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持 人:邹震

播出时间:2011年4月

拍摄地点: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视频直播室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9号
中服大厦21层AMT北京分公司

 

主题介绍

云计算概念如今被热炒,如果你的产品和方案没有贴上“云”的标签,说明你已经OUT了。各家厂商纷纷谋划自己未来的“云”之路,之后的云更被细分为了“公共云”、“私有云”等,但更多的人觉得这是让人琢磨不透的“晕计算”。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特此开辟“云计算百家谈”系列视频访谈栏目,邀请各家厂商、各路专家、各位CIO共同畅谈云计算这点事儿。

嘉宾介绍


全学英

NEC(中国)有限公司云计算服务解决方案事业部部长

全学英,1992年毕业于东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1994年留学日本,1997年获日本国东京农工大学电气电子工学部大学院硕士学位。毕业后就职于日本电信电话国际公司(NTT International),2002年回国,开始为NEC集团工作,是NEC(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在2008年集团再编中进入日电信息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现任日电信息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云计算服务解决方案事业部高级经理。

视频实录

主持人:畅享对话,倡导专业,畅所欲言。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云计算百家讲坛。今天我们为大家请到的是NEC中国公司云计算服务解决方案事业部的全学英部长,全部长你好。


全学英:你好。


主持人:首先请你跟我们广大网友打一声招呼。


全学英:
各位网友非常高兴今天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能够给我这样的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云计算这样一个新兴的概念。


主持人:我想大家可能都知道NEC是非常知名的公司,但是大家可能对NEC公司了解比较少,先请全部长对NEC公司做一下介绍。


全学英:
NEC说起来是一个百年老字号,在1899年的7月份成立于东京,我们现在在全球拥有员工总数大概有14万多人,在业务方面我们有很宽泛的业务领域。在中国大家可能比较清楚的是,通讯行业还有个人解决方案,比如说曾经有过手机、电脑,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已经退出了在中国业务的舞台。但是我们的IT解决方案、网络系统、IT网络平台、通讯设备、软件开发销售,以及一些IT服务还在继续为大家服务,在全球我们有五大布局,主要在北美、中南美、APAC、欧洲,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布局,就是中国,我们叫做Great  China,这个里面就包含了中国大陆、台湾、香港,这样的一个整体中华圈的布局。


从在中国业务历程上来看,我们可以看到NEC进入到中国是从中日邦交正常化开始的,中国的第一台移动式卫星地面站就是由NEC提供给中国的,这个历史大家可能都不是特别清楚。在这个之后90年代的时候我们为国产化提供技术转让,成立了一些半导体、光通信相关的合资公司。进入二十一世纪,2000年以后,我们主要在中国的业务集中在了解决方案、IT网络产品方面。


NEC现在倡导的是全球的NEC以ONE NEC的口号来整合所有的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把我们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大家。


NEC中国成立于1996年,现在有员工大概2200人左右。所涉及到的业务范围包括我刚才讲到的IT网络,相关的一些产品,还有IT的解决方案,还有软件开发,包括我们在中国有自己的研究院。


主持人:谢谢。接下来我要问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这个问题好象被问烂了,但是觉得每次得到的东西都是不同的答案。云计算究竟是什么,云计算能够给用户带来什么,实现云计算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全学英:
这个是这样的,很多人都问什么是云,其实顾名思义云就是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大家叫它云。‘看不见,摸不着’跟计算又有什么关系呀?实际上比如说大家现在用的谷歌,用的百度很多的东西实际上已经是云了。那么云到底能为人们带来什么,这个我觉得可能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就是你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了,你觉得IT离自己越来越近了。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我认为就是IT已经是你触手可及的了,这个东西伸伸手自己可以够得着了,而不是说很遥远的一个东西,让人家真的是看不见,摸不着。包括现在我们用的苹果的终端,iphone也好,iPad也好,很多的东西实际上都是云的一部分。


说云计算要具备哪些条件,这个当然是要有提供的人和使用的人,这是最基本的一个条件。提供的人像很多的厂商,包括谷歌公司,包括百度公司,包括腾讯公司,包括我们自己NEC在内我们都是云服务的提供商。从用户层面来讲有个人用户,有企业用户,这样两部分的团体就组成了这样一个云计算的市场。


主持人:我记得五年前有一个非常知名的IT厂商提了这样一个概念,说要把IT做的跟水跟电一样易用,我觉得好象云计算的到来是的这个前景成为的现实,然后大家都在搭水管,布这个线,可能各个厂商都行动起来了,具体到NEC公司在云计算方面布局做了什么工作,其中有什么解决方案呢?


