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尔云计算乏力 依赖企业市场陷困局
不可否认,戴尔在企业级市场的经验积累颇丰,但在移动互联网成趋势的大环境之下,此次戴尔将注意力转向企业级市场亦说明了其在移动终端市场的乏力以及布局云计算的漫漫征程。
资深无线产品国际论坛发言人田锋向IT商业新闻网透露,戴尔在深度定制应用的行业用户市场有一定的成绩,但在移动终端市场一直没有起色,针对最终用户的数量一直不是很多,戴尔有较大的压力。
田锋表示,戴尔的主业仍然是面对行业PC,从整个增量来说还是有的,但整个趋势会逐渐向移动化转移,手持终端越来越多,而未来企业级终端也会越来越多,欧美地区已经开始这个趋势。
此外,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陈旭东表示,联想最迟年底将超越戴尔。“实际上,如果算上NEC的份额,我们已经和戴尔相差无几了,但即使这样,全面超越它也只是时间问题”陈旭东说。
联想持如此乐观态度并无道理,毕竟戴尔在过去几年历经了管理层变动、市场份额不断下滑和财务困境等一系列动荡。最新消息指出为了扭转颓势戴尔欲借助高利润业务为跳板将注意力放在小型、中小型企业业务和政府业务上,这些业务占销售的一半以上。
戴尔遇转型难 依赖企业级应用
易观国际分析师孙培麟告诉IT商业新闻网,戴尔很多终端从设计环节开始 很多都是外包出去的,并没有在移动终端上投入很高的精力。
孙培麟认为,很多PC厂商走把重心放在B2B的市场业务,而B2B业务需要两个核心能力即关系和实力,戴尔相对来说在B2C业务的运营经验更多一些。
业内分析认为,戴尔在移动终端领域历来做的不好,很少有人使用戴尔手机,而平板电脑市场,除了苹果iPad独领风骚之外,三星是差距最小的一个,但不得不得的是,个中的差距也差了一个数量级,于戴尔而言更是少得可怜,其只能维持目前现有趋势继续在PC行业发展。
田锋告诉IT商业新闻网,与
微软合作或助力戴尔在移动终端市场突围,此外还有一个出发点便是企业级应用。他表示,苹果、三星和HTC在消费级市场抓的很牢,虽然苹果亦在涉足企业级市场,但企业级市场不需时尚元素,更新频率低,毕竟在电池寿命等方面消费级和工业级市场有着本质区别。戴尔与各大企业的良好关系是其一大优势,这或许是戴尔的一个出路。
记者调查获悉,
IBM凭借着一直以来在IT服务领域积累的经验在B2B市场获得更多话语权,而黑莓和惠普都曾针对企业级
服务器而推过终端但不是很成功,黑莓尚且还有与其原手机邮件推送系统相结合的优势,戴尔占有哪些优势?最终能否借助企业级市场翻盘,从而巩固在PC市场的领导地位?
“还是看戴尔具体做出的产品吧。”孙培麟称,“不过对于这种比较庞大的公司来说,新业务如果仅仅是战略目的,而不是转型的重心,往往投入的力度都不是很大。”
多起并购布局云计算 品牌提升成考验
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云计算成了热议的话题。为了占尽先天优势,各IT企业纷纷布局云计算欲赚得第一桶金。然而,一个新兴事物的产生往往需要一个不断磨合和适应的过程,云计算市场亦如此。
中国移动研究院“大云”
项目经理钱岭表示,云计算目前面临四大挑战:第一是应用及数据安全,主要包含用户敏感信息的应用系统部署在公共云上,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第二是操作和标准化,目前云计算厂商都在各自为战,并没有统一标准。第三是服务质量保证,技术处于不断成熟过程中,质量保证和管理手段需要进一步完善。第四是要求管理模式相应变化。
在云计算发展尚不成熟的背景之下,IBM、微软和戴尔等已经迫不及待抢夺云计算先机。记者获悉,IBM在智慧城市发展的如火如荼基础上,近日在上海宣布成立大中华区云计算事业部,整合IBM
软件、硬件、服务、研发等各部门资源,发挥整合优势,提供端到端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并首发了“云计算”路线图。
此外,微软将于下月在上海成立云计算创新中心。“未来10年,仅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云服务营收就要达100亿美元。”微软CEO鲍尔默表示。
云计算领域,不断收购云计算企业,但相比微软和IBM等巨型云计算企业,戴尔尚需花更多的功夫去赶超。
田锋告诉IT商业新闻网,戴尔一直在做云计算但尚属默默无闻,戴尔定制的服务器被微软的云计算中心采购,同时戴尔把海量服务器技术到处出售,和IBM和微软的台前总包不一样,从软件到硬件到服务器,戴尔仍然没有实力总包一个云计算中心。
此外记者了解到,戴尔的强项是出售大规模存储器和磁盘阵列,以分包商的形式做应用级云计算解决方案。
田锋透漏,戴尔在云计算领域最大的阻碍是行业的品牌声誉和品牌定位,从技术角度来说,并没有那么大的壁垒,受困的是自身的研究水平和这么多年形成的品牌定位,戴尔的人员和研究力度在大系统上的提供方面相对来说比较薄弱。
业内分析认为,相比戴尔的弱势,IBM可谓是一个包工头,在做部分软件的同时,更多的与外面合作,不断的收购软硬件企业,一直致力于其中的协调和整合,这是IBM的优势,亦是戴尔值得借鉴的地方。
责编:张欢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文章著作权分属kaiyun体育官方人口 、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推荐圈子
|
|