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介绍:

>>中学将韩寒博客当作语文反面教材

下面是湖北省鄂南中学,黄冈中学等八校联考试卷中的一道题目:

“第20题,下面的文字摘自新浪网某人的“博客”,语言(包括用词,标点,断句)有四处毛病,请找出并改正。(四分)

昨天我的车挂不上两档,今天维修后,问题还是存在,所以基本上一直用1档和3,4档在跑。但还好车速还是比较快,加上退出比赛的朋友帮我把车调的操控比昨天好了很多,所以名次还排在第3,领先了第4名一分钟。”


当韩寒本人看到该文后作出了第一时间的评论:

“文章是我写的,我很荣幸可以被语文试卷做为反面的教材。虽然这只是我很普通的流水帐,但事实告诉我们,在活着的作家中,只有你的文章写的够差,够奴才,够没想象力和情怀,才可以被语文书和试卷作为正面文章来分析欣赏。所以,一个好的作者都应该以自己的文章不慎被中国语文教学看中为耻。我上面的这段文字里有四个错,大家能挑出来吗。反正我是挑不出来。等明天我公布正确答案。这个所谓的正确答案也揭示了为什么中国的语文教学是这样的失败,在识字以后,跟着语文书学,是永远不能写出好文章的,是永远没有想象力的,比喻句永远是心里像揣着一只小鹿的。这倒也算,就怕学多了,甚至连好文章都看不懂了。”

看完上述两段文字不知道你有什么看法?

视角:

1.话题发起人ask这么判断的

现在的中国教育一直努力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让学生从死板的教条中转向灵活的运用,高考的题目,特别是物理和化学都在致力于将题目从理论转型到现实生活中。比如,以前问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碰撞,要求受力分析。而现在则是问两辆汽车发生追尾事故,让你分析乘客是否会受伤,等等。可以说教育的改革是有一定成效的。但是纵观各门科目的考题,可以发现我们教育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如果假设教育只有学习知识这一个重点,那么知识管理和教育制度有很多类似的。

2.论坛活跃会员张鑫如何在高校中开展知识管理

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 也是知识产生、扩散、应用的主要场所, 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围绕教职工和学生这两类人才开展, 一方面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良好的环境, 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 对学生进行创新培养, 注重知识的有效输入和弹性运用, 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作为对人才进行管理的部门要积极转变观念, 转变工作内容, 从注重事务管理的传统管理办法和管理体制中脱离开来, 真正地注重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开发, 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2. 注重对知识流动的管理。高校的知识不仅通过教学成果、科研成果体现出来, 而且更体现在知识的流动过程中。高校的知识流动包括很多方面, 有知识传授、教学探讨、科研合作、管理规章制度的传递等方面, 知识流动往往是通过人的流动以及物的流动体现出来的, 在知识流动管理中应注意知识流动的方向性、畅通性以及创新性。高校的知识流动不是单纯的人的流动和物质流动, 它是一种信息的流动, 是信息的输入、传输、反馈过程。而这种信息流动是不易进行定量分析、计算的。在对知识流动进行管理时, 一方面要有效地对知识流动的外在表现进行有效地管理; 另一方面要对知识流动的内在方面, 特别是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对象、传输路径进行监控, 保证流动的方向性和足够的流量。

3. 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体系。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高校必须改革内部管理制度, 以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内部管理制度。我国高校传统的管理模式是政府型或是行政型, 政府有什么部门, 高校对应就有什么部门, 这方面造成了高校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官僚作风严重, 教学科研滞后, 培养出的学生素质低等等。笔者认为应建立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管理机制。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G. 卡斯帕尔曾在北京大学百年庆典大会上说:“斯坦福大学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坚持注重研究型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我们应加强学科建设, 按学科专业门类、科研项目等从事学术活动, 形成学科带头人、课题负责人和首席教授等学术领导群体, 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发展前途的学科群。面对高技术的发展, 高校应加强学科建设和管理, 并且应该使行政管理紧紧围绕学科管理而进行有关的管理活动。

4. 建立高校知识管理制度, 探讨其知识管理理论。高校的知识管理是一门全新的管理科学, 应注重对知识管理进行探讨, 制定适合于自己的知识管理政策或制度。应着重了解高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处环境, 建立一个有利于知识产生、扩散、应用的好环境, 保证知识流动的正常进行, 并加强知识的集成, 促进新知识的产生与知识的共享。 

3.论坛斑竹萧秋水张鑫提出的四点已经很详细,我从知识传播的角度来谈谈个人观点吧。

1、目标。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是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制造人才”?不要小看“制造”这个词,从工业化、商业化角度来讲,人才本应该是高校的输出品。但是现在,高校输出的产品合格吗?容许我说一句犯众怒的话,应届毕业生,在招聘的时候颇为“吃亏”,很多企业声明不要应届毕业生,这有没有道理?也有,也没有。说有,是因为,应届毕业生的能力,从群体角度上来讲,不足,远远不足,眼高手低,过份包装,这里面的确是有优秀的人才,但是,会被群体所误——从品牌管理的角度,群体的表现和无能力、无信誉必然会影响到个人;说没有,也就是指优秀人才而言,这对优秀人才不公平。但是,企业也怕,不太敢冒险,毕竟,培养人才要花费大量心血,这种疲惫可能不是人人能够体会。

所以需要反思,为什么?高校的教育到底问题在哪里?素质和技能方面,高校到底做了哪些系统性培养?作为教育机构,学校到底承载着怎样的责任并为之做了什么?现在,高校越来越商业化了,学费越来越高,但是质量却并没有因之提高。如果高校的目标是赢利,其实也无可厚非,这反而有可能促使高校狠抓质量。但是到现在,我不明白高校的目标是什么。而就我的一向的观念,任何事情必须围绕目标而行,才会更有效果。

2、途径。现在高校对于知识的传播已经有了很大起色,比如教师备课也改用PPT而不再是从前的传统教案了。但这就够了吗?我很久没有去过高校了,不知道现在上课的形式是怎样,会不会还是一堆学生在下面打瞌睡,老师在上面自顾自地讲。知识传播应该有丰富多彩的途径,寓学于乐,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而不是浮光掠影。当然最为重要的,我认为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假如教师的行为是“压榨学生”,要让学生请客送礼才能够顺利毕业,这样的学生,到了社会上,也会把这种行为奉为圭臬。更不要说在学校里就过早地接触到倾轧、厚黑学等了。我记得我在回曲阜时,看到我从前的高中改名为明德中学,颇为高兴(从前叫做一中),当然我更为希望的就是每个学生、每位老师都明白为什么叫做“明德”——学校的旁边,就是孔庙。

>>如果您也有自己的看法,点这里来发表看法。

内容编辑:  王昌宇

知识管理频道期待您的热情参与!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