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泰林:资产融合时代需要“智慧”的EAM 在中国的工业领域,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只有不断的更新设备,采用最先进的生产线,才能获取更强的竞争力和更高的利润。而这个问题在今天全球经济下滑的环境下被更加突显出来,逐步演变为了一个“黑洞”,吞噬着中国工业企业、特别是资产密集型企业有限的生命力。 事实上,在电厂、油田、化工厂等资产密集型企业内,设备等资产的高效可靠运行毋庸置疑是企业生存的命脉,谁能够通过有效的管理,解决维修、维护费用过高的问题,就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的大量流动资金占用问题,控制住居高不下的生产成本。 那么,如何来管理好企业的资产呢?这一领域的专家——IBM Maximo资产管理全球副总裁郑泰林(Bill Cheng)先生就这一问题接收了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的采访。
企业资产在哪里? 从业务范畴及客户市场来看,IBM Maximo的所有工作和业务都是围绕着资产来进行的——建筑物、交通工具、生产设备、等等,实际上,这些都是企业的资产。 对此,郑泰林将企业资产进一步细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是生产型的资产,比如化工或者制造业的生产型的设备; 第二种是基础设施,比如办公大楼、机场等等; 第三种是交通型资产,比如火车、卡车等移动型资产; 第四种是通讯资产,比如通讯塔; 资产融合的时代 既然能够对企业资产进行清晰的分类,那管理起来应当就会容易许多吧? 答案是否定的。新的问题摆在了资产管理者的面前:一架空客飞机中可能包含了超过一百亿条的源代码,另外还需要无数的计算机程序、通讯设备运行其中,帮助控制和运行,这个庞然大物究竟属于哪种?实际上,恐怕这没有必要再进行进一步的区分,不论是何种资产,都正在紧密的融合在一起的。 由此可见,长久以来,人们有着将物理资产和IT资产分割开来的习惯,一边是机场、公路、建筑物、发电厂、油井、等等,另一边则是数据中心、电脑、移动电话、路由器、宽带、等等,前者的特点是钢筋、混凝土和电缆,后者则是字节、芯片和带宽。而根据“15年周期律”,也就是信息技术产业每隔15年左右发生一次重大变革,并催生新市场、新业务模式、新产业的规律,可以想见,物理和IT的界限正在被彻底的打破,“资产融合时代”已经到来。 早在两三年前,Maximo就已经开始关注并深入研究这个趋势,并致力于通过单一平台来管理所有的资产。 这一方面是由于IT与资产已经密不可分,另一方面更是因为用户希望通过一个视角去审视这五类不同的资产,并希望通过单一平台去控制这些资产。对此,Maximo首先通过可视化让用户看到资产的状况;其次是通过控制化来管控资产;第三则是将自动的工作流放在单一资产管理平台上去管理所有资产。 这一切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企业能够用更加“智慧”的方式去管理资产。 让资产管理“智慧”起来 09年初,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样一个概念,希望通过“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全面融合,去推动和实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几乎任何系统都可以实现数字量化和互联。伴随着计算能力的高度发展,使爆炸式的信息量得以高速有效的处理,并实现智慧的判断、处理和决策。 而在这一宏伟愿景之中,资产管理正处于整个“智慧的地球”理念的正中心,是唯一可以将虚拟的IT世界与现实的物理世界紧紧捆绑在一起的纽带。“智慧的资产”这一概念也就自然而然的诞生了。 “智慧的资产”是可测量的、互联互通的、智能的,其核心就是如何优化资产的使用,充分挖掘其价值,减少资产停用时间,并将资产可靠性、效能发挥到最大。 “智慧的资产”不但是可测量的,甚至是可预测的,它正在将以往资产管理的被动局面逐步打破,进入到了预防性的维护维修的新阶段,绝非资产损毁后的应急性修补。比如,在启动车辆资产的状态监测之后,在行驶一定里程后会提醒对车辆进行预防性的保养和维修。 “智慧的资产”是互联互通的,因为越来越多的资产开始由仪表进行控制,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资产之间的关联度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将资产放在单一平台进行管理,才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郑泰林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过去大楼的电路维修工作,灯泡坏了换灯泡,电线断了换电线,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工作方式。而未来,一幢智能的大厦里面,各个系统全部都会连在一起,由此带来的维修观念也将完全不同。因为,不同类型的资产本身都有关联的可能性。 假如,用户使用的是10个不同系统在管理各种资产,要让它们协同运作,其难度肯定不小,这还有何“智慧”可言? 假如,用户使用的是10个不同系统在管理各种资产,要从这些平台上及时准确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又谈何容易,这又有何“智慧”可言? 长此以往,企业自然而然就会缺乏竞争力。显然,用户需要一个软件平台来管理所有的资产。 现在,Maximo把所有原来的零散的解决方案集中在一个统一平台上,这样客户可以很实时的、快捷的取得他所需要的资料,提高它的竞争力。 