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麦当劳说流程这两日比较吸引注意力的社会新闻,就是几个很有名的连锁快餐店(包括麦当劳在内)爆出压榨员工的丑闻。说它们全然不顾政府颁布的最低薪资条例,克扣员工,最大化自己的剩余价值,云云。 道德问题不是我想在这里说的,我想说的是,这几家“罪恶的”资本主义餐厅,开了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克扣薪资想必不是今天刚刚发生的。为什么一个企业,能够通过克扣薪资来获得最大化的剩余价值?有人以为这中间是必然的,但我以为,不是。克扣薪资这个变量,和最大化剩余价值这个变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属于“伪关系”。 我身为BlogBus的运营官,就从来没有考虑过什么最低薪资的问题(不过阴险地说一句,我不可能不考虑人力薪资问题)。不是我不懂压榨员工薪资可以减少成本的道理,而是我清楚地明白,过分降低薪资的后果就是没人做事。而麦当劳则并非如此。它一再降低员工薪资,依然还是有大把人如过江之鲫,蜂拥而至。这中间,有很多是打工赚零钱的学生,以及下岗人员。 有人会问,麦当劳这样干,你也可以这样干啊。你也可以雇佣大量的赚零钱的学生,或者以“承担社会责任”的名义雇佣大量的下岗工人。这显然有点搞笑。因为我的岗位需要并不适合麦当劳雇佣的劳动力。这个差别,究竟是什么造成的? 说到底,就是流程。 麦当劳是一家做汉堡包可以精确到秒的餐厅。在它的“流水线”上,布满着各种被事实证明比较成功的流程。所谓麦当劳大学,其实就是保障实施麦当劳流程的一所技校罢了。流程做到这个份上,其实它就完全不需要“人”,而只需要“劳动力”。A不干了,自有B顶上。流程的精确化造成无论是A还是B,只要执行了,便一切ok。Ritzer在《麦当劳梦魇》中彻底地剖析过,不用我再多罗嗦什么。 但是Ritzer的论述,是一种社会学性质的批判。而我,则更多想从经营管理的角度,特别是网络业的运营,来看待流程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流程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流程,必然会扼杀人的创造力。麦当劳可以90%地扼杀创造力。比如,大多数企业会实施“朝九晚五”这个流程,但对于某些职能的员工而言,这种上下班制度让他们无法完整地体现出自己的创造力(比如搞设计的,或者搞文字写作的)。但如果流程缺失,显然也会造成混乱。今天的企业竞争已经是斯巴达方阵式的团队战斗,没有上下班制度会造成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障碍。 站在经营管理的角度上,我充分尊重流程,虽然我知道这个貌似有点违背自由主义原则。尊重流程,包括流程的设计,和流程背后的奖惩。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尊重流程的经典范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当年服务过的一家证券公司,之所以它的战斗力(拉客户的能力)在业内享有盛名,就是因为它有一整套的完备的流程,以及(很重要),上下对于这个流程的充分认同和尊重。 但另外一方面,过分的流程会让人感到窒息。官僚制度不是不好,而是做过头了便产生“官僚主义”。我始终认为,一个企业在要害的地方一定要设置流程,比如直接产生收入的员工一定要清晰地明白,他/她完成之后的权益是什么。但在某些不那么要害的地方,可以眼开眼闭。判断什么地方是要害,很考究一个管理者的经验和眼光。需要的时候再设计流程,就有点“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味道了。 举例。其实任何一个人都明白,上班使用MSN等IM工具并非纯粹为了工作。所有老板都知道,至少有部分IM使用时间被消耗在与工作无关的地方上。今天的企业里,用电话唠家常已经是被大家共同鄙视了,但用IM说点闲言碎语,似乎不是一个事儿。我知道有些企业是禁止上班使用MSN等IM工具的,甚至禁止上网。这在我看来几乎不可想象:谁会愿意去那种公司上班?但事实上,人家活得挺好。