全学英:
是这样的。我觉得主持人说的非常的形象,确实是这样的,大家都在埋水管,拉电线,都想把这个东西引到自己家来,NEC同样也是在这样做。NEC是从去年开始,在这个之前我们自己公司已经实现全球私有云的构建,我们在自己公司内部实现了SAP的企业私有云,以及公司个性化系统与其的结合,我们自己所有的区域采用了SAP的产品,全球共享了一个资源,这是我们集团内部做的私有云,我们会把这个理念拓展开来,到中国的公司来,在中国有很多和我们公司有相同背景的一些跨国集团,跨国集团企业他们也采用了同样的ERP的软件和一些架构,那么我们有经验,可以把我们的经验借鉴给大家,提供这样的平台。另外我们在中国也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我们通过和这个合作伙伴的合作来实现在中国为跨国公司、还有本地公司提供服务。中国有很多企业在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进程当中,它势必要了解很多在其他国家的IT的状况,以及在其他国家可以享受到什么样的服务。作为NEC来讲,我们也可以提供这样一个渠道,来为这样的一些企业提供服务。


主持人:知道2010年最流行的一个词叫什么呢?虽然出现比较晚,叫神马都是浮云,最近都知道这个词,我还想预测一下2011年最流行的一个词叫“触云”。因为当时我在接触所有大量会员,CIO朋友的时候,他们当中“触云”这个词非常流行,可能到2012年1月份开年会的时候,大家都提“触云”这个词了。但是在这个问题当中隐藏着一个危机或者说一个问题,我们接触到的这些人,跟他们聊,能超过九层的人对这个云安全,心生畏惧,我这个东西能不能拿出来跟大家共享或者是把数据存在那里我来用,NEC对云安全这个问题怎么看,具体有什么解决方案吗?


全学英:
这个是这样的,云安全确实是现在云计算服务行业里面的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也是大家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对于我们来讲,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讲私有云肯定要比公有云的安全性要高,这是肯定的。那么我们主要的客户是企业用户,我们在给企业提供解决方案的时候,可能大多是要帮助企业建立这样的私有云,同时我们也有一些公有云的内容,在公有云内容里面会加强几个方面的监控,比如说网络,我们可能会强化我们的防火墙,会对每个客户进行非常严格的信息管理,实施严格的网络安全监控,包括我们对机柜要上锁,这是必须要上的,“上锁”可以是软的,也可以是硬的。然后还有就是说我们的进出制度,你知道日本人从管理的角度来讲是非常非常严格的,在这些方面我们都有一套很严格的管理体系。


另外我们现在在构建的云服务中心所采用的服务器都是我们自己公司生产的,产品里有很多NEC的独有技术,比如一些自动发布的内容,还有一些全球联网的内容,自动指示的内容,这些都是我们特色的东西,而且还会随时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地把一些垃圾清除掉,包括停掉一些不用的服务等等,这些都是通过完整的监控系统来实现的。


同时,我们会在挑选应用的时候进行非常严格的测试,包括从安全性来讲要严格的去考量,只有考察合格的产品和应用,我们才会把它放在上面。


主持人:我理解是不是安全不仅在已经布好系统上加一些防火墙,加一些其他的安全功能,这实际上需要从最底层开始抓起,每一个细节都要求安全。


全学英:
对,没错,因为大家谈安全的时候无非是数据泄露出去怎么办。数据泄露有几个渠道,一是从自身管理人员泄露出去,也就是说管理上有漏洞,通过这个漏洞可能会出去,另外一个是黑客截取,虽然我们NEC没有自己的防病毒,防黑客攻击的产品,但是我们会和世界顶级的厂商去合作,寻找到符合我们需求的内容,并且按照我们自身的需求定制一些东西。在大家所关注的安全问题里面,实际上这两个方面是最最关键的,怎么样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你系统的安全系数就相对的高一些了。


主持人:可能现在广大的网友还关注一个问题,他实际上是面临四个选择,如果某些应用不进行云的迁移的话,我们姑且叫做非云,非云、私有云、公有云做一个选择,把什么样的业务应用放到不同的里面,做一个等于四类选择,这可能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了,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的呢?


