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法自然这周看了一本书,关于19世纪、20世纪交会期的法国两位大师的小书,一位画家和一位哲学家,《塞尚和伯格森》。前者被称为是现代绘画之父,后者我不太清楚,只是在那个时代名气挺大,还得过诺贝尔奖的,据说。此书主要讲述此两位大师在思想上的共通之处。因为书写的比较罗嗦,因此看完我都没搞清楚作者到底想说什么共同之处。但倒是从塞尚那里,找到与我们作项目,思考问题的一些共通之处。 上期《BI观点》杂志的卷首语中,我曾写了类似的东西,名字叫做《是写生,非临摹》,强调直接表现原始、自然事物的乐趣。也就是师法自然吧,竟然和塞尚的观点有些合。 例如看到远方一个小人,却想象着他的面孔,在平面上想表达这个细节。看到一袋相交,却想着背面是什么;光线打在人们脸上,却不知道那明暗如何用黑色线条表达出来。这需要训练,需要观察。必要说,即便是拉斐尔那个时候,对技巧的强调肯定是甚于对思想的强调的,他们画出来的人物多少还是有些失去比例。毕竟技法还没有完全成熟。 他们那个时代,他们哪里是个艺术家呢,恐怕还是匠人的地位吧。干着卑贱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尊严。我想也不会去想着,如何刻意地在思想上去提高,他们的生活足以让他们的思想得到升华。因为面对君主、面对不知道明天的明天,颠沛流离的生活,大多还是奔波于生计。只是,艺术(我们现在管他叫艺术,恐怕他们那时,也就是个手艺吧)还算是有乐趣的,毕竟还是能够让人得到些尊重,甚至财富,毕竟是他们喜欢的东西。 我讲到哪里去了?原来是讲师法自然的。怎么个师法。每个人眼中的自然是不同的,可能有人将风景当作自然,有人将除人之外的东西当作自然,有人将万物当作自然。 当客观反映自然越来越成为一种技巧,那么师法自然的另一层含义,主观解析就需要抬头。这里面,应该还有个意思,就是不拘泥于习惯。人从小在习惯中长大。很小的时候,会自己去观察原始的自然,但一旦有人教他们,人便逐步丧失这种能力,变得依赖习惯。被教了写字、教了礼貌,还有社会主义优越性之类的东西,人们大多不假思索地先接受下来,怀疑这些东西对小家伙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除了披上一个不好好念书的名头。 到长大了,该怀疑了,却发现依赖太深,很多不假思索的东西确实已经在支配着自己。虽然这是有好处的,不必让你在社会寸步难行。可那不是自然的,人们离自然越来越远。 至于怎么个受影响法子,我当然不能明白。本身对野兽、立体、抽象,就不是非常熟悉。只是有个印象。看吧,到了近代的这些画家,派系,都是讲究将哲学融入作品当中。讲究技法那是太低级的,中国这边叫做"匠气"。作品里面总得说点什么,或者你作这个作品的时候,总得有点什么想法才行。 古代讲究技法的时候,没什么可说的,思想倒不重要,比拼的是突破传统,以及技法本身。可突破不是总是发生的,日子一久,原来新兴的东西就成了传统,便又得去突破。古典主义风格的,大概是那种将英雄人物画的神采飞扬,反面人物表现地丑陋无比的那种。这确实够乏味,为什么不是如实反映眼前事物。现实主义应该算是抱着这样的念头吧,库尔贝之辈,也可以表达真实。 可真实难道就是像照片那样客观的东西吗?未必,要捕捉光线,捕捉刹那间的永恒,于是印象派便蹦出来。印象派,总觉得像是中国的写意山水,挥毫泼墨间,讲究意境。而到印象派这个年代,绘画都还是在讲究眼前所见,或者是心中的眼前所见。可有人会不满足于这种真实。于是现代的作品,你从画里面真是看不出来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了。我想对一个画者来说,学习绘画,确实也要克服一点——眼睛所见事物的不准确。远的看成近的,明的看成暗的。但到了需要人主观去理解事物时,反倒这种不准确到要发挥一下了。不是用眼睛,而是用脑袋。开始反映人的主观,这倒好,我看也方便了很多人滥竽充数。 塞尚也许对这些问题考虑了很多,并且实践了很多。我想我也在实践。只是实践的方法不太一样,他用画笔。而我们是在项目里面实践。始终相信一点——道理是相通的。哪怕一门是搞艺术,一门像是搞科学。 而这个相通的道理,已经有些眉目。也就是在没有看塞尚之前所想到的——师法自然。也许如此表达并不恰当,因为大多这个词是用于艺术领域的。而对于科学、工程领域,也许有另外一个名词吧。也许叫做第一手材料?原创观点?或者叫做不人云亦云?似乎都是不准确或不完整的名词。 看看身边搞bi的人,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都有不同的特色。有些朋友喜欢搬书上的道理来谈,有些是谈经验的。我更喜欢后者方式,即便书上道理听上去是对的,可放到实践当中,你有没有觉得并不是那么回事呢?那个道理成立所依赖的环境是如何的呢?这是需要思考和摸索的。也许有人说,这不是你干的。我们就是作项目,在项目中总结。可不,这些总结就是"师法自然"呗。也许有人说,不行,我们作项目总得以项目目标为重,哪里还能有时间去怀疑者,怀疑那呢?这点也是不大同意,一个项目完结了,还有下一个。可那样仅仅为了完成了项目目标而劳作,实在是无趣的事情。虽然,即便完成那样的目标,本身不是容易的事情。如何明确目标,并坚定而心无旁骛的直奔他,本身就是不断思考和改善的过程。 师法自然有个好处。当你看到有人侃侃而谈,似乎不是在谈论他自己的观点,而是转述的时候,你可以鄙视他,因为他是人云亦云的。坏处是,你的想法难成体系,零零星星地从实践中得到,还可能被嘲笑,你想出来的东西早就有人形成专著了,比你完善、全面的多,你这算啥玩意儿。 责编:姜玲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热门博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