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不是CIO的事情 浅谈IT系统内部推广本文关键字: CIO吧 随IT技术发展企业内部管理中越来越多的过程被信息系统所取代,这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也提高了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可是如何把一个企业信息系统很好的在企业内部推广,对于企业信息管理人员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选择自己最适合的系统 首先要选择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企业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选型不比买衣服或其他生活用品,一定要名牌,或者一定要高价。它是一个管理的工具,所以一定要和自己的企业实际以及管理流程相符合才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否则只会适的其反,否则就不会有“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这话说的可能有些夸张,但道理是很清楚的。 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企业的信息系统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1、是否有和自己类似行业的客户应用。管理软件有很多行业特性,特别是针对一些企业运营的软件。选择自己同行业的企业选择的产品可以避免软件中的一些行业特性的缺陷。 2、是否有和自己管理类型相似的客户应用。管理软件除了行业的特性外还有就是管理模式的区别。例如欧美企业和日系企业的管理模式就有一定的不同,这些不同的模式往往影响着软件在企业的成功应用。 3、企业软件本身的扩展性。即使我们选择把上面两点做的都很好了,也不一定这个软件就一定能够完全适合自己的企业,因为每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的特色的地方,否则就谈不上什么“核心竞争力”了。所以除了这两点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企业软件本身的扩展性,只有选择一个扩展性好的软件才能更好的自己企业个性化。 4、软件厂商的实施能力。管理软件是“一份软件、二分实施、七份管理”,因此软件厂商的实施能力也是一个软件成功的关键因素。对于软件实施厂商的考核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 一、软件厂商的规模特别是人员规模; 二、软件厂商的实施人员的背景,最好实施人员既懂技术又有业务经验,这样在实施中才不会有沟通的问题; 三、软件厂商的项目管理能力。 先“克制”后“客制” 在软件的实施中要先学会“克制”再要求“客制”。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软件的实施推广过程中,一定要想办法按照软件中已有功能和使用方法使用,即使有些不太适合的或不太友好的,我们也要尽量说服用户先” 克制”一下。这样讲可能有些人会说“我花这么多钱买软件过来”就是要提高效率的,你这样不好用的话,我没不但效率没提高反到降低了。 其实不然,我们可以好好想一想,我们企业的人员在软件选型的期间对软件进行了丰富的全方位的考察,既然选择了这个软件,就说明这个软件经过了无数客户的应用验证,在相当的程度上是有他的优点的,我们要尽量从他优势的一面去考虑,说不定按照软件的方式一改整个企业运作效率会提高呢, 再者对于一个软件的熟悉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只有你都这个软件使用时间长了才会发现他的真正优点和不足。也只有这时才能提出真正适合自己企业的意见。 另外企业软件的需求提出往往是在一个并不是很清晰的情况下提出的,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盲动性。通过对这个软件的使用结合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提出真正有用的需求。说不定随着对产品本身的熟悉很多当时需要“客制”东西现在已经可以通过系统很好的解决了。 所以综上所述在企业软件的推广过程中一定要先“克制”然后再谈“客制”。 只有“用”才“有用” 在企业软件的实施推广过程中一定要发动终端用户去使用,如果用户不去使用就是在好的软件他也发挥不出他的优势。只有“用了”才会”有用”。在系统推广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可以供大家参考: 1、 从关系用户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 信息化的推广对用户来说一般都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因为信息化往往涉及工作方式的改变,无论以前的工作方式好坏,用户已经习惯了。所以要用户改变习惯就必须有驱动用户改变的力量。例如:通过改变用户原来的工作量减少了,或者用户某些最关切的问题得到了更快的解决。总之都对用户是有利的,这样才能促使人们去使用。 2、 做好用户的培训工作 用户的培训工作也是企业信息化推广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不做好培训,即时用户去用了也出现很多的问题。例如:操作错误导致流程混乱,工作效率降低。这样又会使用户迅速产生抵制情绪,影响系统推广。所以用户的培训一定细致全面:不但要包括使用方式、方法的培训还要包括相关效益好处的培训以及配套管理制度的培训,这样用户对系统才会有一个全局观,使用起来才会更好的发挥他们效益。 3、 要有相关的配套制度辅助 企业信息化特别是管理的信息化,它是一个流程变革的过程。流程变革了一定要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和配合他。否则系统是一套,实际又是另一套,系统和实际工作不匹配,这样不但提高不了效率,反而会降低。 企业信息化推广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只有充分结合自己的企业实际和系统本身的功能,并且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力量才能使一套信息化的系统真正发挥出它的效能,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做出贡献。 来源:中小企业IT采购网 责编:himi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