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践中反复锤炼

  作者:http://hr.mie168.com/human-resource/evaluating.htm
2006/12/11 0:00:00
本文关键字: HR 人力资源管理 新闻

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践中反复锤炼

笔者曾就诊于一位中医师,其医术十分之精湛,每天出诊仅半日,病患逾百人,利润在万元以上,一年下来就是300万元的利润。六十岁的老先生,正是中医职业生涯的巅峰阶段,可谓如日中天。同时,我们也发现很多步入花甲之年的人们,生活却越发艰辛,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奋斗了几十年,其社会价值却越来越小,只能依靠那份养老金,或者是出苦力赚点钱,日子过得很惨淡。

同是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人,为什么60年后,大家的生活状况却大相径庭呢?是造化弄人?还是命运之殊遇?抛开命运与机遇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他们在自己可以左右自己的人生时,在对自己未来的一种有意识与无意识的谋划,“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职业生涯规划。

诚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做医生,也不是每一个人适合做医生的人都有兴趣去做医生。当我们发现很多医生只是把“医生”当作是一个吃饭的工具,遇到疑难杂症只是向其家属摇头而不愿意去查经问典查个究竟时,我们不仅要问,你作为一名医生,过得快乐吗?很难想象,一份引不起人们兴趣的工作,人们是如何走完这四十年,近万多个小时的。一份成功的职业生涯,将会给我们带来一生的职业快乐。

西方学者试图把这个问题搞得简单一些,把复杂的思维过程模式化、标准化,就像是计算机程度公式一样。他们告诉大家有职业锚,也告诉大家通过对个人某些行为特点与标准化模式相对照,从而辨别自己的性格所在,并从中得到职业方向。事实上,这是一种“形而上”的做事方式,事物的变化是绝对的。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对一两个问题的回答,就能得知其职业方向之所在的。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经历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不同人去问,还会有不同的答案,在不同环境下回答,也会不同的答案。用这样千篇一律的标准如何来把握复杂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如果把它作为一种借鉴到也无妨,但要作为人们职业生涯规划的确立方式方法,那是会贻害国人的。

尤其是一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家受到翻译得并不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之影响,非常希望得到自己的职业目标之所在,但在这些理论中却找不到答案。这个被描述出来的东西,根本不是自己内心深处想要的东西。所以,很多人陷入了彷徨与迷茫之中,这种人生目标丧失后的无助对于理性的中国人来讲,就像重病不得良医一样——极其痛苦。

曾经有一种错误的观点,学习什么专业就应该从事什么专业的工作。这种错误的观点,不仅在大学生们中普遍存在,即使是招聘单位也存在。事实上,学习什么专业并不代表自己一辈子必须做这个职业。当初,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选择那个专业,有的只是为了一张文凭,有时是迎合了父母的好恶,有时是看其是不是社会热门专业等等,这些却不能成为选择自己未来职业的标准。很多有10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人们,没有从事当年自己学习的专业,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所以,不仅大学生们要扭转这个观点,用人单位也应该改变一下招聘与培养人才的思路,否则害人害己。那么,什么才是我们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依据呢?

兴趣,没有什么会比它更能让人保持持久的关注力的了。然而,有多少人可以告诉我,自己的兴趣在哪里?谁敢保证关于自己兴趣的描述,不会朝三暮四、朝令夕改呢?其实,大家并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的兴趣何在,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只要我们可能明确地回答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就可以非常顺利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了,然而这个问题的确很难回答。

人的兴趣从哪里来呢?当人们发现自己的性格与某种事物的属性相近或者相似时,就会产生对这种事物的初期兴趣;在与该事物深度接触,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后,就会产生很强的成就感,由此就产生了兴趣。兴趣的获取,一方面可能是机缘巧合,歪打正着,使其碰到了这种事物,然后产生了兴趣;另一方面,还有可能有意识地分析总结,理性地选定某种事物,实践后产生了兴趣。职业兴趣就是指人们从事某种类型职业的兴趣所在,其形成过程与一般兴趣大同小异。

然而,没有什么事情的界限是绝对清晰的,总是一成不变的。职业兴趣的探寻与产生,往往是“有意识”中掺杂着“无意识”,“无意识”中又存在着“有意识”。职业生涯的规划,如果是用生硬的笔触写出来的,硬生生地、纯理性地、有意识地写出来的职业规划,其结果往往是成败各半。我们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必须从已有的工作中经历中去总结,总结自己的个性所在,分析自己的兴趣所在,再融入到实践中去,反复印证,这就是一种“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结合。其中,将自己的职业方向锁定在职业兴趣上是职业规划的基本原则。

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要把握住两点:一是个人的职业经历;二是个人的职业兴趣。

很多年轻的朋友们,一进入社会就开始挑拣工作之优劣,挑拣薪水之多少,职位之高低,这些是人的生理需求,也没有什么不对的。但我们的目标一定要清晰,这个阶段不是为了赚钱,或者挑选一份轻松的工作,而是获取职业经历,除此以外,别无它图。一般来讲,没有职业经历、职业实践就不会找自己的职业兴趣之所在的。千万不要还没有开始工作就想去搞懂自己的职业方向,这是不切合实际的。

我们在自己的职业经历过程中,要去努力探寻、尝试、总结、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之所在,总结做哪些类型的工作,突显出了自己的优势,做哪些类型的工作时,暴露了我们的劣势,并将这一结果在实践中反复印证。我们要多为自己创造一些可以发挥自己优势的工作机会,避免去做一些自己没有专长的工作。这样一来,很容易在工作找到自己可以获取职业成就感,当这种成就感越来越强时,这类工作就是我们的职业兴趣之所在。

如果经过三、五年的努力,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兴趣之所在,届时,就完全有能力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了。在现实中,很多朋友却没有耐心来实现这一过程,没有耐心去探寻职业兴趣之所在,而其苦苦探求的结果,问的比做的多得多,这样就步入了恶性循环。

实践是永恒的,如果永远只是在探讨而不去用实践检验的话,这种探讨将永远持续下去,遇不到好的机缘将永远也找不到“越老越值钱”的职业发展之路,这可能就是同为“耳顺之年”境遇却截然不同的原因之一吧。

作者:于政军,大连人,外资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研究员,擅长企业执行力问题研究。擅于采用欧美企业管理技术,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市场管理等研究技术,发现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管理弊端;运用中国传统辩证哲学方法,理清管理业务中的各种复杂关系,分析、归纳出产生弊端的根本原因;采取较为温和的解决办法,逐步将解决方案落实于企业业务运行当中,使管理弊端得到圆满解决。Yu_zj1977@163.com


责编: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王小刚

一个企业要维持自身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在于持续构建员工所具备的核心专长与技能,这种核心专长与技能能够为客户创造独..

袁小彤

长久以来,我们非常关注客户满意度之类的绩效,并将其视为重要的市场、客户评价,追求高的客户满意度也成为很多企业的..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