全学英:
我是这样理解的,从这个云的角度上来讲,它本身实际上是把很多东西标准化的一个服务。企业有很多自己个性的东西,个性化的东西是不适合于放到这个云上的,对于这一部分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做自己的私有云,私有云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在自己集团内部进行共享,像我们公司一样,我们就一套SAP系统,但是我们会根据各个区域的财税制度来进行改造。但是它的服务器,服务的中心在一个地方,这是一种选择。


另外一种选择就是现有的不动,他只把自己的一些边缘的东西放到云服务上去。比如说学习系统,就可以利用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资源,没必要在自己内部建这样一套系统;还有会议系统,如果建一套会议系统,可能要买Polycom的设备,或者是其他厂商摄像设备等等,买很多东西,而且可能你所有的分公司都要买,这又是一大笔花费出去了。所以大可不必进行这样的投资,可以利用服务提供商去实现这些。


还有一些比如说数据库开发、数据库使用类的,还有一些OA类的,实际上都是可以利用云的,可以很便宜的用,像现在的甲骨文、微软都提供了这样一些适用于云的解决方案,包括微软已经有自己的云计算中心了。类似于这一类的可以共享的东西都可以选择使用云,而一些个性化的东西自己保存,你可以用现有的,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私有云。


主持人:从这个问题引申出一个问题,因为我知道NEC的IT部门也归属于行政部,大家认为云计算来了之后IT部门包括CIO本身知识结构也要调整,IT部门本身也要做很大调整,可能要超越行政这一块,您对他们CIO本身这一块知识的提升怎么看,还有其中涉及到的选择所需要其他的第三方咨询这样一些问题。


全学英:
实际上是这样的,可能有很多的企业,每一个企业管理方式,管理模式都不太一样。以我们自己企业为例,我们自己企业里面IT确实隶属于行政部门,因为它的职责是什么呢?它的职责是保证全公司的IT系统的正常运营,这是它最重要的一个职责。我想大部分的公司都是这样的,但是涉及到云的时候,涉及到业务部门使用的系统的时候,你是选择咨询公司还是说在公司内部成立这样的一个小组,把各个业务部门的技术总监级的人提出来组成这样的一个小组去探讨公司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体系,这个我想可能根据各个公司自己的状况需要考虑。


其实在企业里面,我刚才讲需要个性化考虑的东西无非就是企业ERP里面的内容,在企业ERP里面,财务、人事是两大块非常重要的东西。各个企业的CIO一定是具备这方面的知识的,因为所有的这些都是他来挑选,他来构建的,他是必须要懂的。但是这些东西跟业务部门有没有关系,有,但没有太大关系,业务部门作为使用者只是使用这些东西。但是跟业务部门有关系的是什么呢?比如说生产企业有生产和销售的一套管理系统,这样一些管理系统谁来提出要求,谁来建造的呢?提出要求的一定是业务部门,建造的可能是企业的IT部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说把这个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的东西都放到云上去的时候,这部分人是不是要参与到这里面来,咨询公司不可能完全了解你企业的需求。所以我认为你刚才提的这个问题,我还是建议企业要分门别类的去考虑,你自己的需求里面,你要把这一部分放到云上去,那么你就要从这里面抽调出人来组成这样一个小组来考虑这个事情。


但是更多的时候我觉得可能像销售系统也好,生产管理系统也好,如果放到云上去,在私有云上是可行的,它可以把全集团的资源全部都统一起来。其实中国已经在做,中国在做的是行业云,在行业云里面已经搞这个了,比如说中国的各家电网公司自己在搞这个东西,他要把全国的,比如说国电公司,国电公司在搞的东西是什么呢?把全国的电要形成一个调度网,全国调度网里面,比如说这个地方用电富裕了怎么能够调到别的地方去,他有这样的一个统筹的想法在里面。实际上对于企业来讲也可以把这个销售系统,包括你的生产管理系统放在企业的私有云平台上,但是你是不是能够放到公有云平台上,大家去共享,这个不见得。


主持人:其实你谈到的电力,去年电荒非常厉害,可能全国电网需要统一的一个协同机制,能保证重点区域不能拉闸限电,你觉得从NEC角度来讲需要关注那些,尤其在近期2011年需要关注重点的行业和区域是什么呢?


