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源卖身欣欣然汇源果汁的创始人朱新礼:现在正是卖掉汇源的最佳时机。然而,这场收购的玄机在于朱新礼并没有将汇源的全部业务出售。 以近两倍的溢价收购,涉及金额约24亿美元,这是历来最大的海外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交易案。 9月3日,国内果汁饮料老大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可口可乐将以每股报价12.2港元,合计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股本中的全部已发行股份及全部未行使可换股债券。汇源果汁持股近66%股份的3大股东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达能集团和华平投资,已对该交易做出不可撤回的承诺。 当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消息传出后,大批网友出于对民族品牌的感情表态反对,而收购案本身也面临《反垄断法》的审查。不过可口可乐方面态度乐观,其(中国)副总裁李小筠称:“就是把可口可乐跟汇源加起来也不会达成垄断的情况。” 当然,最关键的是汇源的态度,朱新礼笃定卖身的决心,似乎意味着即使不是可口可乐,也会有其他买家接手汇源果汁。朱新礼坦率地承认,现在正是到了卖掉汇源的最佳时机。他认为出售汇源是一种多方共赢的商业行为,对国家、企业、员工、消费者等都有好处,出售也并非汇源面临经营困难和发展瓶颈,而是一种纯粹的商业行为。 在朱新礼看来,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基层员工可以得到很好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中层管理者则可以实现期权股权一次性兑现......可口可乐(中国)副总裁李小筠说,如果收购成功,将保留汇源品牌和其现有业务运营模式;今后会实行“双品牌”运作,即汇源果汁主攻纯果汁,而可口可乐自有品牌“美汁源”主要经营果汁饮料。 现年56岁的朱新礼于1992年创办了汇源果汁,经过16年的发展,现在的汇源已经稳坐国内果汁饮料的第一把交椅。截至2007年底,汇源的百分百果汁及中浓度果蔬汁销售量分别占国内市场总额的42.6%和39.6%;去年的销售额达到26.56亿元,同比增长28.6%。 在商言商,选择在业绩良好时卖掉汇源果汁,的确是朱新礼的明智之举。有媒体统计,去年汇源果汁上市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销售成本增长22.8%,虽然略低于同期销售增长率28.6%,但是考虑到其果汁产品的平均售价提高7.5%,整体的销售成本压力增大。同时,为了保持市场份额,汇源果汁需要在广告、推广等方面投入更多。公司2007年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增加50.3%,从2006年的3.8亿元增至5.7亿元。 显而易见,为了保持快速增长,汇源需要大量资金。而收购方可口可乐不仅资金实力雄厚,其在中国市场积累的分销渠道及管理、战略等优势,更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汇源品牌知名度。 然而,这场收购的玄机在于朱新礼并没有将汇源的全部业务出售。根据公开文件,被收购的汇源果汁为香港上市公司,拥有汇源果汁在中国的业务,其主要的有形资产包括果汁罐装生产部分以及在各地的销售网络,并在全国拥有20多个生产基地、3804家经销商和8000家分销商。 也就是说,可口可乐收购的只是汇源产业链中的下游产业果汁饮料灌装以及香港上市公司部分,而果汁上游业务,如种子、树苗、果园、水果加工、果汁灌装等仍由其非上市的附属公司负责。汇源的非上市部分一直扮演着上市部分汇源果汁的上游供应商角色,供应的果汁原料接近汇源果汁该项目成本的四成。 在出售汇源果汁之前,朱新礼已经在果汁产业的上游领域布局。自今年年初,汇源直接投资,投入近30亿元人民币相继在辽宁锦州、山东乐陵、山西朔州右玉、安徽砀山、江西南丰、湖南怀化、吉林、安徽桐城等地新建了水果加工工厂。 另外,可口可乐的收购要约表示:朱新礼可以继续经营生产、供应及分销与果汁生产有关的可回收容器、外部包装及原材料的业务。可口可乐还承诺,在中国市场,不与朱新礼在果汁上游业务进行竞争;也就是说,可口可乐要进入上游产业链,必须与朱新礼携手合作。 中国果汁行业的竞争焦点正由下游生产环节向上游原料供应环节转移。上海证券分析师郭昌盛认为,如果纯果汁消费量快速增长,原料将成为果汁产业链的重点,而朱新礼依旧控制的上游产业将因为下游的激烈竞争而受益。 来源:经理世界网 责编:姜玲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