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代数据中心:互联网企业趋势之选在此趋势之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一代数据中心将成为互联网企业的首选。 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的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今天的互联网企业业务已经覆盖到用户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作为支撑着繁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是幕后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如今,这一领域正悄然发生一场变革。 “温饱型”到“服务型”的转变 互联网今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企业提供的种种服务,如搜索、购物、出行、娱乐等等,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因此,不论是对于用户,还是对于互联网企业,稳定、可靠、连续的互联网业务运营都成为一种必需。可以说,互联网企业对业务可靠性、连续性的要求已经可以与金融企业、大型企业的要求相匹配了。 业务的不断增长大大促进了对互联网数据中心IT架构和基础设施的需求。作为幕后的支撑,互联网数据中心在过去二十年中不断发展,获得了非常多的资源投入。不过,这一趋势正在发生某种改变。随着互联网行业日益成熟,互联网数据中心对资源的渴求已经从“温饱型”和“资源满足型”转变为更高层次的对服务的需求,即向“服务型”转变。转变是由互联网数据中心正面临的挑战引起的。 互联网数据中心面临的三大挑战 业务的发展对互联网数据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企业所面临着早已不是资源的获取,而是获得更为全面的能力。今天的互联网数据中心需要面对的挑战包括: 1)运营和综合管理能力 合规性是互联网数据中心运营的首要因素。同时,数据中心的综合管理必须要做到标准化和模块化,这意味着互联网企业对数据中心设备设施、基础设施与IT设备工程的全面整合要求具备监测和运营整合方面的能力,同时需要实现软硬件之间的无缝整合。另外,高密度的IT环境改变了设备设施的供电和制冷需求,要求执行动态的监测和管理,以实现可用性和节能增效目标的最大化。虚拟化和云计算引入以及节能增效的需求等等,这些都对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运营和综合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2)资源的灵活部署能力 全业务运营时代要求互联网数据中心具备快速部署业务的能力,这使得业务提供速度成为衡量一家互联网企业能否盈利和占领市场的关键能力。互联网是新兴业务,具有鲜明的时效性特点,能否快速部署事关业务的生存和发展。而传统的互联网数据中心组织相对松散、规模性小、采用烟囱式架构建设和维护,已经满足互联网新兴业务需求。 3)IT架构规划和实施能力 如何让互联网数据中心与企业业务运营过程衔接,是IT架构规划的目标。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要求互联网数据中心的IT架构规划必须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与企业的愿景目标相结合。同时,互联网数据中心还必须提高现有的实施能力,以快速、正确、有效地解决业务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新一代数据中心成为趋势之选 在诸多挑战面前,新一代数据中心逐渐成为互联网企业的最佳选择。新一代数据中心必须要满足三大要求:1)要具备非常合规的运营能力,能够实现涵盖IT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综合管理;2)要具备覆盖全国的,按照未来的IT部署的诉求的,及时、灵活、可扩展的数据中心网络集群;3)要具备不仅仅是满足当下需求,还能够在未来战略规划、IT架构管理中为用户提供整体端到端解决方案。 国内的新一代数据中心服务商 由于新一代数据中心的诸多要求,并非所有的数据中心服务商都能够称得上是新一代数据中心服务商。 电信服务提供商,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是传统的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他们具有强大的硬件和网络资源,能够满足地理上的覆盖,但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个体的IT诉求决定了他们必须获得定制化的服务,而传统的电信服务提供商并不具备满足这一需求的能力。 中小型的IDC的优点是比较灵活,能够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但由于其能够提供的资源有限,无法满足互联网企业的全国性需求,因此也无法成为新一代数据中心提供商。 国内新兴的数据中心提供商正逐渐成为互联网企业获取新一代数据中心服务的首选。典型的如万国数据,这家公司在数据中心领域耕耘多年,在运营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同时对IT系统到数据中心,到网络整体的管理的能力有很高的综合管理能力。另外,此类服务商的特点是拥有庞大的资源,如万国数据在全国范围内拥有一个由20个数据中心组成的网络状的数据中心集群,机房面积达到了3万多平米,能够满足客户灵活、及时、方便在全国部署的需求,并且所有数据都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管理,这在国内还是首家。同时,这家公司还能够参与到未来IT基础架构的规划和实施计划当中。这家为100多家金融机构提供灾备服务的公司,已经成为新一代数据中心领域的领军企业。 新一代数据中心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大势所趋。如何更好地利用新一代数据中心获取“大后方”的可靠支持,以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已经成为今天互联网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此趋势之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一代数据中心将成为互联网企业的首选。 责编:杨雪姣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推荐圈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