原因便在于:它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流程会产生文化,文化一旦形成,要大家自觉遵守,没有想象中的困难。但要点在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 出两个小小的问题供所有看官思考: 第一、你认为禁止员工上班的时候带着耳机听音乐,是一个要害的流程设置吗?(这个问题不用牵扯到耳机的音量,因为除了听者自己,谁都不知道他/她耳机里的音量大小) 第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高层有权跳越中层直接指挥员工以便充分发挥高层经理的创造力? 第二个问题,更关键,网络企业的流程 大多数网络企业,到今天还在讨论商业模式。在我看来,讨论商业模式的代名词就是:连客户是谁都不知道。不知道客户是谁,是无法达成一条内部价值链的。失去这个链条,再有本事的人,都无法替企业打造合适的流程。因为他/她根本无从判断,每个员工对企业的商业价值究竟有多少贡献度。 即使是知道自己商业模式的网络企业,也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商业模式有效吗?于是,在流程设计上,就会变得摇摆不定。这是客观情况,无谓对错。但这种客观情况对网络企业提出了极高的挑战。总的来说,这条流程涉及到了如下几方面的Stakeholders(利益相关人): 第一个利益相关人便是员工。大多数网络企业,其实是个空架子。网络企业并没有厂房、库存诸如此类的资产。一个破产的网络企业,是没有什么值得变卖的(也许域名算一个?)。网络企业的唯一资产,便是人。 众多员工聚合在一起,一定会互相沟通。这种沟通便形成了企业内部的文化。当流程缺失后,这种文化的发展是毫无制约的。每个人都会以“自由发挥创造力”的名义,要求获得更多的空间。而用什么流程来制约自发文化的发展,这是一道难题。 第二个利益相关人便是用户。用户当然希望看到整个网站没有任何广告,希望看到网站有二十四小时的服务响应,希望看到网站提供永不间断的网络服务,等等等等。用户的贪欲是无止境的。如果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这个网络企业势必飞快地破产。要明确知道什么样的用户需求需要响应,和企业的第三个利益相关人密切关联。 第三个利益相关人就是客户,或者说,给钱的主。其实这个利益相关人是最重要的,一切流程应该围绕他/她的需求展开。做网站首先是一门生意。“我们不急着赚钱”,我在充分理解之余,还是觉得有点搞笑。 但围绕他们的需求展开流程的设计,并不意味着唯他们马首是瞻。前面已经说过,用户也很重要。如果在一张网页上布满十个以上的广告,弹出五个以上的窗口,客户是开心了,用户便跳起来了。过分侵犯用户的利益来换取客户的利益,这个流程是建立在一片沙石之上的。 即使满足了客户以及用户的利益,员工的利益也必须考虑。如果你只有一名网管,而且薪资只有1.5k,要求提供7×24不间断的网络服务显然有点过分(除非这名网管被你调教的极有理想和奉献精神)。网络企业的员工不是麦当劳烤汉堡包的“劳动力”。替换员工是伤筋动骨的事情,特别对于人力规模不大的web2.0企业而言。 流程设计是典型的管理范畴的事情,不是技术。虽然网络业里,Google是一个榜样。在很多人眼里,这家公司是尊崇技术的典范。不过,也许很多人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运作Google公司的,并不是那两位躲在车库里的技术天才,而是Eric Schmidt,这位保有丰富经管经验的技术型官僚。 经验这个东西,对流程设计太重要了。后者的实现,本质上不取决于数字。很多视频网站我并不看好,道理就在于它们的主事者自己都对上传视频无甚兴趣。如此,何谈积累这个小小行业的经验呢? 每一个骑过自行车的人都应该知道,在自行车的前轮轴承上,有一个螺丝。这个螺丝不能松,松了轮子会左右摇摆。但这个螺丝也不能拧到底,拧到底轮子就不用转了。在我小时候,拧这个螺丝绝对是一个手艺活,只有有经验的人才会知道,这个螺丝拧到什么程度,才是最佳的。 来源:It Talks-魏武挥的BLOG,写于2007年04月09日 责编:魏武挥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