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务流程重组(BPR)与商业企业现代化管理企业业务流程重组,英文全称为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以下简称BPR),是9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最新管理思想。随后,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类公司开始了BPR改革的热潮。 业务流程重组(BPR)与商业企业现代化管理 by AMT 高勇 BPR的基本理念 BPR是近年国外管理界在TQM(全面质量管理)、JIT(准时生产)、WORKFLOW(工作流管理)、WORKTEAM(团队管理)、标杆管理等一系列管理理论与实践全面展开并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纪末,对已运行了100多年的专业分工细化及组织分层制的一次反思及大幅度改进。BPR主要是革企业僵化、官僚主义的命。 专业制分工及组织分层制是西方工业国家取得大规模工业化成功的前提,在托福勒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对“大就是好”的大规模生产时代,进行了最详尽的描述,并预言其时代的终结。但十多年过去了,大企业并未消失,而是采用了BPR及其它先进思想使自己获得了新生。
“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式的专业分工精细化的组织机构、职能部门制是造成企业僵化的主要原因。企业僵化主要有如下特征: (1)每个员工取悦的是自己的“上司”,因为上司掌握员工的地位、薪酬,每个员工可以冷落顾客,但丝毫不敢怠慢“领导”。 当然,以上是属于较为严重的情况,在国内企业最为常见。而国外一些企业最常见的是各种制度均已健全,但已出现老化,有的已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增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使企业失去了竞争力。 不同的是,许多西方企业早已意识到此类问题,尝试了各种解决办法,在BPR理论刚出现时,立即进行实践,甚至到了“狂热”的地步,许多企业获得了新生,如IBM、HP、沃尔玛、宝洁、FORD等等。
(1)BPR的主要原则有三:
(2)BPR的组成:BPR的重要目的是优化工作流程。流程是由一系列工作活动所组成的。以零售企业的日常工作为例,工作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3种类型:
(3)BPR的最终目的(以商场的物流为例):
3、BPR对企业管理各方面的意义 (1)对组织机构的影响:BPR对企业的冲击是巨大的,现代企业的职能部门数量及级别会大大压缩,企业的组织机构不再是“多级管理”,而是呈现“扁平化”趋势。以专业技术组织的职能部门仍将存在,但部门之间的“边界”大大淡化。部门经理权力有限,一般只是制订战略、培训及管理人员,员工直接服务对象是顾客,而不是“上司”。 (2)TEAM(流程团队)在企业中重要地位的体现:按照一定的流程组成的TEAM活跃在企业经济活动中,TEAM可以是临时的,也可以是永久的。一个TEAM可以跨越许多专业部门,如在一个计算机公司内,为了一个项目,可以由市场部、销售部、技术部、维修部、财务部等多部门共同组成一个临时的TEAM。这样,企业以一个整体共同面向用户,避免了在销售时,同一公司的不同部门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同一个用户面前,而在系统维护时,用户则不知道去找谁的局面。在一个商场,可以对某类商品的进货,由商品部、采购部、财务部、小组、库房等组成一个永久的TEAM,用以提高商品进货的效率、商品的适销度。 (3)对人事管理及考核、薪酬制度的冲击:由于采用“流程”为工作重点,对以官本位为基础的专业职能及人事管理体制,产生了极其猛烈甚至是残酷无情的冲击,分析并量化工作流程将是一项复杂及崭新的挑战,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评定将不再是各种行政级别,整个流程的执行结果将是人员的考核、薪酬评定的标准。 (4)对员工的积极要求:在运作中,员工将分为具有领导及沟通能力的“流程领导者”和各类应用专家,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样只要认真努力,自然会拥有名义及地位。如在微软公司的项目组中,一个级别较低的PM(项目经理)可以领导一个技术级别等同于比尔·盖茨的技术专家。在此情况下,每个人追求的将不再是各级“经理”或“处长”等,而是各种“专家”。 (5)对企业管理方式的冲击:国内有些企业有个误区,提起加强管理,就是制订出数大本《XX企业管理制度汇编》,然后监督执行。但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许多管理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的国营企业仍然被市场无情地抛弃,这就是只重局部管理、不看整体流程所造成的,可以称之为见木不见林。我们可以在事后埋怨体制,但事实上,整体流程僵化的绳索往往是我们自己套在脖子上的。 综上所述,BPR对企业的改造是全面的、彻底的,大部分的现行体制将被打破、重组。我们的企业能够直面这样的现实吗?但无论如何,只有重视顾客、关心流程、运行效率高的企业,才能生存在今后的市场中。 BPR在商业中的应用 案例一:改进企业内部票据流程:企业的票据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对票据的简化及流程的改革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据国外报道,在处理票据流程中90%的时间是在传递、审核、签字,可以说,预防措施极为严格,但问题仍层出不穷。 票据及流程改革的要点:先考察票据、报表、公文的走向,简化合并票据,将票据的部门之间的接触点减少到最少的程度,建立标准作业程序,减少工作环节,减少调整及纠错工作。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自动化技术传递票据,缩短传递时间,加快流速。 FORD公司是一家美国大型汽车制造厂,由于现代企业均是采用专业化协作,故其70%以上的零配件来自于其它协作厂。