全学英: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长项,我们的长项实际上还定位在为在中国的日系企业服务,因为在中国的日系企业很多,大概现在的数量,我觉得上万家了吧?。从大到小,这些企业小的甚至就是几个人一个办公室,大的可能是上千人,甚至上万人。对于这样的一些企业我们怎么去提供服务?因为日本这个民族有一个国民特性,它对于熟悉的东西很会去亲近,他很容易接受,但是他对不熟悉的东西会要往后退一步看一看再来选择。这种情况下我们基于在他本土和他公司进行的合作,很容易说服他来使用我们的服务或者说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去了解他的需求,来满足他的要求。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的云服务现在重点关注的一是制造行业,二是零售业,在中国这两个行业里有很多已经是我们的客户。我们从关注的角度来讲,我们还是会去关注这样一些企业,同时在这里面会有一个延伸,延伸到什么呢?延伸到中国的大型企业,这一类的大型企业,因为我们在这里面有很多的知识和实际的经验。我们在中国为日系企业提供服务,也是要依据中国的法律,进行各种系统改造。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为日企所提供的东西,同样也适用于中国企业。


同时,在这些企业里面我们还会去关注它的全球化业务,因为对于NEC这样一个全球化的企业来讲,我们会关注的这些有全球化需求的企业,我们会利用自身优势对这样的企业提供更细致的服务。


主持人:我想中国企业向日本企业学习是有传统的,我记得国内管理层从学习企业全面管理开始的,一直到后来引进很多欧美的理念。另外,我最近注意到有一个趋势,这个趋势可能不是非常好,我注意到很多新建内蒙偏远的地方,跟他们沟通的结果,比如说放到天津或者放到北京根本没有足够的电力供他们使,很多超算中心一个月电费就是100万,我们换算了一下,换算电量是非常惊人的数字。实际上现在对很多企业来说绿色节能,不是说作为很时髦,很关键的角度来考虑,而是不得不考虑。这样来说能为绿色IT带来多少节能给予厚望,你能不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希望。


全学英:
这个肯定是的,首先我放到云上了,原来用十台PC来解决问题,现在可能一个服务器就解决了。这个从数量上的减少是肯定有的。


另外随着服务器的发展,比如说NEC就有自己的ECO Center,是非常节能环保的一套东西,我们可以既节省空间又节能耗电量,其他的企业也肯定推出这一类的东西。我觉得节能环保和云计算的结合是契合的,肯定是会达到节能环保这样的一个效果的。


主持人:目前有没有这方面的成功案例或者有一些数字能够跟大家分享,因为这个问题确实已经不是一个时尚的东西,前几年一谈绿色IT大家觉得是一个噱头,现在对很多企业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才能生存与发展,这样的一个大问题。


全学英:
我觉得这个数字不是那么好说,因为什么呢?你看你的方向,你要比较去考虑,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会节省多少,在那种情况下我会节省多少。但是从数量上的一个减少肯定对于能源的节省是有的,而且很多的东西,把很多纸制的东西全部放到计算机上面去,这也是会节省很多的资源。现在比如说OA,OA这一套东西之前大家都是纸的盖章,走程序,现在可能全部都到电脑上去了,可能一张纸都不用了,可以少砍很多树。这方面要拿出一个具体的数字来讲,可能要有一个具体的背景,然后再研究在这种背景下会是什么样子的。


主持人:对云计算产业而言今年有比较大的变化,大家更关注云计算的产业链,各家厂商提供什么,可能客户最终需要一个解决方案的概念。我也注意到NEC跟东软已经宣布在中国市场推云计算服务了,单就NEC准备组建云计算产业链的话,选择中国本土企业的标准是什么,还希望同哪些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推进这个云计算的发展。


