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TOC生产改善的基础工作给常州一家机械企业做TOC改善,但来之后发现这里的基础管理非常薄弱,现场管理\人员管理\生产计划\设备管理等都问题很多.面对这么多的问题,如何下手成了我们顾问团队的首要考虑的问题。是跑现场去就问题解问题,这好象不是我们的强项,救火我们不可能救的过管理团队,立即导入TOC的生产管理模式DBR+BM?就好比是地基都没有,如何进行上层建筑。 首先,我以生产计划体系做为突破口。工厂的问题各种各样,按类分无非是人、机、料、法、环等因素,而协调统一这些因素的关键是什么?TOC告诉我们要找核心问题,要找到系统的B。而生产计划就是工厂管理的B。 现在这家企业的生产计划管控相当原始,就是根据客户的订单提前一个与制定月度生产计划,这个月度生产计划是按产品分的,只有一个总量,没有交期时间,只有一个顺序。车间根据这个非常模糊的计划,自己根据生产状况有很大的调控权,物料在投入现场后,基本上考主任在现场指挥。所以,生管计划只给生产主管参考,生产主管现场指挥员工,整个生产计划无法精准化,基本靠经验和感觉在管理。 根据这家企业的实际情况,我给生管做了生产计划的培训,要求: 1、所有订单要有编号。 2、改月度计划为每日动态预计划。 3、要将大订单拆分分小工单,每个小工单原则上一个最小移转批量。 4、按照出货的优先顺序排列出预计划。 5、预计划只是指导生产准备和物料供应的作用,只有真正投到现场的工单才生效。 6、每个工单要有交期,并细到各主要工序。 7、如果安线生产,则按线排生产预计划。 8、如果有急单或有变化,只要没有投料或采购物料就可以直接在生产预计划中变化。之前,有同事告诉我,这种产品属于少品种大批量的连续型生产,生产计划无法精准。我不信这个邪,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做好,是我们对原则性的东西立场不坚定。 工厂的生产现场稳定性较差,各种异常状况时常发生,这就导致了现场的主管每日都忙于救火。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在于异常的发生,通常都是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协调,或需要更高层的介入,或需要突破一定的障碍,这就是导致了异常难以得到第一时间解决。 一个实际的例子:我们在现场看到一台数控车床停止了加工,就询问主管为什么车床没有加工,主管回答是设备出现故障;再问,为什么不让机修过来维修?回答,已经过来了,由于少一个部件需要厂家提供;接着问,那部件什么时候回来?答:据说是下周一邮寄过来,今天已经周五了,厂家周末休息。我不解,这车床已经坏了近一周了,还要等到下周再寄,再修好那都什么时候了?主管表示出无奈,因为已经超出了他处理能力范围,但对生产却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时间过去一天,产能就消逝一天。我们就对车床的故障部件进行仔细查看,原来是一个编码器,初步判断是通用部件,再了解到厂家就在附近的无锡。我们第一时间就和厂家联系上了,并得知有货,但马上就是下班了。我们立即联系了在无锡的同事,在下班前赶到了厂家拿到编码器,并第一时间送到了常州。前后只用了4小时,设备恢复了正常运转。 所以,生产现场出现异常是正常的,我们不可能指望异常从不出现,但是我们要做的是如何管理异常。如何让异常出现后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处理,如何协调异常相关的各部门工作,如何降低重复性的异常。 我给这家企业设计了《生产异常处理日报表》,每日上报异常状况给副总和各主要部门,每天在生产缓冲会议上处理异常。只要异常存在一天,日报表中保留一天,并计算对生产延误的TDD损失。 为了规范生产现场异常处理过程,及时解决各种异常,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责任 针对发生的现场问题:
生产现场出现异常→主管填写异常单→将异常单交生管员→生管员确定直接责任部门→直接责任部门签字→签字确认,回复处理意见→生管员跟踪→异常处理完毕→生管员备案→管理分析、月度考核。 根据之前的经验,只要异常报告一开始实施,车间的异常状况就直接少了50%,同时给高层一个非常真实的管理决策依据。 高层到底管什么?管的无非异常而已,正常的工作,基层直接就可以做好了。
责编:张赛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