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设轻应用的误区
在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批评了部分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在教育信息化实施过程中“重建设轻应用”的倾向,呼吁完善制度政策,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会议上指出,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突出存在四大难题亟待解决:一是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存在“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资源”的倾向。二是农村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薄弱,教师的技术应用水平低。三是优质实用的教学资源不足。四是有些地方重复建设现象普遍,系统间互联互通性差。针对上述问题,教育部将尽快出台职业技术教育信息化相关规划,今后将更加注重“实用”,以“应用驱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融合。未来教育部将加大力度,大幅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能力,推动职业院校以标准化校园网建设为基础,通过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到2015年全国将基本实现校校拥有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
其实,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岂是仅仅存在于职业教育中。无论是基教还是高教,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做法。硬件建设只能作为基础,不是本质,不是目的,应用才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着力点。《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没有提生机比等硬件指标,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要突出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要会用、用好,防止出现硬件导向,建而不用。由于缺乏深入的需求分析和系统的解决方案设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容易出现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当然,也不是说硬件不重要,而是强调必须把主要精力从单纯的硬件建设转移到系统解决方案的研究、设计和实施上来,切实把应用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出发点、终极目标和检验成败的核心指标。为什么要反复强调“应用驱动”呢,我们的教师是否真的从心里真正理解这样做的意义呢?只有在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到这样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贯彻执行,才会把“被要求”变成“真需要”,教学方式才能发生根本转变,学生才能真正受益。
突破瓶颈的良策
“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性问题是应用水平不高,必须时刻把握“应用驱动”这一行动准则,才能保障教育信息化的良性发展。”
应用驱动是解决教育和技术两张皮问题的唯一办法。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暴露的一大问题就是教育与技术明显脱节,教育行业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技术行业研发的成果不合用,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未能坚持应用驱动,技术与教育未能实现深度融合。一方面,硬件设施的超前配备问题在部分发达地区学校普遍存在,以至于计算机成为游戏机,校园网数据流量一大半被高清电影和BT下载所占据,造成资源的很大浪费;另一方面,实际可用、有用的资源和系统十分匮乏,宝贵的硬件基础设施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利用。教师急需的能显著提升教学质量的高水平资源库和备课系统、协同教研系统等应用支持系统十分匮乏,而大量华而不实的信息化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大行其道。因此,重视应用驱动,着力解决教育和技术两张皮的问题,是后续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重点方向。而且,应用驱动是发挥教育信息化功能效益的重要途径。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处于支撑性地位,教育信息化的功能效益最终要靠教育本身问题的解决效果来衡量。因此,脱离教育自身需求,围绕教育信息化而谈教育信息化是没有意义的,衡量教育信息化建设绩效的唯一标准,就是教育信息化在多大程度上助力解决了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比如: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面临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问题,需要借助远程教育网络等多种途径,将优质资源实现远程异地共享,才能逐步解决;而在职业教育领域,仿真实训软件的应用则是帮助部分条件有限的职校解决实践教学环节难以广泛开展问题的重要途径。可见,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跳出为信息化而信息化的怪圈,充分考虑应用驱动,从整体上分析和梳理教育领域急需信息化支持解决的重点问题,才能使教育信息化自身效益得以充分发挥。此外,应用驱动是保障我国教育信息化持续快速发展的唯一手段。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经历了从硬件基础建设到资源建设的过程,目前已经逐步转向以应用建设为重点。在上世纪90年代,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建设是我国教育信息化最为重要的建设内容,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等一大批骨干基础设施全面建成,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库也初具规模,可以说,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逐渐走过了起步时期的“粗放式”发展阶段,进入了逐步重视实际应用的“精细化”发展阶段,最能体现这一转变的典型例子是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视。2004年,教育部开始颁布和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逐步开展面向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毕竟教育信息化要靠“人”来实施,“人”的应用能力是决定教育信息化实施绩效的关键要素,如果“人”的应用能力不够,即使计算机再好,电子白板再多,校园网再快也毫无意义。
表达心灵世界的工具
从历史的发展来说信息技术在教育的应用方面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的手段,这时候信息技术主要作用是延伸我们人的感官,现在则应该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辅助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它起到学生的心灵世界的表达的工具。
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信息技术实现了感官与脑功能的延伸。使教师充分展示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今天我们应该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整合是一种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它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可以构建新的学习生活方式。构建新的师生关系,构建新的学习和发展的共同体。
应用驱动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和要害。我们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用心摸索,潜心研究,不断总结,精彩的应用将不断涌现。
责编:李红燕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