全学英:
我们和东软的合作,这不是说一拍脑袋,脑袋一热就找到这一家的。因为我们和东软合作是从2000年开始,在离岸开发,很多系统集成业务里面就有过很深入的合作。在这种合作的前提下,我们在提到有云计算概念的时候,我们双方都很看好这个市场,看好这个市场大家一拍即合。我们就来做这一件事情,双方就把自己有的东西,能够用到这个上面的东西都拿出来,这样的话合作起来既节省资源又高效率。我们选择东软作为合作伙伴的理由,实际上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合作,我们认为东软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尊重和尊敬的企业,它在中国也是一个领先的IT企业,它是一个领跑者,实际上在中国的企业里面也可以说是在很多行业都有很好的口碑。


另外一个方面,他们实际上自己已经把云计算作为业务发展方向了。我不知道你是否了解他在很多的地级市,包括大的一些城市都提供了面向城市的云服务平台。在这样的一个背景和前提下我们才选择了和他进行合作。


刚才你提到说建立一个云的计算中心都需要做哪些事,实际上这个要从云的架构上来讲,云的架构是什么呢?有几个词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就是IaaS、PaaS和SaaS。很多情况下比如说大家可能看到,如果有人用到用友或者金蝶网上服务的话,大家可能对SaaS 这个概念不陌生,底下这个IaaS和PaaS是什么,和这个SaaS 又是什么样关系,这个可能大家不是特别清楚了。为什么IDC不能够成为云计算的服务提供商,IDC原来只是提供场地,提供线路。它实际上做了哪部分工作,实际上做了云计算的IaaS的那部分工作,IaaS就是基础设施,把基础设施作为服务来用。它是作为基础设施来用的一块,再往上PaaS,PaaS是什么呢?是平台,是应用。我做云,我要再往上架SaaS 的时候要有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是用来干什么的呢?这个平台是用来做管理的,做什么管理呢?我要有客户的管理,我要有计费的管理,我怎么样去跟客户收钱,我要把客户怎么样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我要给每个客户设计什么样安全级别,我要为他提供安全服务的级别是什么样子的,这些工作都是在PaaS这一层。


还有一些工具性的东西,也在PaaS这一层。比如说刚才讲到了数据库,数据库和一些开发工具类都可以放到PaaS这一层,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这一层里面我提供了一个平台,提供了一个平台你来用,而不是说一个应用程序,它不是一个应用程序,它是一个工具,这一部分也是在这个里面的。在这样一个架构的基础上,我需要的场地设施,设施里面就包括了IDC所有要用到的东西。可能比现有的IDC还要广泛的是什么呢?他需要这种高速的计算,你刚才讲的超能力的计算机,超大计算机,包括存储,大容量存储。这些东西可能都是在云计算里面就必须的,再往上就一些可分解的,一些工具类的东西,PaaS里面除了我刚才讲到的那些东西之外,还有一个跨云的管理。我的云和你的云能不能接上,比如刚才讲公有云和私有云,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我要接的话,我必须要有一套东西来做,我不可能说像这两张纸放在一起就能叠上的,不是这么简单的。


主持人:有接口,有标准。


全学英:
对。


主持人:一系列的东西。


全学英:
他有一系列需要通过管理软件来进行管理的一套东西,这一套东西也是属于PaaS这一层,所以现在说我要开始做云计算了,实际上大家精力都放在哪儿了?放在PaaS这一部分的很多。SaaS 是已经有的了,SaaS 是软件,软件技术有了,应用实际上是存在的,我怎么样把它变成大家可以共享的,实际上现有的内部的一些应用软件它很容易变成这样一个SaaS 的东西。但是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可能还需要一些改造。但是PaaS这一块是一个新兴的东西,原来没有,大家要关注的可能是更多的去考虑如何集中在PaaS这一块。IaaS这一块是已经有的,也会随着硬件基础的发展,芯片技术的发展会不断的进步。


再有一个很关键的是网络,网络这一块可能就需要网络厂商去花精力考虑,在网络上刚才讲到的安全问题,实际上跟刚才IaaS、PaaS、SaaS 这一块关系可能稍微小点,更多的是网络的这一块,它怎么样去保证。现在国内的带宽还是很令人担忧的,我们在考虑服务的时候,实际上对我们来讲最头痛的就是网络带宽的问题和网络的稳定性的问题,在国内这一块确实还是有点弱。十几年前我在日本的时候,日本雅虎面向普通用户提供的就已经达到了80兆带宽,在家里就可以享受,非常的快。我是2002年回来的,2000年开始,那个时候日本在家里打IP电话就很普及,很流行,我记得是雅虎的用户,然后他给了一个小的适配器,这个适配器可以连接电话,在电脑旁边就可以打电话了;或者说就插一个耳机,你就可以打电话了,那个真的是没有什么障碍的,现在国内的带宽还达不到,你在家里根本享受不到。


