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为何仍纠结自主IM却注定失败?
三大运营商显然都相当纠结于语音IM类产品,其根本原因在于:运营商推出自主IM反击互联网企业,相当于用增量业务去弥补减量业务,在没有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把用户和入口继续把控在自己手中。这在策略上虽然说得通,但运营商的语音IM却从来没有成功过。
上线9个月后,易信最近又怒刷存在感:宣称其用户规模达到8000万,活跃度30%.
但实际情况是,除了电信与网易员工,真正在使用和关心易信的用户早已寥寥,而据易信内部人士透露,易信合资公司实际已处于分崩离析前的状态。
易信遭遇并不是偶然,三大运营商每家都先后推出过数个语音IM,但均基本宣告失败:
中国移动:在运营商这些年做的近10款IM产品中,飞信是最接近成功的。2007年5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飞信,卖点是免费发短信,在腾讯微信诞生前,飞信用7年时间积攒了5亿用户,官方口径称活跃用户曾超过9000万。
不过由于内部利益部门相互扯皮等原因,飞信多年来并没有在产品端进行大的改进,在腾讯推出微信这一替代短信、彩信、语音对讲、网络电话等移动业务的“OTT组合产品”形态后,飞信迅速被微信所革命。
中国联通:联通于2006年底推出“超信”,但最终并未得到有力推广,随着CDMA网络划归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于2009年7月停止了超信试用服务。2011年4月,中国联通发布了“沃联系”,当年8月更名为“沃友”,三年后,沃友沦为“僵尸”产品。
中国电信:电信于2009年与
微软MSN合作推出“天翼Live”应用,并在其合约订制机中大规模预置,但随着MSN在中国市场式微,天翼Live沦为鸡肋。2011年,中国电信推出“翼聊”产品,并在运营两年后与网易成立合资公司,将翼聊升级为“易信”.经过9个月发展,官方口径称用户规模8000万,活跃度30%.
三大运营商显然都相当纠结于语音IM类产品,其根本原因在于:运营商推出自主IM反击
互联网企业,相当于用增量业务去弥补减量业务,在没有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把用户和入口继续把控在自己手中。这在策略上虽然说得通,但运营商的语音IM却从来没有成功过,分析下来,原因有几个:
1、内部利益纷争。以中国移动飞信为例,从诞生起,就一直活在在“影响短信营收”阴影下,这是飞信七年都未能向彩信、语音短信、网络电话等产品方向演进原因。作为一款微信的竞品业务,却从一开始就被锁在了栅栏内,虽具备先发优势但已注定了结局。
2、国有资本不允许有经营风险。运营商本质是央企,为国有资本,其运作方式与民营企业的互联网思维完全相同:互联网企业可以依靠免费模式圈用户,进行无底线市场攻伐,甚至做出企业CEO在社交网络上“炮轰”竞争对手的营销行为;运营商则完全相反,资产不是董事长或者总裁,也没有试错机制,原则上绝不允许国有资产流失。对于运营商来说。最
保险的事情就是不违规、不越线,甚至不去做。
责编:李玉琴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