全靠着“国产化”这股东风就够吗?国际国内厂商的优劣势,真正的评判者还是企业用户。
 
提国产化更像是伪命题
 
在采访时,记者和众多的CIO聊到国产化这个话题时,更多的CIO并没有太多的倾向性,或者并没有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是否国产化这个问题上。就如佛山市政府关亮的态度:选型关注的不是对象,而是方案本身。
 
无论是有着什么样的驱动因素,国产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愈演愈烈,但是对于多数的企业用户来说,用东方集成的金春姬所说:“作为CIO本身,不应该有太多的倾向,还是应该选择最适合企业的产品和方案。”
 
其实无论是对国际厂商还是国内厂商,国产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伪命题。国际厂商必然要面对国内厂商方案的日益成熟和企业用户的成长;国内厂商的眼界也必然是着眼更大的市场,而不是特定的国内的市场层面。
 
从近两年的国际厂商和国内厂商的盈利数字来看,其实都不算乐观。至于其背后的原因,根据对企业CIO们的采访,记者稍稍做了总结:
 
一是全球经济确实并没有完全复苏,各行各业的业务发展都在受着各种冲击这必然影响企业的IT支出;
 
二是如我们文章开始所说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始进入新的阶段,不再是设备和产品的堆砌,企业的采购和选型更加重视业务的驱动,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降低了企业IT采购的量;
 
第三条原因其实和第二条是关联的,在如今厂商大提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新的技术时,其实企业用户也在思索如何利用这些新的技术推动业务,但是真正去做云计算和大数据这些项目还有一个评估期。也就是说很多企业也在思索着上马一些新的项目,但是不够成熟,所以并没有开始进入采购环节。
 
所以,IT市场形势不算乐观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企业应用市场正在酝酿着改变,而其期待的也是国际、国内厂商的蜕变。
 
国际国内厂商都需蜕变
 
提到国际和国内厂商的优势,在采访的用户中多数的观点相对一致。我们基本可以一些词语来概括,国际厂商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完整的方案、成功的案例、先进和前瞻性的产品技术,国内厂商本土化优势明显、可以定制化的产品、务实的实施方法、高性比价和渠道优势。
 
所以,在记者采访的几家企业中,也才会看到国际、国内厂商在不同应用环节的各有千秋。
 
据人民医院刘帆介绍,目前多数医院的基础部分以国际供应商的产品和方案为主,“因为技术实力确实会更强。但是一般买来产品之后,还是要依靠国内厂商做具体的本地化实施。”在金融行业呈现的特点,与医院有点类似。
 
而国药集团的雷万云则告诉记者,由于应用环境不同,目前国药的一些基础硬件部分相对国内厂商更多点,但是应用系统诸如ERP、BI依然是国际厂商占主导优势。多数的制造企业呈现的都是类似这样的特点。
 
因此,我们可以说出国际厂商技术先进的地方,国内厂商本土化做的好的地方,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是选择适合的。
 
如今,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开始更加强调对业务的驱动和变革,所有的企业都希望能够用尽量少的资源获得尽可能多的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因此,企业对于国际国内厂商的需求就更多了,在采访中他们也更多地指出了国际和国内厂商需要改变的地方。
 
国际厂商的技术先进性确实毋庸置疑,但是近年也遭遇这一些口碑上的挑战。这有传统的我们可能认为的本土化做的不好之类的,但是事实更多的国际厂商已经在国内建立了研究院等,也是在更多地向国内用户靠近。
 
企业用户对于国际厂商最大的期待在于:当更多的新技术出来时,国际厂商不应只是一味地推广技术,而是应该考虑这些技术对企业原有架构产生挑战时,企业该如何应对。
 
在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多数企业都将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列为接下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但是他们从厂商那里却没有获得满意的解决方案。
 
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关于说国际厂商霸道的案例,不论是传闻还是什么,确实国际厂商需要真切地去关注企业最根本的需求。
 
所以国际厂商不仅要做技术上的领导者。
 
前文我们说过国内厂商如今不再只是个学生,但是也不能自满。“我们国内厂商确实在很多方面是需要学习的。”东方集成的金春姬就指出,比如很多国内厂商就不重视知识的积累、实施过程的流程化和规范化。
 
一位运营商的朋友就跟记者说:“有时候觉得很无奈,很多国内厂商以为自己懂了云计算,就懂了很多,而事实,我们的差距还有很大。”
 
那国内厂商应该从哪些方面改进、又从哪里获得更多的机会呢?
 
民生保险的李福宇认为,国内厂商应该“大力提升产品核心技术能力、产品多样选择性,同时要认识到成熟案例少、品牌认同不够的劣势。”佛山市政府的关亮也认为:“国内厂商应该踏实下来,少搞一些概念,在基础技术各个方面还要加大研发力度。”
 
国内厂商的目光也不应仅仅是国内这个市场,而应该致力于国际市场,将眼光放的更大。
 
那么,如今的环境下,国内厂商的机遇会在哪里呢?记者也稍微地做了点总结:
 
一是本土企业的咨询实施领域。我们文章一开始就提到国企无法选型到合适的咨询机构的问题,其实这是国内厂商的一个悲哀。国内厂商了解国情,如果能够做更多的行业积累、案例积累、知识积累,在进入咨询行业也会有着不错的前景。
 
二是通过与国际厂商的合作,进入更多高端的领域。佛山市政府的关亮说企业采购不会太多的关注出处,但是不能否认性价比也会个很大的评价标准。国际厂商希望借助国内厂商这个渠道进入更多领域,而事实国内厂商也可以通过与国际厂商的合作进入更多高端领域。
 
三是通过收购获得更先进的技术。当然在这个方面,我们国内厂商里并没有太多收购国际厂商的案例,但是也会是个渠道,前提是收购时需要获得技术的制高点。同时,现在涌出了很多创新的公司,也会有些创新的技术,传统的国内IT厂商可以将他们作为收购的对象,但是得做好收购后的整合的工作。
 
总之,对于国内厂商来说,需要掌握技术的话语权,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
 
结束语:英雄不应问出处
 
在和几位CIO的交流的同时,记者也采访了一些国际和国内厂商的相关负责人,面对国产化这个问题,厂商好像显得更敏感。
 
而事实在CIO们那里,大家认可的都是:英雄不应问出处。
 
无论是一开始企业对信息化处于空白状态,还是如今企业开始掌控自己的信息化,企业对于IT供应商的片评判标准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改变的只是企业和CIO们日益成熟。
 
面对这个成熟和蜕变,我们的IT供应商们显然都需要转变思路。原来是导师的国际厂商,在继续承担着技术的领导者之时,更应该继续去学习企业信息化的变革方向;原来是学生的国内厂商在继续学习着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之时,也更应该去真正地提升技术实力。
共3页: [1] [2]3 下一页
责编:毕连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最新专题
成都行

成都行亮点 成都行程 智囊团 参观成员 合作媒体 活动咨询..

2015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峰会

大会聚焦 大会亮点 大会议程 重要嘉宾 成都行 赞助合作 ..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