主持人:我前两天采访智能交通,结果突然发觉咱们前面的信号灯和后面交通指挥没有办法形成一个网,因为双方带宽差距太大,需要分开来做,目前3G好象说很流行,但是网络极不稳定,差的非常多,我觉得可能是打造一个云计算产业链,或者通过这个产业链形成一个好的生态环境,这个对整个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是比较好的。


全学英:
没错,我是希望各大运营商老总们能够加速中国的网络建设,尤其是光纤和更高层次的,现在已经到了4G的时代了,加速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够让中国的云真正的落地,开花,结果。这个力度要加强,要不然我们上面的东西跑的再快,就像我做好很漂亮的一盘菜,但是你盛的盘子是一个特破的盘子,你摆到那也不好看,吃起来没有那么香。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是需要去考虑的。


主持人:我觉得好象触云以后,CIO给我们的关注点,据我们了解他们最终希望云应用的案例。但是好象我觉得我们所能提供的比较少,今天正好找到NEC了,你们跟SAP合作,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你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应用,NEC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好象NEC还是SAP在全国选择第一家云计算合作伙伴,这个能不能重点给一个详细的介绍呢?


全学英:
这个详细的介绍我不敢说是不是能够给到,但是大概的情况我可以介绍一下。NEC的系统很多,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做解决方案的,我们自己很多的系统实际上都是自己自身建造的。谈到云,当公司提到ONE NEC口号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所有的ERP这一类的东西整合起来,这个整合就是当考虑这个整合的时候,你要做一个选择,我选择谁来成为我的合作伙伴,用谁家的产品,这个时候的选择就是SAP,SAP日本的工作基本上完成,在日本总部搭建主平台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现在在做的就是全球五大布局的地方,做一些个性化的处理,比如每一个国家的财务制度是不一样的,要根据这个财务制度做一些变革,但是大框框是不能变的。这个现在是在进行的过程当中,我们会逐步地去完善。总部那一套已经结束了,我们有一些东西已经在上面用了。


NEC在这个里面除了是使用者的角色之外,还有一些,刚才讲到的在企业里面什么东西要选择云,什么东西不选择云,我们有一些个性化的东西,我们不能选择云,不能选择云的东西,但是我要跟他的云平台有一个接口,我们在做的工作就是怎么样把我们的东西和他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这个里面包括我们的一些销售和生产管理,包括我们一些个性化开发的东西,我们要跟他进行接口。但是大部分属于他SAP平台上的东西都是会用他的。


主持人:我觉得对广大CIO来说云计算给他们带来一个挑战,就是不能放松。好象主系统去年年初的时候云计算还是很时髦的名词,大家都在谈。突然之后过了一年到眼前了,大家都开始触云了,可能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云计算下一步发展的趋势,你应该是站在云计算这个产业最前沿的,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有可能发生的一些趋势呢?


全学英:
我是这样看的,虽然这个概念很热,但是各个企业还是要考虑自身的条件和状况,不能盲目去跟风,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认为云计算现在的兴起会给IT行业带来一次变革,这个变革不一定是技术层面的,当然技术层面肯定有内容在里面,但是他可能会是一种IT市场模式上的变革,怎么样去变,这个东西会变成什么样,我认为会把市场规范化,会把一些服务标准规范化,会把一些产品的规格规范化,就不能让厂商各自为政了,所以从将来的角度,我认为大家可能最终都会在这个平台上去应用,更多的世界上可能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作为用户享用这个东西,但是还有30%要做平台提供的。你对自己的企业的定位,你是使用者还是提供者,作为NEC来讲,NEC是作为平台提供者的角色出现的,我们肯定是希望把IT标准化进行下去,这肯定是一个趋势。就像很多的东西之前都是各自为政的,没有什么规矩,而现在咱们中国市场也是从各个行业,都在慢慢出台这个标准,那个标准的,将来云服务也是有标准的,大家都会按照规矩行事。


