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换个角度看IT惠普目前最想改变的,倒还不是人们看待IT的角度和方式,而恰恰是人们对惠普软件甚至是对惠普公司的认识。 本文关键字: 案例交流 最近3年来,新加坡远东花卉(fareastflora.com)的现任总经理Ryan Chion一直是惠普亚太区眼中的一大红人。几乎所有惠普在亚太范围内举行的大型活动,都能看到他现身说法的场景。 几年前,Ryan大谈特谈的是远东花卉如何利用惠普最新款的打印机和图像输出服务,为订购鲜花的客户在花瓣上打印个性化的文字和图片,从而为他的花店招揽了更多生意;后来,他还讲述过他们的花店在遭受了一次洪水袭击之后,是如何将丢失的商业数据成功恢复的;而他5月底在新加坡举行的惠普企业媒体峰会上的最近一次亮相,话题显得厚重得多:IT技术已经和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密不可分,甚至有融为一体的趋势。 如果说Ryan的感受还并不具有普遍性和足够的说服力,那么再来看看Forrest Research的高级副总裁克里斯托弗·迈恩斯(Christopher Mines)所带来的一份调查报告。在Forrest对全球239位IT高管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追求IT与业务同步、提高IT治理能力、衡量IT的价值,是这些高管们在2007年感觉最迫切的三项任务。谈起他这项调查的初衷,刚刚从美国东海岸飞到新加坡,还在倒时差的克里斯托弗顿时精神一震:“现在再用IT来概括企业中的一个部门已经有些过时了,B.T.(Business Technology,业务科技)更合适一些。” 难道,在如今的新环境下,已经通行全球近40年的“信息技术”真的行将告别历史舞台? B.T.时代 其实,B.T.这个新词汇最早出现在人们视线中是在2006年8月。当时,Forrest的创始人、CEO和董事会主席George Colony发表了一篇名为《从IT到B.T.》的文章,他在文章中首次提出了“业务科技”的概念。George可以算是全球高科技产业中一位极有份量的“观念提供者”,因此,他的观点刚一问世,立刻引来了应者无数。 George在Forrest举行的一次科技论坛上甚至这样建议,“今后,CIO们都应该改名叫做CBT(Chief Business Technologists)。”George还解释说,这种名称的改变并不只是语义学上的事情,而是意味着一种改革信号,那就是使得公司以及IT部门的员工们明白,现在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了商业领域的每一个角落。“IT商家再也不能以上世纪80年代那样的模式进行工作了,那时的程序员经常是不修边幅的,并且可以告诉他们的老板不要担心IT方面的问题。而且上世纪90年代的那种‘兄弟会’式的工作模式也已经结束,并且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信息技术应该正式的将自己定位于商业活动的中心。技术就是业务,业务就是科技,这就是全新的B.T时代。” 在George充满革命气质的理论和概念问世近一年后,惠普隆重热烈的正式接纳了B.T.,并将其提升到了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今年4月底,在德国柏林召开的惠普技术论坛上,主管惠普TSG(企业计算及专业服务集团)全球业务的惠普执行副总裁Ann Livermore在演讲时称:“在全新的B.T.时代,技术与业务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支持’这么简单,技术已经成为业务赖以发展的根本和加速企业成长的动力之源。”Ann Livermore甚至信誓旦旦的表示:“信息技术的时代已经结束。” 很快,在几天之后,刚刚接替孙振耀出任惠普全球副总裁、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总裁及TSG总经理的符标榜,就分别向中国惠普的合作伙伴以及媒体广泛发送了题为“科技以推动业务成效为本”的公开信,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从今天开始,惠普将改变与市场对话的方式。” 符标榜在信中提到:“惠普正努力推动行业内的重大模式转变,重塑人们对IT的认识。我们将发起一系列商业宣传活动,旨在确立惠普在下一代计算机浪潮中的领导地位:从‘信息技术’进化到‘业务科技’。” 从“改变”、“重塑”、“进化”这些词汇的使用上,不难看出惠普对于B.T.时代的重视和雄心。在惠普为B.T.制作的宣传页上,所有的商务人士全都头朝下站在天花板上,寓意不言自明:人们对于IT的认识是该换一种全新的角度了。 现实的一些反馈也对惠普的“雄心”给予了坚定的支持。根据克里斯托弗公布的调查结果,目前公司的业务决策者和技术决策者之间越来越趋于协调一致,比如,88%的CEO和90%的CIO在技术如何为企业带来业务成效这一问题上观点基本一致,而且绝大部分的CEO和CIO都认为,技术对企业能否取得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Gartner在2006年对3000多位北美和欧洲的CIO进行调查后发现,目前排在大家最关心的业务前五位的分别是:改善业务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建立、维护并提升客户关系,强化企业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这样的结果已经和两年前有了显著差异。 “进入业务科技时代后,业务成效将作为投资效益的衡量标准,如考察投资在管理风险、加速成长和降低成本等方面是否起到了促进作用。”Ann Livermore说。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等于彻底解决了曾经困扰CIO多年的一大难题。也就像符标榜所描述的那样,“IT成果将通过出色的业务成效(业务增长、减少成本和降低风险)来衡量,而不是IT系统的正常运行时间或服务级别协议。” 惠普的新角度 惠普之所以投入如此巨大的精力来迎接B.T.时代的到来,自然有其如意算盘。在B.T.的大背景下,惠普顺理成章的将其TSG传统的服务器及存储、软件、服务三部分业务进行了横向整合重组,形成了直接面向业务的三大类产品组件:适应性基础设施(AI)、业务科技优化(BTO)和业务信息优化(BIO)。 从名称上你也能直观的发现这三类方案的重心所在。AI基本囊括了惠普的硬件产品,将成为新一代数据中心的基础平台,同时也是惠普整个B.T.战略的基础层;BTO涵盖了惠普最著名、也是唯一著名的软件品牌OpenView,以及前些时候刚刚以45亿美元收购来的美科利,其重心将放在IT服务管理上;BIO则侧重于和信息管理有关的内容,主要包括商业智能(BI)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两条产品线,其中就有惠普刚刚推出的Neoview数据仓库软件。 仅仅从形式上看,惠普在TSG内部所做的这些整合颇有些IBM当年组建软件集团的影子。很明显,软件之于整个惠普TSG乃至惠普公司而言,将随着B.T.战略的推行,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产生越来越大的价值。从某种角度说,其价值并不在IBM软件集团之于IBM转型的重大价值之下。根据惠普在5月中旬发布的2007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在TSG中,虽然惠普存储和服务器业务、惠普服务业务分别取得了46.19亿美元和41.45亿美元的收入,但年同比增长却分别只有8%和7%;而软件业务则增势喜人,收入达到5.2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增58%。 在很多技术人士心目中,惠普TSG的业务显然最能体现惠普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的传统形象。但很久以来,大家对惠普软件的认识仅仅只停留在OpenView和老牌的Unix系统HP-UX上。马克·赫德在两年多来对惠普所进行的改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精力就集中在惠普软件业务上。惠普在两年来收购的十几家公司中,有半数以上都被整合到了TSG中,其中绝大部分均为软件公司,且多集中在管理领域。尽管赫德并不想把惠普软件打造得像IBM软件集团那样庞大,却希望它能足够强壮。 除了收购之外,赫德还重金聘请了多位高管加盟惠普软件团队。比如目前主管惠普软件业务的高级副总裁托马斯·荷根(Thomas Hogan)在一年多前加入惠普之前,曾是企业内容管理厂商Vignette的CEO;目前负责惠普亚太及日本地区软件业务的副总裁史蒂夫·迈克沃特(Steve McWhirter)一年前进入惠普,之前他曾在红帽公司担任要职。 与并购和猎取人才相比,惠普最强大的优势在于其极广泛的合作模式。几乎每一位业界巨头都和惠普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比如微软、SAP、甲骨文、BEA、英特尔、AMD等等,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托马斯·荷根曾经以惠普自己开发的数据仓库软件Neoview来生动的解释过惠普的模式。惠普并不会通过开发或者收购来取得一款前端的BI软件,而是会以Neoview这类的数据仓库产品作为媒介进行衔接—一端是数据库,另一端则会选择诸如Business Objects或是SAS这样的第三方合作伙伴的BI产品。比如惠普去年购并Knightsbridge时,其原有的700名员工中,大多数都是数据仓库、数据整合和信息质量方面的咨询专家。由此,惠普也和大多数合作伙伴保持了微妙的距离。 去年年底,惠普和微软共同宣布了一项价值3亿美元的三年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投资开发专门面向企业用户的集成的硬件和软件产品,当时,微软面向企业级市场的“全员就绪”(People-Ready)战略刚刚发布9个月。《红鲱鱼》对此评论道:“能量巨大的‘双人组’将会改变IBM在价值500亿美元的服务市场上一家独大的局面。”其实,从某种层面说,惠普目前最想改变的,倒还不是人们看待IT的角度和方式,而恰恰是人们对惠普软件甚至是对惠普公司的认识。 来源: 互联网周刊 责编:陈琼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