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数据保护方案和容灾备份的话题一直是很吸引用户的,至少在今天已经很少有哪家企业有勇气承担一夜间丢失所有数据的风险。
|
在容灾的本地和远程两端之间的通信链路是远程容灾方案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大的影响是在TCO方面,这是由于通常在远程容灾方案中通信链路是最昂贵的开销。
同样烦人的还有如何评估当前薄弱或无效的数据保护方案的实际整体成本问题。通过引入自动化技术,企业则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的两大难题,为BCDR做好妥当规划。
IT服务提供商引进了多企业共享灾难恢复设施的概念——建设一个配备各种必需技术的综合基础设施,它可以被虚拟地划分为任意大小并进行相应的配置。这一“热站”概念为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一个资源池,并且全部都由第三方供应商在异地管理,因此可以远离企业的生产中心。
经典物理学里有一条不容辩驳的定论:同一事物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但是,数据可以,而且往往还是必须的。因此出现了数据复制,它是一种直接简单的保护重要业务数据的方法。
云备份为远程站点提供了很多优势。备份到云的难点是选择合适的提供商来处理公司的数据。在这个窍门中,你会学到在签字之前应该问你未来的云供应商的最佳问题。
随着全国电子政务进程的推进,国家提出了以“公安信息化工作”为核心,以“科技强警”为目标的国家公安信息化工程的建设要求,尽快实现公安系统的信息化成为各级公安机关的重要工作。
服务器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的兴起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良好的IT容灾规划,以及这些规划中可能使用到的磁带技术。以下是JonToigo在其StorageDecisions会议的主题发言中所提及的部分容灾技巧。
根据IDC对亚太市场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有不足1/3的受访机构能够在发生灾难的情况下实时地找回超过50%的应用,这也意味着,大多数机构在发生灾难的情况下只有不到一半的系统在运行。
RAID磁盘阵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见故障,这也使得RAID在给我们带来海量存储空间的应用之外,也带来了很多难以估计的数据风险。
当你开始考虑企业级的备份,你必须考虑到我从哪里才能恢复系统,应用并且如何访问数据。因此许多时候你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不仅至是否应该备份数据到云中,还包括要有更多云服务以便能访问这些备份数据。
灾难的发生,总会告诉人们日常工作中的遗漏。如“5.12汶川大地震”,它就进一步唤醒了用户对容灾备份系统的关注。不管是数据级别还是应用级别的灾备中心,都是数据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建立容灾中心是一个非常耗费资金的项目,一旦决定建立,人员、策略、机制等都需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