包括现在国内也在建,去年已经说要建云计算的委员会,云计算委员会一个重要职责是要出台一套标准,你要建设云服务平台就要按照这一套标准去做,这个实际上是规范市场,我认为将来的未来的趋势,大家肯定要往这个方向走的,就像当初商品房刚出来的时候你是买还是不买,大家都觉得很贵不买,但是最终变成了什么呢所有人都要买,等到你想要买的时候可能进不去了,你已经买不起了,实际上就是这样的,这也是一样的,我很通俗的理解上去想会是这样的。


主持人:你觉得应对这个标准建设完2011年或者更晚几年,NEC在这个时间段内针对云计算会推出哪些新的产品,会有什么策略?


全学英:
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把自己定位在平台服务的提供上了,我们在这个上面会着重在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一个就是说要把NEC不断进化的硬件技术拿到中国来,为节能环保提供一个借鉴,这个东西应该是朝着什么方向去走的,这是从硬件上。


另外一个从管理和软件上,我们会把很多共性的东西,我们在大连和东软建的云服务平台,我们会在这上面放很多共性的东西,让大家企业共享的东西会在这个上面。可能在这样两个方面去加强,不断的和世界上优秀的厂商进行合作,大家有好的服务也好,好的想法也好,大家都可以去来探讨,怎么样变成服务,来服务于企业和大众。


主持人:谢谢,我们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


全学英:
谢谢。

网友评论
往期视频
进口鲜 玩转海鲜O2O

上海进鲜实业成立于2014年12月30日,其创办的O2O平台“进口鲜”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海鲜产品。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进口鲜完成弯道超车,..

罗卡芙的信息化布局

罗卡芙曾以家纺行业中唯一一个与LV、GIORGIO ARMANI等全球著名品牌一起,入选“21世纪奢华品牌榜”,成为中国高端市场中商务人士最受尊崇的家纺品牌..

寻找大数据时代的“存”在感

大数据时代来临,数据量以

新时代新制造

中国是众所周知的制造业大国,在过去到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都是全球的“制造工厂”。然而,面对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制造业虽是传统行业,..

九牧王的O2O战略部署

O2O对于国内的时尚行业来说已经不算陌生,近年来大多鞋服等零售行业开始对O2O模式趋之如骛。但是,目前国内企业O2O实施情况究竟如何?在传统企业开始..

O2O: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O2O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企业究竟该如何践行O2O之路?作为时尚行业转型O2O的先行者和引领者,百胜软件对于O2O又有什么样的认识?本期畅享视频我们请到..

拉夏贝尔:一步步走进O2O 1.0

互联网大潮袭来,O2O模式随之兴起,时尚行业由于其自身特点而更早的接触到了O2O的理念,也更快的步入了实施。但是每家企业甚至每个CIO对于O2O的理解..

新媒体营销原来可以这么做

在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互联网已经进入新媒体传播的2.0时代,体验性、沟通性、差异性、创造性、关联性逐渐成为大众的普遍需求,微博、微信、博客等这..

    主持人介绍
    邹震      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助理总编


        拥有十年媒体工作经验,曾在《软件世界》、CSDN、天极等专业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负责内容建设工作。

     

    长期关注中国信息化,采访过多位业界领袖和企业CIO,著有大量相关作品,在管理信息化领域有着深厚的经验积累。

    Mail:zhen.zou@vsharing.com

    栏目参与
       

    话题畅议-登陆论坛向专家提问与专家互动
    互动地址:进入论坛 交流信息化话题


    话题征集-把您认为企业信息化领域热点话题提供给《畅享视频》

    话题征集地址: 进入论坛 讨论热点话题

       
    现场图片
    栏目简介

    致力于行业发展,关注企业信息化需求领域的实践和动态,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推出《畅享视频》栏目,提供专业资讯与商务服务,共话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之道。

     

    《畅享视频》与知名专家、企业高层、成功客户代表等各类权威人士共同参与,分享权威人士的最新观点和体会,探讨企业经营真谛,与专家之家对话。锁定信息化领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对话探讨,理论、实践、引导和执行的强力组合,以 “共享”理念,与您分享!

    幕后制作:

    【主题编辑】刘沙【专题制作】张欢
    【页面设计】陈晨【摄影/摄像】刘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