在FORD,对协作厂资金往来的处理形成了拥有500人的大型部门,为了提高效率,准备采用计算机技术,将人员减少到400人。但对日本的汽车生产企业马兹达考察后,发现对方的同一个部门只有5个人。FORD意识到,冗员众多的原因不在于采取什么技术,而在“应付款”的流程上出了问题。在对流程分析后,发现在具体工作中,大量的精力及时间均放在了对3张以上的票据的传递及对十几项核对项的审核和校对上了,导致了一个流程可以执行2周。这样,FORD改变了思路,从简化流程开始,采用计算机技术传递票据,将核对项减少至3项,使整体的流程得以大大改善,时间缩短为2小时,人员精简为12 案例二:沃尔玛与供货商合作,建立快速补货体系:我们知道,常规的零售商与供货商的业务流程一般如下:零售商进行销售-发现商品库存快到最低点-向供货商要货-供货商发货-零售商入库-进行销售,这是最常见的方式。但沃尔玛却采取了另一种方式,是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沃尔玛对于某供货商每天的销售数据,不仅要发到自己的总部,同时通过“RETAIL LINK”软件包,利用互联网,发送到供货商的计算机系统内。这样,供货商对其商品销售的数据不再是1-2个月后才能知道,而是可以做到“实时监控”,马上可以掌握该地区的商品销售组合、流行、顾客类型、销售时段,可据此按照自己的生产提前期,组织资源,进行生产和分销,而不是做一种想当然的“预测”。在与有些供货商的合作中,沃尔玛可以做到不用准备商品库存(货架除外),因为供货商对其货架情况了如指掌,一旦发现沃尔玛某类商品货架的数量接近最低点,供货商则立即组织主动送货,零售商与供货厂家形成了真正的合作伙伴。由于库存费用、运输费用都非常低,沃尔玛的市场竞争力自然远大于竞争对手。这就是改进补货流程的BPR的典型案例。 在美国,与沃尔玛建立此类合作关系的供货商有宝洁、VF、BOSE等。宝洁公司与沃尔玛合并了它们的分销系统和仓储系统。宝洁公司可以随时根据掌握的各地区销售情况安排生产,在组织生产时,不再引用出库批发数据,而是零售数据,生产目的更加明确,自动为零售商补货。沃尔玛则免除了为保持库存量而花的费用。 案例三:日本7-11的配送体系:在日本,最活跃的零售商是7-11便利店。据有人统计,一个日本人在其下班的路上,平均可以看到3家7-11便利店。这充分说明了日本7-11便利店的便利性。7-11的特点是:门店小——平均100M2左右,品种多——3000个品种左右,每个品种的货架存放量少,送货频繁,商品无存储场地。7-11采取了一种全新的配送模式,即自己不建配送中心,由批发商实现共同建设。批发商是配送中心的管理者,每天7-11的销售数据均传送到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进行处理,对其库存情况进行分析,产生需要补货的商品及数量,安排卡车及配送路线。商品的配送单位为SKU(最小零售单位),可能是2瓶洗发水、30瓶可乐等等。由于简化了进货流程,7-11只要专注于选择合理的地点开店及创造更便利顾客的环境即可,这就是7-11在日本发展得如此好的原因之一。而在互联网时代,大批的电子商务企业看好7-11的发展,纷纷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原因也在于此。 BPR与商业自动化 80年代国内商业企业推行的商品部“承包制”,实行“三级管理、两级核算制”,极大地调动了一部分人员的积极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品毛利越来越低,使许多管理上的“暗礁”浮出海面,其主要表现如下:
2、BPR思想对我国商业自动化的借鉴作用 BPR理论的创始人提出,在没有将流程理顺的条件下,应用计算机技术就是误入歧途。这种实例在国内比比皆是,商业企业投入巨资,最后收效甚微,开发商也是一肚子委屈,合作双方矛盾重重,有的已经发展到了“对簿公堂”,所有的一切,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双方对流程改造的忽略造成的。
3、BPR思想在我国商业自动化中的尝试 (1)国内改造商业物流票据流程的案例:笔者于1993年进入商业自动化开发及实施领域,发现零售企业的管理混乱,尤其体现在物流管理上。一个商场,有50-70张物流票据在“满天飞”,一个进货流程,有3-7张票据,而对这些票据进行控制,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同样,在此基础上,模拟手工流程开发计算机应用软件,也是不明智的。为了协助商业企业建立计算机系统,我们尝试先从简化票据及规范票据流程下手,首先将零售企业的基本核心业务归纳为八大基本业务,其次围绕这八大业务,建立了八张物流票据,最后建立了一整套票据传递、管理制度。由于物流票据减为了八张,使对物流全流程的控制变成了可能;计算机帐目与手工帐目的“两张皮”问题,得以一定程度的解决。 D商场是一家面积过万平方米的大型购物中心,由于意识到承包制带来的种种问题,一开始即建立了10人左右的采购中心,进货权、结算权全部集中在这10人手中,对10人的控制要比对近百人的控制简单得多。为了避免与卖场的矛盾,这10人同时兼任各卖场的副经理,采购部、卖场的利益绑在一起,供货商的“赠品”、“回扣”、“返点”采取三三制分配(商场、卖场、个人),将一些灰色收入公开化,对部门、人员的考核也建立了一整套核算、奖励机制,大家的积极性均被调动起来,商品信息反馈灵敏,进货层次减少,成本低,成为了当地零售业矫矫者。D商场将购、销分离获得成功,在于将采购人员、卖场人员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而不是对立方。 BPR的实施在我国目前尚无整个企业全流程应用的报道,在零售企业BPR更是一个全新的管理理论。国外管理界提倡的“彻底的、全面的改革”,在西方企业进行也是十分少见的。我国商业企业目前主要应注重BPR的以顾客为中心、改造重点流程、组织机构围绕流程的几大基本概念。对企业的某个关键流程进行改造,一方面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另一方面,在合理流程尚未重组前,不要迷信技术,只要采用一种“局部的、渐进的改革方式”,避免BPR改革的危险性,商业企业的BPR改造终将成功。 注:作者现任北京华盟堂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责编:张赛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专家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