的确,把所有的资产管理综合在一个集成化的统一平台上,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足够令用户激动不已,而在这个市场上,只有Maximo能够做到。 “我的工作就是怎么样使得客户在更好地管理和利用他们的资产,达到他们所期待的结果。我觉得这很好玩,很有趣。”郑泰林笑着说。 丰富的经验满足行业用户需求 为了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需求,Maximo将各个行业的最佳实践放如系统中,研发成针对不同行业的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医药、核电、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政府、等等。 郑泰林解释说:不同行业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也就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 以交通行业为例,道路是一种线性资产,而电话则是不会移动的,两者的资产属性完全不同。而同样是道路,铁路在不同的地段,有不同的时速限制、不同的道数,又可以细分出很多不同的属性。对于资产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将资产属性认清并标识出来,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行管理。同理,同样的资产放入不同的环境,也带有完全不同的属性。同样是一根电线,普通发电厂与核电厂的情况就完全不同。核电厂需要严格的操作规程包括核检测之后,才能进行有关的处理,周期可能长达几周。像Maximo就是能够明确标识同一资产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属性的解决方案。 在Maximo实际上已经超过20年的历史当中,积累了很多的资产管理领域的独到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融入了系统当中。在不同的行业都有很深入的研究,并且有着各行各业的成功用户。 所以一个是不同类型的资产的管理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即便是同类资产,在不同的行业管理的方法也是不同的。Maximo对于不同类型的资产,以及同一种类型的资产应用于不同的行业,都能够做到深入的管理好,这就是它有别于其他解决方案的地方。 Maximo的扩展性 IBM Maximo目前在国内已经有了许多的成功案例,其中广州地铁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家。 在最开始进行EAM选型时,广州地铁花了很长的时间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因为,在最开始,考虑到的资产无非是那些机车、线路、弱电、等等,然而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却发现,各种资产之间的关联度越来越强,需要不断的扩展。这种情况下,Maximo就提供了足够多的可能性,让用户达到“只有想不到,没有管不到”的境界。 目前,广州地铁还没有把电脑、网络等IT资产纳入其中,而一旦用户有了这种需求,Maximo能够帮助用户今天看到这种扩充的可能性。而一旦用户看到5年前选择的平台,还有良好的扩充可能性,这也足以验证其当初投资的正确性。 除去广州地铁,还有许多用户也对Maximo的扩展性青睐有加,比如,某企业原来需要400个不同系统来找到需要的信息,后来不断集成为5个系统,现在,只用Maximo系统就可以得到他需要的所有实时数据。还有世界五百强之一的“BP石油”,过去使用35个不同的工作管理解决方案,在应用Maximo以后,只需要一个平台就足以管理日常相关的所有信息。 的确,许多客户选择Maximo恰恰就是因为需要EAM系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迎合企业的发展,而Maximo能够切实的帮助企业可持续性的管理资产。这对于正在飞速成长壮大的中国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结语 事实上,近两年曾经有一种说法“EAM正在走向消亡”,认为业务部门应当将业务与相关设备一同进行管理,并没有EAM的单独生存空间。 可实际上,早在2006年,我国资产管理软件的市场规模就已经超过了4.5亿元,而近几年来的年均增长速度更是超过了20%以上。 显然,ERP系统在一定能力的基础上,担负着计划的功能,而EAM使得这种能力成为了可能,并保障了这种能力的实现。在ERP之外,EAM创造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并成为了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下一步的主要方向之一。 中国工业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飞速发展,设备正在变得陈旧不堪,故障率、维护成本逐年增加,如此沉重的包袱令企业苦不堪言。此时,如何提高原有设备及新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EAM自然不可少。 EAM早已超出了维护管理的范围,正在成为中国的资产密集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柱。 责编:穆琳琳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最新专题 专家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