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无”企业的高速坦途一、四无企业可以辉煌 “四无企业”,指“没有资金、没有品牌知名度、没有历史故事、没有政府背景”。 最近10年,我们服务了十几家“四无”企业,见证了它们的高速成长。 安徽金裕皖酒业,以几十万资本起家,连续7年倍增,去年的销售额接近3亿,成为低端酒的一面旗帜;从金裕皖酒业走出的职业经理人,年薪达到了70万; 浙江义乌马地奥智利葡萄酒,几十万的市场投入、全公司5人左右,正式运营的第一年,实现销售接近6000万。进入2011年,每月都有1000万左右回款; 酒业之外,我们服务的广东江门新康虫草,也是几十万起家、三年做到年销售5000万的; 还有许多我们能看到的四无企业高速成长,如白手起家的澳门豆捞连锁,24河粉连锁------ 绝大多数职业经理人,都有创业的欲望; 绝大多数创业,都从“四无”起步; 从“四无”起步,走向成功的道路很多。可以说,在今天这个美好的时代,“四无企业”很容易成功。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其中的一条坦途---单细胞成长。 二、选择“单细胞道路” 单细胞企业,我是自己想出这个概念的;但搜索网上却发现,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财经类图书《生与死---中国企业到底能活多久》,已经先我而论述这个课。 但是,给出的定义,很不相同。 我的定义是: 单细胞企业,指“功能单一、处于企业链关键位置的企业”。 它同时兼有三个特点:一是单一,二是象细胞一样具有强大的扩张力,三是象细胞一样与外界具有广泛的联系。 它与微小企业的相似处有三: (1)人少。微小企业的人数,“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定义是“不超过10人”。 单细胞企业就是一个老板(或总经理),三五个辅助人员。 (2)资本少。微小企业别名“弱小企业”,有资金微弱的意思。 单细胞企业的老板不一定缺钱,但由于企业功能单一,经营项目大量外包,自身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很少。 (3)知名度不高。微小企行业地位不高,所以没有知名度。 单细胞企业不依赖知名度而生存,往往是“悄悄地赚钱”,即使实际上已经是行业领先,知名度也不太高。 它与微小企业的不同处有三: (1)在企业链条中的位置不同:微小企业是行业的“拾遗补阙”者,立足于市场的缝隙,从事行业大中企业不愿意做、或没注意到的环节。 单细胞企业可以是新行业的创造者,它可能改变消费者对行业的兴奋点、关注点,成为老行业的搅局者、挑战者、创新者。 单细胞企业也可能是新模式、新玩法的创造者,通过优化行业的价值网络格局,创新网络成员之间合作模式,改变行业的资本结构、人力资源结构,刺激行业的重新洗牌。 (2)核心竞争力不同:微小企业的核心能力,是自身的现实资源:要么是独特的技能(如产品设计的工作室),要么是独特的便利(如社区小店),要么是低成本的人力(如个体运输服务)。 单细胞公司的核心能力,则主要是老板个人的技能、人脉、个人魅力、勤奋,以及与外部企业的协作能力、整合能力。它扼守行业的要冲,整合上下游资源、左右相关资源,以微小的资金、影响整个“企业价值网络”。 (3)成长模式不同:微小企业的生存依赖“同类客户”,它的主要成长方式是网络扩大、自身能力复制、辐射更多的同类客户。如设计工作室连锁,如异地兴办类似公司。 单细胞公司的成长,依赖于整合外部资源的规模、结构。它整合全国性资源,乃至海外资源,企业规模随着价值网络的结构优化、价值网络的质量提升和价值网络的规模扩大,而象雪球一样加速度地发展、滚动。 三、企业核心能力就是“关键人物核心能力” 四无企业,没有品牌的信誉、资金的信誉,关键人物的个人能力是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主要要素。 关键人物,是企业主力---既是主心骨、又是主要劳动力。 这种个人的核心能力,在宝洁、麦当劳这样的程序化运营的企业,基本没有意义, 但在四无企业,却是关键因素。 1、老板个人具有核心能力 金裕皖酒业的“隔壁”,有一家白酒企业,产品品质好,厂房规模大,资金充足,但品牌知名度低,团队执行力差。 