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规划提升大型石油企业管理价值一、 大型石油企业的快速发展对集团管理信息系统提出迫切的需求 1、 企业战略和集团管理的需求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对石油及能源的需求不断上升,国内大型石油企业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扩张产业链和业务品种,并调整生产经营布局和产业结构。另外,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大型石油企业纷份实行公司化改造,并相继实现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股票。 在新的经济形势和公司管理结构下,国内大型石油企业各自提出了在未来5-10年内的发展战略目标,核心内容包括低成本、国际化和进入国际先进石油公司行列等内容。这些战略目标对国内大型石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挑战,即如何在遍及全国各地、甚至包括众多海外投资企业的地区范围和不同的行业范围内实现有效的战略监控?如何及时动态分析各产业的经营信息,并通过战略绩效管理使各层企业按集团战略布署共同发展?这些新的课题,都需要一个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的集团战略管理体系有效运作。 2、 上中下游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需求 大型石油企业的业务包括了石油天然气上游勘探、开发、生产,包括中游储运、接收、管道,也包括下游石油炼制、石油天然化工、成品油和化工产品销售等众多环节,上中下游各项业务环节密切联系,共同构成大型石油企业的产业链。石油天然气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上中下游的各个业务领域一方面本身都是投资巨大,人员众多的子行业,另一方面各产业价值链的关联度较高,某一业务的发展都会对其他环节的业务造成重大的影响或取决于其他业务提供的条件。所以,大型石油企业更加需要实现上中下游产业一体协同发展。 另外,国内大型石油企业一个的特点是大部分核心生产经营业务重组上市,还有许多支持性业务如石油服务、工程建设、基础研究等主要业务由于各种条件限制保留在上市股份公司之外,而这些业务本身都是大型石油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业务领域,如何实现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业务的有效协同发展,也是国内大型石油企业面临的挑战。 上中下游一体化协同发展,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业务的协同发展,都需要在大型石油企业总部层面和各业务单元层面上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而对于总收入在几百亿至上千亿,各个业务领域均有较大生产经营规模的国内大型石油企业来说,难以利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有效实现协同发展,必须借助于集团性的管理信息系统,在高效的信息化平台支持下,实现各业务领域信息的共享,再建立和落实协同发展的机制。 3、 石油企业经营集约化的需求 大型石油企业产业链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如上游业务的勘探、开发、生产,其本身都是涉及行业多、业务流程非常复杂且投资巨大的业务领域,对它们的业务管理也需要强有力的信息系统支持,才可能有效实现低成本战略,提高业务运作的效率。仅以石油生产为例,就涉及到各种物料和设备供应、陆上和海上石油生产作业、各种形式的运输和仓储、各种生产服务等综合性业务,要有效地管理这些业务,必须实现信息的规范、统一和综合,使各个业务流程有效整合,从而保障各项业务的集约化发展。 二、 大型石油企业信息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1、 缺乏统一规划,战略支持不足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大型石油企业各项业务均取得了长足发展,结合各项具体业务,石油企业各级单位都在自行开发或购买信息化软件,而这些软件都是从局部的观点解决问题,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造成已有信息化投资大量重复,很多系统功能长期闲置浪费。而且,由于现有许多信息系统都是从专项业务的角度设计或开发的,缺乏从大型石油企业整体高度设计的战略管理、投资控制、管理报告、集团绩效等核心功能,对企业战略支持性不足。 2、 信息系统集成性不高,“信息孤岛”现象普遍 在石油企业中,现在已经较为广泛应用的信息系统功能包括OA办公自动化、财务会计、人事管理、采购、库存和物资管理、石油开发生产设备设施管理、生产动态管理系统、勘探开发数据库等。从功能上看,涵盖了石油企业众多领域,但是各系统彼此独立、缺乏信息沟通机制和渠道。各个软件模块之间还远没有形成一个集成的信息系统,基本处于一个个互不连接的“信息孤岛”的状态,无法真正实现信息共享、资源配置优化和协同工作。 3、 已有信息系统应用功能滞后 虽然各信息系统履盖范围较广,但其功能较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仍有很大不足。以财务信息系统方面,财务信息集成度和时效性不高,预算控制/管理会计和在线分析功能弱,难以支持财务信息对战略的支持。在资金管理系统方面,系统应用还有许多停留在通过Excel表和文件传递实现资金计划和调度的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现有系统主要是人力资源静态信息和人事工资管理,缺少组织规划、岗位管理、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等比较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在采购和库存管理系统方面,多数还没有为集团化集中采购提供应用系统支持,各业务单元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实现通过信息化降低库存成本的目标在企业整体范围内尚有较大的距离。 来源:中国企业战略传播网 责编:穆琳琳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