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型——CIO职业生涯下一个关健点
在做职业规划时,需要进行知识、技能、经验、资源缺口分析,并明确每一个缺口该怎么补充,甚至制定出可行的行动步骤。
本文关键字:
CIO
相对于正在人生发展道路上不断攀爬的初级CIO或准CIO,那些已经度过初始职业摸索期、进入职业生涯职业稳定期的CIO人(我们姑且将其称为“后职业CIO人”)大都处于40~55岁,职业生涯就快进入人生最后一站。 据调查统计,目前国内信息主管或是CIO的平均任期是3~5年。因此,圈内人开玩笑说CIO有两层含义:一层是首席信息官,另一层是“CareerIsOver”(职业生涯已经结束)。业界也有“做CIO,45岁就可以退休”之说。 在一项对于“CIO出路”进行的调研结果中显示,选择尝试向财务、销售、生产等业务总监转型的人数最多,有大约32%;大约20%的人选择忠于职业,尝试在不同行业背景的企业做好CIO;也有人尝试做CEO,自己创业或者跳槽到乙方出任要职等几个方向。 一、做好职业规划 在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有一个原则:职业选择必须能够发挥你的优势和特长。 如果你已经确定了要长期稳定地做一个企业CIO,就要结合实际了解自己需要补充什么知识、技能。 比如说,假如你确定了要当一个跨国企业的CIO,就要考虑外语是不是流利,是否了解国外的文化,是否清楚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咨询顾问,就需要更多地了解与CEO、CFO等企业高管沟通的语言,更多地学习管理、财务、市场等方面的知识。 总而言之,在做职业规划时,需要进行知识、技能、经验、资源的缺口分析,并明确每一个缺口该怎么补充,甚至制定出可行的行动步骤。只有这样,规划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CIO可以利用一些性格、职业倾向测试的工具,例如九型人格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也可以采用一个被称为“求求你表扬我”的方法,找10个以内你熟悉的人,让他们说出你给他们印象最深的优势,并对这些优势进行详细的描述。这些人可以是你的丈夫/妻子、上司、下属、朋友、师长等。通过他们的描述,你就可以发现自身原来没有发现的一些特质。 经过测试,了解了自己的长项之后,一方面可以在弥补自己的弱项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在工作环境选择上,就可以做到知己知彼,有所回避。 我们不难发现:CIO要想成功做好职业规划,首先要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服务好公司业务,不断培养自己的手下。以此为基础,进则可以公司内部谋求更高的职位,退则可以利用已做出的业绩和建立的人脉,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归宿。 CIO迈向CEO的机会是有的,不过挑战可不低,要克服的问题也不少。其中有几个重大的挑战,包括IT人员常面临的技术本位、商业观念薄弱、领导与沟通能力等问题。 二、转型具体的条件 新一代的CIO需要成长为商业和技术的创新者——既了解业务又精通技术的IT部门负责人。因此 CIO需要主动突破传统角色定位,从单一的技术管理者成长为策动企业创新与变革的合作伙伴和业务领袖。 然而我国现有的技术型人才占整个IT人才的80%,如何从竞争激烈的技术红海中找到蓝海,是每一个IT从业者都应提前考虑的。从IT从业者目前的情况、未来的金融危机的冲击来看,CIO职场的蓝海之路不妨先从服务管理、销售业务着手,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能,再加上相关的学习和培训,从以往的技术实施专向以服务为主的顾问式销售主管、技术型销售领导、多元化人才发展,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转变思维增强信心。时代在进步,思想在升华,社会、企业对CIO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销售对CIO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CIO只有在不同时期适应形势,随需应变,转换角色才能多条活路,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因此CIO不妨多用销售的眼光、客户的业务需求来看待技术项目,不要习惯性从技术角度来想,这个非常重要,并学会快速的了解变化、响应变化,提高自己的业务敏捷性(即随需应变的能力)。而且即然形势所逼,转型成为销售主管,CIO就要坚定信心,铁了心做销售,要勇于向成功的前辈学习,不要怀疑自己的转型能力与机会。 加强销售学习提高营销常识。CIO在营销常识和经验上,可谓“一穷二白”,因此必须“恶补充电”。CIO可品味一些诸如卡耐基人际沟通技巧之类的书籍,反省自己以往人际沟通的缺陷;重要的是,平时要注意多与人沟通,培养自己的沟通技能,跳出自己工作的小圈子,设法与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多交流;多参加一些销售人员的聚会或是培训课程,给自己洗洗脑,从个人中心的思维方式转换到客户中心的模式中;CIO也要学习一些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管理的知识,锻炼自己整合能力,能针对企业不同的资源条件,提供出具有可执行性的解决方案。 三、转型后的适应 转型前是要做好准备,但关键还是转型后的适应。转型后的真实工作环境是我们无法模拟的,准备的再充分也会有疏忽,关键还是看临场发挥,CIO对于新的工作不仅仅要在思维上发生质的变化, 同时还要能快速的适应新的环境及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责编:穆琳琳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