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资源强国不会“一蹴而就”人的发展才能赢得社会的发展,人的现代化才能赢得社会的现代化。试想,如果自然资源极度丰富的中东国家、非洲国家,若能教育发达、科技创新、文化繁荣如美国、西欧,将是何等的繁荣景象。 “当前中国,就业压力仍然很大,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仍然非常突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中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强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普遍共识。锻造人力资源强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在战略上注重人本性、持久性、创新性。 人的发展才能赢得社会的发展,人的现代化才能赢得社会的现代化。试想,如果自然资源极度丰富的中东国家、非洲国家,若能教育发达、科技创新、文化繁荣如美国、西欧,将是何等的繁荣景象。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阿马蒂亚·森是一位关注“人”的经济学家、伦理学家,始终专注于人的自由的他,认为一个社会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大多数人的利益,更要关注大多数人的自由和发展,在这样的社会,普通大众才不会仅仅是社会资源和财富的消耗者,也可以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文明的推进者。 人类社会的现实中,存在着大量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人的发展的情况。此前的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曾归纳出5种实现了经济增长却没有真正推动人类发展的情形,如没有创造就业机会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没有促进民主与自由的同步发展,成果不能为社会共同分享的经济增长,没有文化根基的经济增长,以及以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为代价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增长等。 上述情形,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处于历史发展节点上的中国社会。面对种种发展问题和瓶颈,我们已有所醒悟,主动回到社会的本源去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一动力,正是人的自由与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这种人本发展理念最简练、最恰当的注解。从此,人不再是“成本”,人不再是“资产”,人力成本、人力资产都成为过去。 人本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本发展不仅是发展的价值观,而且是发展的方法论。必须从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上理解人本发展,才能在认识上全面准确把握人本发展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在价值观上,人本发展与见物不见人的“GDP拜物教”相对立,它强调人是发展的目的,强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阳光必须普照全体人民。在方法论上,它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力,保障全体人民参与发展的权利;重视主体生产力的培育,重视开发利用包括知识智力在内的人的自身资源,把经济发展建立在自主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基础上。 “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我们相信,面对这一实现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人才强国行列,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这一方略所凝聚起的智慧与力量一定会迸发出来,为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打造更加坚实的人力与人才资源基础。 然而,人力资源强国绝不仅仅是个教育话题,它还涉及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等重大议题。 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报告》显示:我国39岁以下的男子比日本同龄人矮0.68厘米,我国女性对日本女性的身高优势也随着年龄的降低而缩小。世界精神病协会年会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3%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另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我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死亡,另有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成为我国15岁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全部人群的第五位死因。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世界上几乎1/4的疾病都是由环境危害造成的,而这些环境危害本来都是可以避免的。来自中国环境规划研究院的研究表明,中国每年有30万人死于室外污染;11.1万人死于室内污染。这一数字得到了世行数据的佐证,世行估计,中国每年有40万人死于跟污染有关的疾病,例如肺病和心脏病。 教育上去了,学历升级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何时上去?没有这些,能算是人力资源强国吗?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不是说建就建的,不可盲目谋求“一蹴而就”,仍须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李宝元教授曾提出,我国未来40年的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应采取“分三步跨越”的战略步骤,笔者颇为认同。 第一步:到2020年,在人力资源欠发达国家中进入领先地位,并准备向人力资源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迈进。在这个阶段上,要依然如故地发展和依托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相对优势,来支撑经济在短期内快速增长。同时,优先投资教育和健康,加大对低端劳动力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安全保护力度,顺利实现人力资源相对优势的动态转换。 第二步:到2030年,进入人力资源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并达到该类国家的均值水平。在这个阶段上,要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换、产业结构升级和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的客观要求,逐步打破户籍等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格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教育开发、流动配置和社会保障中的基础性作用,使我国人力资源能力初步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初步进入人力资源发达国家行列,最终达到该类国家的均值水平并努力向最高水平迈进。再用20年时间,通过在教育和医疗领域大刀阔斧的制度变革,逐渐走向全方位的制度创新,来全面推动人力资源的经济支撑能力、教育开发能力、市场配置能力和社会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最终将我国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人力资源强国,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上述目标的实现,如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激励机制、社会保障完善、国民精神重建、国家创新能力等,无一不依赖于制度创新的推动力。为此,我们必须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高度,一以贯之地坚持理念与制度并重,追求理念创新、着力制度创新、谋求创新发展。 责编:李代丽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