老板很羡慕“安徽金裕皖酒业”,清楚金裕皖这个“四无企业”的成就,很想学习金裕皖的模式。知道我与金裕皖的千丝万缕关系,就找我商谈。 我断然回复:“你学不了”。 老板争辩说:“我现在的设备、资金等等,比金裕皖当年强大得多啊”。 我用恭维的语言,婉转地指出了两者的差异:“你钱太多,所以学不了。” 钱太多,是给他一个台阶,让他明白他不具备段总的以下能力: (1)勤奋、努力、亲力亲为 在“四无”的条件下,投资者本人要亲力亲为、身先士卒。 金裕皖董事长段兆法,今天不会亲力亲为了,但他当年,也是和业务员一起骑着三轮车“密集分销”; 我问这位邻居老板,你已经有了上千万存款,你愿意亲力亲为吗?你的白酒企业是草创的,如果选择一条你必须亲力亲为的道路,你适合吗? 没有这个核心能力,就不能选择这个模式。 (2)激励团队 金裕皖酒业的老板段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话声如洪钟,演讲时热情洋溢、激情四射。 他以对人的尊重,和他个人魅力,换取了团队在待遇很低的条件下的较强的执行力。 (3)取得别人信任的意愿与能力 金裕皖“隔壁”的那家酒厂老板,自己已经是富人,不再愿意社交,不再愿意陪客喝酒。 这样,也就不能走金裕皖的道路了。 2、有核心能力的关键个人 四无企业,依赖个人。老板不便于亲力亲为,就得有其他的关键人物。 义乌马地奥智利酒业的林总,公司一开张就每月接近1000万,除了我们之间的互相启发、团购模式先进之外,还有个重要因素,就是他有个很能干的弟弟。他说:“附近的工厂,我弟弟一去就能搞定个几万,跑一圈就是几百万;业务员去,即使请客送礼,工厂老板也不理。招业务员还有用吗?” 3、建立一种机制,让“有核心能力的人”脱颖而出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的“打工仔”没有出路。担任大区总监以下的岗位的,要么身兼数个企业的同城经理、多混点饭钱,要么为积累自己的人脉而辛苦工作,总之不会为企业。 我绍兴客户的一位经理辞职创业,向我请教“怎样管理兼职的业务员”,让我去培训。我回答说:“丢掉幻想。你当初怎样算计老板的,今天你的业务员就会怎样算计你。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还是自己先干吧”。 这就要求企业面对现实:对大区总监、区域经理之类人员,要么丢掉幻想,别指望它们能开发客户,只分配配合性工作;要么“细胞分裂”,让它们也成为“总监”。 佳通集团“柔爱纸尿裤”的两位总监对我说:“连续高速增长7年后,我发现一个问题:几乎所有客户,都是我们两人开发的,整个营销中心实际只做了配合工作”。 NBA姚明所在的那支球队,最近一批老将退休,原来的替补队员上场,似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总监的岗位,与你们的业绩,是鸡与蛋的关系。 杰克韦尔奇的成功,核心手段之一就是,使更多的员工从NBA替补队员变成主力队员,从普通员工变成“总监”。 (1)公司经营商小型化、权力下放 小型的“跨部门团队”,承担一些关键工作,实际上就是“单细胞公司”、“内部管理的外包企业”,团队首领成了类似董事长的责权利“所有者”。 韦尔奇把他的权力下放,就直接定义为“所有权下放”! (2)减少层级、增加被管理者数量 通用的管理层级从12层变为5层; 传统管理理论认为的“直系下属不能超过7人、最多14人”的界限被打破,直接下属必须是数十人、乃至100人以上。 直系下属多了,上级就没法“越权指挥”了。“总监”、“正式队员”也就多了。 (3)公司在平台建设上,实现“集权” 建立了仅仅次于军事系统的高效组织。 这样,那些分离出去的“单细胞公司”,就有了强大的支持平台,只需善于整合资源,就不是孤军作战。 四、整合外部资源 单细胞道企业处于企业链的某个关键环节上,整合外部资源的能力决定了单细胞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1、确定你整合资源的范围、目标 四无企业,无法以品牌来凝聚资源。所依靠的,是朋友的信任。 信任是稀缺资源,信任你的人数量、质量、程度、种类,都是有限的。即使很善于取信于陌生人的“交际天才”,无法在所有时间、取得所有人的所有种类的信任。 