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削足适履还是因地制宜?--知识管理应用模式探究知识管理在国内的实践已经从理论传播阶段渐渐走向了落地应用的阶段,国内最早关注知识管理的一批企业也都有了自己的知识管理最佳实践。 时至今日,知识管理在国内的实践已经从理论传播阶段渐渐走向了落地应用的阶段,国内最早关注知识管理的一批企业也都有了自己的知识管理最佳实践。回顾过往,从上世纪90年代末知识管理这个词进入中国,到IBM、微软等倡导以 “技术”切入进行知识管理系统的实施,再到国内的一些领头羊企业(联想、TCL、三九药业、中国移动等)结合自身特点规划支撑企业战略的知识管理体系,知识管理在国内已走过了十个年头,“知识管理究竟是手段还是目的?”这不仅仅是考验企业对于知识管理的认知,更是反映我们企业自身所处境界的一面镜子。 纵观国内近十年来的知识管理最佳实践与国外的知识管理应用趋势,可以将知识管理归纳成三种典型的应用模式,KOM、AOM与POM:
知识管理三种典型应用模式
KOM模式即Knowledge-Oriented Management,强调以知识为对象进行管理,许多企业狭义地将知识对象与文档等同了起来,却忽略了由文档到知识之间的根本转化。在国内,对于此模式的经典解读可算是蓝凌的“知识之轮”模型。所谓“知识之轮”,即任何组织中的知识都存在知识“沉淀”、“共享”、“学习”、“应用”、“创新”等运转环节,这些知识运转环节组合成一个螺旋上升的闭环,称之为“知识之轮”。 知识之轮经典模型 第一个环节是知识沉淀,又称为知识编码,是指提高知识显性化程度,将知识从无序到有序、隐性到显性的过程; 第二个环节知识共享,是指知识能够为更多组织成员所学习和应用的过程; 第三个环节是知识的学习,指的是组织成员对组织内的隐性和显性知识的吸收和消化过程,它与共享环节一起改善知识在组织内的扩散程度; 第四个环节知识的应用,是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从而创造价值的过程; 最后一个环节是知识创新,是指组织成员获取外部新知识或提升内部知识层次,改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使该部分知识能在应用中产生直接的价值。 这种对于知识对象的管理关键是要找到驱动知识之轮的法则,一般而言,企业可以通过“技术”、“管理”、“文化”等三个方面来促进和保障“知识之轮”的高速运转。 优点: 最成熟的知识管理模式,适合于对于非结构化信息有管理需求的企业。 缺点: 就知识管理而做知识管理,对于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附加值有限。 典型应用: 企业知识文档库(IT成果)、企业知识清单体系(咨询梳理成果) 责编:赵新娜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