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信息化投资谨慎 深化应用要求凸显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型制造企业特别是没有核心技术的出口加工型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大批制造型企业的倒闭让整个市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2009年2月底,国家先后出台了汽车、钢铁、纺织、船舶、石化、轻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有色金属和物流共十大产业的国家振兴规划中囊括了中国80%的制造业,对于正在过冬的中国制造业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可喜的是,信息化作为实现“卓越制造”的有效途径仍被企业关注和投入。 危机下信息化投入成必要条件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ERP首席专家蒋明炜认为,虽然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制造业信息化丝毫不能懈怠。主要从产品创新、成本领先及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三个方面对制造业信息化必要性作了阐述:“首先,在产品中融入信息技术能够大大提高产品实现自主创新的能力;其次,通过信息化工具,企业生产计划得到科学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同时,快速响应客户的服务需求是制造业在金融危机下企业获胜的利器,应用先进的生产计划控制方法,实现整个供应链的计划协调与优化,电子采购,物料运输的优化,缩短产品交货期,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是提高竞争能力的战略选择。” 企业IT投资谨慎 关注总拥有成本的投入 制造业信息化应用软件专业提供商Epicor公司中国、日本及韩国区总裁李谏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危机环境下,企业用户在对信息化产品选型时,态度更加谨慎和理性化。“用户在选型时不再单纯讲求产品的品牌效应,而是更看重实际应用效果。”同时,李谏明还透露,对于所购买软件的后续维护及产品升级的成本,企业在选型初期便给予了关注和考虑。“由于危机导致的银根紧缩,企业在选购软件产品时除了考虑能否通过系统实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另外对后续的投入成本也作了估算,总拥有成本的观念在经济危机影响下显得比较明显。”对于软件厂商的应对策略,李谏明认为用“快鱼吃慢鱼”一词形象地作比喻,他认为最主要的优势取决于厂商能不能及时对环境作出反应,产品能不能采用最新的技术的融合与突破给客户快速提供变化需求的便利。 深化应用要求凸显 制造业信息化产品走向集成 随着制造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原来的区域内发展到全国甚至全球规模,从单一产业发展成为多元化产业。用友GBU副总经理、GBU行业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集团制造行业资深专家王健为,当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制造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二是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在不断加大。这种应用的扩展和深化对信息化产品的集成要求也越来越深。 李谏明认为,大型企业在信息化之初讲究各类产品的最佳品牌,随着信息化的深入运用,目前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实现各种不同解决方案的集成,这需要花费很大的资金和人力。“Epicor制作行业解决方案的独特之处在于越来越广泛地致力于规划和管理所有的资源,包括了运营地点和公司之内和之外,范围扩展在CRM、SCM、PLM、QPM和BPM等方面最为显著,各种规模的制造商都认可集成套件的价值,而不是将不同的解决方案拼凑起来。”显然这种端到端的完整解决方案让企业使用起来会更加省时省心,而这种短平快的项目也让企业IT投资得以最快见效。 专注优势细分行业 打造最佳实践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认为,就信息化管理而言,需要细分行业解决方案,驱动企业加速转型。专家认为,在这一特殊时期,要对制造业进行深度细分,挖掘子行业机会将成为弱势行情下IT投资的新增长点。 李谏明认为注重行业解决方案,抓住行业强项和亮点,也是制造业信息化厂商确保获取特定客户有利保证。“Epicor制造业解决方案专注于面向订单生产的行业,如金属加工、机械制造、汽配、电子电器、航空、零部件等,在产品中加入了行业特殊功能,结合多年实施的行业经验,提炼最佳业务流程实践,使得客户使用产品尽可能‘开箱即用’,尽量争取项目上线的最短时间,最终实现整体成本的节约。” 责编:姜玲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