所以,要以“现有的信任圈子”为基础来确定目标、范围。 “人在江湖、生不由己”,很大程度上说的就是“信任圈子”的质量、规模,和信任的种类,制约企业对业务范围、经营模式等的选择。 2、制订“合作者战略” (1)合作对象战略 你最能为谁创造价值----你的核心能力; 谁最容易相信你创造这种价值的能力---你的信任圈子 以这两个为依据,实现“合作对象差异化”。 金裕皖酒业起步之初,屡屡被传统经销商拒绝。段总决心实现差异化战略,创立了一套专门为“5000元资本起步的创业型经销商”服务的模式,不仅达到了密集分销的效果,还把一大批怀揣5000元微博资金的青年人,培养成了百万、千万富翁。 马地奥智利葡萄酒的短期崛起,原因之一也是“合作对象差异化”。浙江传统渠道被几个主要经销商控制,如果马地奥首功传统渠道,后果可想而知。马地奥主攻“工厂团购”,并在团购模式中实现了一系列的差异化,保证了团购的低成本、高收益。 (2)合作方式差异化 我们很欣赏单细胞公司之一“越南24牛肉河粉”,高速健康成长的秘诀之一就是合作方式创新: 传统餐饮的连锁加盟店招商,靠配料控制加盟商,利润来自加盟费,和部分稀缺原材料的销售。 “越南24牛肉河粉”,则把“店面商业地产增值”、“网络边际贡献最大化”等考虑进去,单店商业价值与网络价值互相促进地循环式增值,实现了高额利润。 (3)经营你的资源网络 贸易型企业,合作伙伴只是企业的销售管道、 经营性企业,合作伙伴则是企业汲取营养的资源管道。 五、暴风雨来了 我不敢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单细胞时代”,不敢说“要么选择单细胞模式、要么死亡”。 但是,我们的确看到,许多社会因素,在一面诱使、一面迫使企业采用单细胞的方式生存、发展。 1、招聘难。由于房租持续高涨,由于廉价交通工具(火车慢车、市内自行车等)的消失,廉价工具质量下降(打的难、公交难、春运难),外出务工的成本逐步逼近了务工者所能承受的极限。 2、人力资源管理成本高。就业形势严峻使员工“先就业、再择业”、薪资要求“低开高走”,导致企业寻找成本持续提高;《劳动法》加重了企业的解雇成本;社会保障体系缺乏、员工对企业薪酬并不尊重,违法成本低。 比如业务团队,底薪和同行差不多,则你的工作不被重视,反正这家开除再找下家,求职者没有选择成本;底薪高出同行很多、本意是使员工舍不得丢掉份工作,但在中国,员工通常会认为企业老板傻、至少是暂时不懂,有没有能力都赶紧来来混;底薪低,则身兼无数企业的区域经理、业务员,每月差旅费、接待费可能超过回款。不给底薪,他也愿意干,但肯定是“一致对内”-----心思不在从市场赚钱,而在算计老板。 司机也是。只要是工资制,那么,油耗、违章罚款、修理等,到处是虚假发票。 工厂采购、食堂,办公室采购,等等环节,无处不是虚耗。 3、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不能在找人、管人方面虚耗太多精力。 如此背景下,我们看到: 1、大企业主动肢解 著名的生产型企业深圳富士康,启动了“北上”和“西进”计划,“到劳动力密集的地方去”。 将来,总部的工厂只负责“集成”;总部的办公大楼,只负责“调度”。大量工作交给独立核算、目标考核的“老板”和“虚拟老板”。 2、新工厂从“虚拟经营”起步 浙江省服装行业的美邦、高邦、森马等知名企业,实施了最为彻底的虚拟生产,基本实行无工厂的贴牌生产。制鞋、电器、眼镜、打火机、泵阀等行业均不同程度实施虚拟生产。奥康在深圳建立美丽佳人鞋业公司,将深圳、广州的一批制鞋企业纳入奥康的产业链,为其贴牌生产,通过品牌延伸,建立了康奈内衣虚拟生产体系。 3、总部转型为“虚拟经营” 浙江、广东许多效益很好的也,办公大楼已经变得空空荡荡,职能部门大量被取消。总部只负责: (1)业务开发,就是“接单”和“客户服务” (2)配套企业的管理:外地工厂要么产权独立,要么实施目标管理。总部以“内部银行”等方式管理自己投资的企业,以“虚拟企业”的模式与外部合作企业协作。 (3)企业战略管理 核心能力规划、业务战略、布局战略等。 4、市场营销的尽量外包 暴风雨来了,何不顺势而为?与其千军万马、千辛万苦、千万资金地做个几百万、几千万,不如学习“单细胞企业”:三五个人、七八条枪、做个几个亿。
责编:李代丽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